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立
春
立春到来天气暖
一朵花开香扑面
立春
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通常出现在每年的2月3日或4日
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
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春来万物生——立春由来
立春时节
“立春”一词早在周朝就已出现。据《礼记》记载,周朝时,每逢“立春”,周天子亲率公卿、诸侯、士大夫,在东郊举行迎春大典,然后赏赐群臣并施惠于民。
当时的人们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大地开始复苏,万物开始生长,因此将这一天定为立春。
春来万物生——立春三候
立春初候 东风解冻: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立春二候 蛰虫始振: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立春三候 鱼陟负冰: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没有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春来万物生——立春习俗
立春习俗
一年之计在于春,古人对“立春”非常重视。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此时民间会举办许多迎春活动,如:迎春、打春、咬春等,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春天、对农业的重视,也表达了对农业丰收、吉祥安宁的向往和祈盼。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之一。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为: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宋代的《梦粱录》中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
咬春
立春之日,民间有将生菜、春饼等放于盘中并馈赠亲友的习俗,称为“送春盘”,取迎春之意。宋代《岁时广记》引唐代《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从宋到明清,吃春饼之风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
打春
立春时节,有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的习俗,带有典型的农耕特质。立春时,民间制作春牛,鞭打之,意在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春耕生产,莫误农时,同时也祈盼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一年四季春为首
一年之计在于春
立春
人随春好
春与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