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7期|
哲学(新文科)班培养特色
哲学(新文科)班积极对标国家“新文科”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从课程教学和文化建设两个维度出发,以“哲学+”的视野,通过“厚基础、跨学科” 交叉型拔尖人才培养新机制,构建“二制三化”也即“书院制、导师制、小班化、国际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哲学专业复合型拔尖人才。
1. 优化课程体系
加强文史哲贯通、文理融合,打造课程新体系;压缩必修课学分比例,适度扩大自主选课学分比例及范围;全面更新课程教学大纲,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方法。
2. 推行导师制
学生从大一开始,每1-2位学生配备一位专业导师,围绕核心书目阅读、学术训练、学业提升、创新创业和综合素质提升、生涯规划、实习指导、毕业论文进行长期指导,以全方位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生涯发展。
3. 实施书院制
成立有全国首家以学科命名的书院——哲学书院,所有新文科专业学生全部纳入到书院学习,实施双院制融合育人。书院采取“形式教育+非形式教育”的教育方式,开辟思想星空大讲堂、哲学与通识教育工作坊、经典读书会、电影沙龙、游学研修、导师茶叙、社会实践、文化节、戏剧节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力图通过更多的非形式教育,真正起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健全学生的人格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助力学生成长。
4.实施读书会制
一是与核心课程相配套的经典研读,学子共读一本经典,穿梭时空同哲人展开对话,研精覃思,侃侃而谈,思而有所获、论而有所得;二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耕读”,以知促行,以行求知,鼓励同学们通过调研考察、学术研究、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保护传承、研究发展和传播交流关中地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三是以学生社团或个人自行自发组织的读书会。
5.开展小班化教学
实施教师授课与大量的学生作业、报告与讨论并行的教学模式。在低年级课程中以讲授(Lecture)为主、研讨班(Seminar)形式为辅,在高年级课程中以研讨班为主、讲授为辅,并借鉴课外辅导班(Tutorial)形式加以教学辅助。
6.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
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通过高水平国际课程、高水平国际会议、高水平国际交流,使学生本科期间获得国(境)外交流机会的比例超过80%。
7.创建学术平台
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学术研究,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形成沉浸式学术风气。
编辑|杨享倞
来源|哲学学院官网
审核|李晔 张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