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在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中,廉洁作为一种高尚品德、一份坚守和向往,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和吟咏,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发人深省的诗词,以此言明清廉高洁之志向、寄托公正为民之深思,这些诗词经过岁月的沉淀和酝酿,历久弥新、馥郁芬芳。
为弘扬廉洁文化,涵养清风正气,结合新时代实践,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载体,取精用宏,化古为今,特推出“廉韵清风,汲古开新”廉洁文化宣传专栏,阐述思想,遣心寄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师生党员进一步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营造清风正气、廉洁自律、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本周推出《廉韵清风,汲古开新》第11期:莫道风流难与共,千古高风有谁同。
《竹》
(唐)杜甫
无言无语晚风中,淡泊一生甘始终。
莫道风流难与共,千古高风有谁同?
竹,高直挺拔,中空有节,四季常青,是清雅、谦虚、刚直、气节的象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言志咏情之物,更以其独特韵味挺立在古诗词的浩荡长河中。
“莫道风流难与共,千古高风有谁同?”这是诗圣杜甫眼中的竹。在他看来,竹子不似许多花木风流摇曳,争奇斗艳,它只是静静伫立在晚风中,静穆淡泊,高风亮节,外表清俊,本性坚挺。杜甫这首咏竹诗,写出了竹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高风独立。杜甫与竹,可谓互为知己。他通过诗表达愿望:在庙堂之上者,应有一颗高洁的心,为国为民无私奉献;处江湖之远者,不妨安静看晚风,人到无求品自高。
杜甫也是一位廉洁秉公的典范。据记载,杜甫曾经当过一个很小的官,后因安史之乱爆发,他带着妻儿逃离到了成都西南一个叫皖花溪的地方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当地的百姓和他的朋友一起为他盖了两间小茅草屋,作为他的暂时居身之所。一天,一位客人带来一条珍贵的毛毯要赠送给杜甫。杜甫他婉言谢绝,并用小米稀饭和青菜汤招待了客人。他说:“粗茶淡饭请不要见怪,饭菜虽然不好,但我的心意却是真诚的。”吃过饭后,客人拿走了毯子,他非但没有责怪于杜甫,反而被杜甫廉洁克己的高尚品德所感动。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近期热文
汽车学院召开期末考试监考工作会议
汽车学院2023级车辆工程五班团支部开展组织生活会暨团员教育评议
汽车学院2023级车辆工程一班团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暨团员教育评议
共青团长安大学汽车学院委员会
图文 | 汽车学院
编辑 | 王 睿
初审 | 张启月
终审 | 汤皓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