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省直媒体看锦州】《农民日报》:新时代“辽沈战役”的冲锋者——辽宁锦州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时事   2024-12-26 11:17   辽宁  

《农民日报》12月23日1版刊发《新时代“辽沈战役”的冲锋者——辽宁锦州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文如下:


70多年前,辽沈战役战略决战在“咽喉之地”锦州打响,使锦州成为一座英雄城市,更让“新中国的第一缕曙光从这里升起”。


70多年后,辽宁省出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为坚决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下达了动员令、任务书、作战图,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了行动纲领。


“‘英雄城市’‘咽喉之地’‘锦州不错’让锦州找准了前进方向,凝聚起‘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走得更快’的强大动力。”锦州市委书记刘克武说,锦州市作为辽沈战役决战地,赓续“听党指挥、决战决胜”英雄城市精神血脉,尽锐出征,合力攻坚,协同发力,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过系统性举措谱写新时代“辽沈战役”“三农”新篇章,在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中率先突围、冲锋在前,奋力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今年前三季度,农林牧渔总产值为326.8亿元,增速达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三;一产增加值为132亿元,增速达5.1%,位居全省第三。


通过目标引领做好顶层设计,以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统筹谋划乡村振兴,构建起“1+5+N”系统工作体系,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和作战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的关系,既要以目标为着眼点,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又要以问题为着力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


辽宁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强化首要担当、强化攻坚突破、强化组织领导”的工作要求,做好全省“三农”工作。


在锦州,过去“天养农业”思想根深蒂固,农业“大而不强”,传统农业占比较高,发展现代农业的办法不多,农产品加工业仅占农业产值的35.7%,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三农”工作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慢,农村人居环境存在薄弱环节,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等。


“这些问题既是差距、短板,也是发展机遇。”锦州市市长王心宇说,锦州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必须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姿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县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通过目标引领做好顶层设计,以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出台了《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方案》《关于构建“14451”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方案》《关于构建党建引领强村富民“五位一体”工作体系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实施方案》,系统提出了“1+5+N”乡村振兴工作体系,作为做好全市“三农”工作的总牵引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作战书,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促提升。


“1”,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总体实施方案;“5”,即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系列方案;“N”,即市直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制定的若干工作方案、行动计划和工作清单,各县(市、区)按照“1+5+N”工作体系制定配套工作方案,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1+5+N”乡村振兴工作体系明确后,锦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分别形成了“1+4”配套体系材料,“1”是一个工作总体方案,“4”是一个工作计划、一个项目清单、一个任务清单、一张鱼骨图,将工作责任细化分解到单位、到部门,将工作责任压紧压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市级层面全面落实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工作思路,强化工作调度,掌握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各县(市、区)结合任务分工夯实党政同责,强化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全力推动全市1103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收入壮大升级,为促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锦州市多次调度分析乡村振兴工作,坚持上下一盘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全市1103个村进行全面分析研判,逐村明确发展目标,在确保“大盘”基本稳定的同时,突出个性化发展。围绕构建“14451”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五大工程”人才振兴、“六项行动”文化振兴、“三个深入推进”生态振兴、党建引领强村富民“五位一体”组织振兴工作体系,明确83项重点工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按照既定规划,北镇市上下高度重视、科学部署、精准发力,形成了条抓块保、同频共振的工作体系,各项目标任务均按照‘鱼骨图’序时进度高效开展,乡村振兴取得良好成效。”北镇市委书记郑文彬说。


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五位一体”强村富民模式,持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群众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


锦州出台《关于构建党建引领强村富民“五位一体”工作体系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实施方案》,着力构建选优配强一支好班子、推广运用一组发展好模式、规范创新一套好制度、建立完善一些好政策、用好用活一批激励好机制“五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持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扎实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同时结合“三农”工作实际,印发了《锦州市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实施方案》,制定《聚焦民生实事 叫响“党在你身边”锦州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推进强村富民工作的全过程,将推动组织振兴融入锦州全面振兴新突破工作大局,持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增强发展动力。”锦州市委组织部部长陈凯说,建立村集体与农民群众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既强集体经济、又富农民“口袋”,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按照基础村、巩固村、提升村、先进村4种类型推进强村富民、促进乡村组织振兴。


