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弟子问:背负业债让我非常焦虑,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业债已经完全清净?
仁波切答:当我们不再依赖于任何因与缘,我们就不再是业债的牺牲品。例如,如果你觉得需要有朋友的爱才能感到幸福,这意味着你还在聚集业债。
如果我们还想得到表扬,如果我们还被批评困扰,如果我们被忽略时感到孤独,如果名望让我们激动兴奋,那么我们有意识无意识地总是在寻找安慰或者安全感。
然后我们害怕不幸福,我们如此辛苦地工作、付出极大的努力,只是想要赢得赞扬、避免批评、得到关注,以及不被忽视。只要你还在做这些事情,你就还受着因缘约束,从而受到业债和它的果的约束。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02
弟子问:我们必须修行到哪个阶段才能不再造业?
仁波切答:何时火会熄灭?当木头完全耗尽时。当木头越来越少,火也会越来越小。但是由于不安全感,我们会倾向于添加更多木头。
随着你在修行路上日益进步,会日益努力不去添加木头,所以自然地,当火没有燃料,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03
弟子问:仁波切,您认为心理健康的定义应该是什么?我们是否都有一点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疾患?
仁波切答:在心理学中,我想,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有很大的区别。在佛教中,是对真理的理解和对真理的实证让你的心智健康。你对真理的理解越深、对真理的实证越高,你的心智就越健康。
事实上,在佛教一个叫做大圆满的传统中,能够连心识也一起抖落、能够摆脱心识本身,才是健康的,因为心识在本质上不是健康的,是我们需要摆脱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你还有二元分别的心,你就不是健康的。
04
弟子问:仁波切,是什么让您认为心是可以被调伏的?修行的本质是什么?
仁波切答:心可以被调伏,因为心能够被影响。这或许是我们能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你可以用它做试验。例如,即使你很喜欢喝酒,只要足够努力去控制,总能做到一两个晚上不喝。实际上这证明了你可以逆心而行或者顺心而为,那意味着心是可被训练的、可被调伏的。心可以被调伏,因为心是个副产品——它是种复合的现象。
无论我们想要什么,我们总能在某种程度上强迫自己不要,即使只是几分钟的时间,中观的学者总是用这样的例子。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能够以两种方式证明心是可被训练的:假设你从来没有喜欢过槟榔,但是我不断地给你,最终你会喜欢上它。另一方面,假设你喜欢槟榔,而我却总说槟榔对你有多不好,你可能会因此轻易地对槟榔感到厌烦。
所有这些都证明心是可被训练的,而且这可以应用于我们的烦恼、我们关于朋友和敌人的观念,以及其他概念。所以我们的嗔恨、僵硬的心识、关于敌人的概念等等,都是训练的副产品。我们被训练成易怒和猜忌的,这是我们如此擅长此道的原因。所以,这些训练和倾向当然也能够被翻转,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心训练得仁爱、善良而慈悲。
修行的本质,或者更加准确地说,修心的目标,是真正懂得一切事物的真理。在此刻,是心在持续地把假的和幻化的事物信以为真。那被称为错觉,可以通过修心得到解除。
文章图文摘自网络,原作者出处不详,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互动-
重要通知:
由于平台规则发生变化,以防走丢,请师兄们关注咱们以下的新平台。
这里有佛学好文、佛教影视大全、因果故事、每日藏历……更多好内容等您发现
欢迎师兄们的关注,与您一同明心见性,共证菩提
重要通知:
由于平台规则发生变化,以防走丢,请师兄们关注咱们以下的新平台。
这里有佛学好文、佛教影视大全、因果故事、每日藏历……更多好内容等您发现
欢迎师兄们的关注,与您一同明心见性,共证菩提
轮回路险,速速关注,然后设为星标,
不失联、不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