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校党委书记童宏葵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出席我校陶德庆老师教研课题开题报告会。他强调,要扎实做好教科研项目,加强思政课建设,高质量推进马院发展。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吴何珍,教务处、科研处主要负责人,该院党总支支委成员,课题组成员和专兼职教师代表参加报告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余锋主持会议。
今年8月,陶德庆老师在2024年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得特等奖第一名,同时拿下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逻辑理路探析”课题。经过一个假期的研究,这次就该课题进行开题汇报。课题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与数据分析,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念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提供理论支撑、历史借鉴和实践指导,并通过此研究,找出制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切实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横向贯通和纵向衔接,真正实现大中小学协同育人、合力育人,大力提高当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课题组成员周稳荣和林娟两位老师针对开题报告实施方案积极建言献策,对课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意见。
报告会上,童宏葵听取了马院关于“三全育人”等教科研项目情况的汇报,对马院今年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勉励马院全体教师要发扬三种精神:一是发扬以研究促合作的团队精神。该课题的成功立项,离不开项目成员的通力配合,也少不了马院的全力支持。在教学和科研的道路上,必须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群策群力,才能获得更多成绩。二要发扬以研究促教学的实践精神。职教的优点是实践与理论并重,马院不仅要写出具有高学理性、价值性的学术论文,更要将学术成果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以研促教、以研促学,让论文在教学的大地上结满硕果。三是发扬以研究促推广的实效精神。作研究不能是搭象牙塔,要将研究成果向外推广,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追求实效的作研究精神不仅是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同时,他还赞扬陶德庆老师有奋发图强的干劲、有勇攀高峰的闯劲、有马不停蹄的韧劲、有追根求源的钻劲。
就如何上好思政课,童宏葵强调要讲出“四个味”:一要讲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甜味”。让学生们品尝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甜味”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主要职责,全校思政课教师要全面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道义性、革命性、伟大性,让学生真懂真信,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大学生人生的向导与事业的灯塔。二要讲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全校思政课教师要宣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及时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同学们感受到其鲜活性、时代性,尝到真理的“鲜味”,激发学生们责任感和使命感。三要讲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咸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先人汗水与心血。全校思政课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到桐城六尺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让同学们在学习和体验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其中的“咸味”,在潜移默化中成长成才。四要讲出思政课的“回味”。要遵循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讲好真理味、时代味、鲜活味;要注入身边案例,实现春风化雨,入脑入心;要让思政课接地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教学,达到“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的教育效果,让同学们听了还想听,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吴何珍就加强马院建设、上好思政课、做好课题教科研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文稿 |潘发生 翁璇
图片 |姚盈
编辑 |大学生记者团
审核 |姚盈 翟程玲 吴何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