“集体都是困难户,办事情、抓治理自然没底气。”凌海市阎家镇山神村党支部书记郝永德深有感触地说,村“两委”班子带头成立了凌海市“神益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壮大山神村集体经济,带动广大村民共同致富。


山神村一直秉持着“共同致富”的经营理念,村里不断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夯实乡村振兴道路。目前在合作社打工的村民有120多人。村民周成伟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家原有耕地10亩,以前每年收入1万元左右。入股合作社后,每年承包费6000元,年底还有分红4000元,加上在合作社打工每年还有2万元收入,这样一块地有了三笔收入,达到了3万元,是原来的3倍。”


为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锦州市委组织部与市农业农村局编发《锦州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村案例汇编》,收录30个发展案例,供乡村两级干部参考借鉴,全面推广资源资产盘活型、多元服务型、土地托管型、产业发展型、股份合作型、抱团发展型、农旅融合型7种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北镇市闾阳镇红旗村的周雪峰听从组织的召唤,回到村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下定决心肩负起发展家乡的重任,改变红旗村落后的面貌。周雪峰发挥自己管理企业的长处,以“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由村集体领办创办了北镇市金丰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今年将闲置村部改建为“幸福养老院”,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义县留龙沟镇大齐沟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基础设施及经济建设极度薄弱。在村党支部书记高彩霞的带领下,大齐沟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紧紧围绕“集体创收、农民增收”的目标,因地制宜进行特色黄芩产业种植开发,走出了一条“支部有为、群众有惠、集体有钱”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村集体收入实现快速增长,村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村屯面貌焕然一新,昔日贫困小山村实现美丽蜕变。


秋收过后,黑山县常兴镇八旗村村民们开始盘算自家的丰收账。作为村里的当家人,八旗村党支部书记闫志军对照年初制定的目标清单一项一项检查——请科技专家进村讲课、清查“三资”任务完成、村集体收入超过1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


在闫志军的带领下,村集体与村民的收入都大幅增长,还新修了2200米村路,村里环境焕然一新,如今他又开始规划明年的工作,准备种植高效品种调整种植业结构,引进蓝莓种植,修建6000多亩高标准农田,进一步提升服务百姓的水平。锦州全市1103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乡村振兴的规划目标,每名村干部都有自己的任务清单。


“着力提升村‘两委’干部能力素质。”陈凯说,组织实施“四个一批”工作举措,综合运用集中授课、现场教学、典型示范、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方法,围绕组织振兴、产业发展、“三农”政策等重点内容,每年对全市所有村“两委”干部特别是1103名村党组织书记普遍“培训一批”;对思想认识不到位、迟迟打不开工作局面的村党组织书记,采取专班培训、跟班学习等方式“转化一批”;对工作思路不清、发展后劲不足的,通过以强带弱、结对帮扶等方式“提升一批”;经转化、提升后仍不胜任、不尽职的及时“调整一批”,不断提升村“两委”干部能力素质,先后排查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对象25个,调整撤换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25名,培育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1606名。同时,坚持硬选人、选硬人原则,省、市、县、乡四级共向全市413个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811人,为推进强村富民提供了有力的干部人才支撑。


以建设农业强市和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支撑城市为目标,全面构建“14451”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


面对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比远低于全国、全省水平的现实,锦州市出台了《关于构建“14451”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方案》,提出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总抓手,以建设农业强市和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支撑城市为目标,“1”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打造多元化农产品供给基地;发挥优势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粮油、畜禽、果蔬、水产品“4”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提速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项目集聚,推进“存量倍增”,实施“增量突破”,全面推进黑山庞河、北镇沟帮子、凌海大有、义县七里河“4”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突出“双扩双统一提升”(扩大市场容量、扩大服务半径;统一汇缴、统一结算;提升市场规范化管理水平),强化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规范管理水平,构建高效畅通、互利多赢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提升北镇窟窿台蔬菜、黑山姜屯励家杂粮、小东绿源大牲畜、义县张家堡花生、太和农副产品“5”大农产品专业市场服务功能;最后一个“1”指到2025年实现现代化大农业“种养加销”产值突破1000亿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突出抓好‘14451’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体系建设,做强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一产促农提质增效,二产促农做大做强,三产促农做活做优,确保到2025年末实现现代化大农业产值突破千亿元。”锦州市副市长蒋立新说。


花生产业是锦州重点打造的粮油产业集群之一。冬日时节,记者在义县小粒花生产业交易中心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义县花生交易中心是京东集团“联合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基地”,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新模式,发展以小粒花生市场交易、仓储物流、初深加工、新品研发与孵化、品牌体系建设等为一体的小粒花生产业链。


义县花生交易中心负责人、京东科技生态产业顾问苏振宇告诉记者:“中心将外接全国统一大市场,内连县域商业仓储、物流、交易、生产加工等产业链,形成以三产聚二产、以二产促一产的产业内循环,创新建设数字化区域统一大市场,重塑区域农特产品新供给,构建区域农特产品新生态的创新服务链。”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花生年交易量100万吨以上,花生年交易额100亿元以上,成为东北最大的花生交易中心。”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孙仁宏介绍,义县将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遭遇的困难与问题,全力提升义县农业产业的整体水平与效益,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小粒花生产业链,推动区域经济蓬勃发展。


凌海市是我国最北部的海参主产区,依托全国最大的海参池塘养殖基地,养殖生态冷水海参并发展海参精深加工业。全市海参养殖面积超过29万亩,涉及养殖户900余户,年产值超过15亿元。


“凌海市坚持向实而动、向新而行、向绿而生,以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契机,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凌海市委书记解润泽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发挥“中国生态海参之乡”和“中国冷水产品预制菜之乡”的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补强补齐海参全产业链条,大力推动海参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海参精深加工集聚区建设。


据了解,前三季度,锦州市多元化食物供给基地建设扎实有效,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稳定增长,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成效明显,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有序推进,制定出台了《锦州市食品产业大市发展规划(2024-2028年)》,培育了一批新品、名品、精品,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通过“走出去”赴杭州、深圳、济南等地组织大型综合招商,“请进来”举办锦州农文旅体商推介会等农产品加工主题招商活动24次,成功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20个,总投资额103.37亿元。


“幸亏有了农业设施物权登记,合作社利用大棚物权抵押获得北镇市农商行80万元贷款的支持,及时解决了成员购买设施蔬菜种植投入品缺乏资金的燃眉之急,让合作社成员及周边农户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生产、生活中来!”北镇市合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桂梅说。


北镇市合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为入社成员及周边种植户提供农膜、种苗、滴灌设备、地膜、生物防控设备、生物肥料等优质低价的投入品,带动并惠及周边种植户千余户,每户减少投入成本30%以上,增加农户收入1000元以上。


“锦州市突破原有的农村金融服务范围,会同人民银行锦州市分行出台相关政策,联合全市多家金融机构建立稳定可靠的资金抵押融资机制,通过农业设施物权登记和农村闲置住宅使用权流转鉴证的‘小切口’,拓宽了农村融资渠道。”锦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谷钰说,通过“主体明确、物权清晰”,实现符合条件的农业设施“能登记”,物权证明“能抵押”。目前,全市已颁发农业设施物权登记证书145本,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农业设施物权抵押贷款1.8亿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防止责任“挂空挡”,锦州在实施“1+5+N”乡村振兴工作体系中,市委书记挂帅,县委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乡镇党委书记坐镇“前沿作战部”,村党组织书记发挥领头雁作用,四级书记一起抓,清单化、项目化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实行分层分类、差异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职级晋升、选拔任用挂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真正考出实绩、考出动力。


“锦州正在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工业、服务业、旅游业强市建设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蒸蒸日上,‘三农’工作不能沉默、不能落后,我们要打一场新时代的‘辽沈战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刘克武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各部门要合力攻坚,“三农”战线要扛牢责任、冲锋在前,要拼出“英雄城市”的骨气、底气和血性,咬定目标接续攻坚,为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辽沈战役”贡献锦州力量。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孙嘉遥(实习)

校对:史悦

责任编辑:邓旭东


往期回顾

01

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   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节节高”

02

【走遍“冬”北 锦州“醉”美】“冬游锦州玩点啥”系列报道(五)——邂逅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


03

“袋”来绿色新风尚  便携购物袋成环保新宠

04

“老爸老妈春晚”完成节目终审


锦州晚报
为锦州百姓提供新闻、资讯、生活服务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