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志愿,让寿光历史说话”系列活动之“三圣文化”篇章,正徐徐展开其绚丽画卷。文学院所开展的此项系列活动,肩负着传承寿光历史文化的重任,亦担当起向莘莘学子宣扬本土文化的使命。文学院文·心志愿者服务队于 11 月 23 日踏入寿光博物馆,积极投身于游客登记指引与文物讲解工作。与此同时,线上宣传“三圣文化”相关知识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寿光享有“三圣故里”的盛誉,“三圣”分别为“农圣”贾思勰、“文圣”仓颉、“盐圣”夙沙氏,他们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寿光历史的天空。
贾思勰,北魏时期益都(今寿光)的农学家,曾任高阳太守。《寿光县志》记载:“贾思勰亦元魏人,与思伯、思同兄弟行。”他编撰的《齐民要术》,全书10卷,92篇,11万余字,堪称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的集大成之作,是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不朽名著。达尔文将《齐民要术》视作“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仓颉,黄帝时期的史官。相传其聪慧超群,目有四瞳,可上观天文,下察地理。彼时记事录史,多采用“结绳”“刻楔”之法,这种方式不方便且易出错,仓颉遂受命创制文字以记事。他“观奎星圆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精心创造出象征世间万物的各类符号,此即为“字”。仓颉向黄帝献书后,黄帝感其卓越才能,赐其“仓”姓,表意“君上一人,人下一君”,足见对其敬重有加。上天亦闻此事,“天雨粟”,谷雨纷扬而降,这就是谷雨节的由来。仓颉的传说,蕴含着人们对文化的尊崇、对文明的向往以及对文化根源的不懈探寻。
夙沙氏,远古时代的部落首领。其发现盐的历程充满传奇色彩:一日,夙沙氏在海边以陶罐煮鱼,不经意间海水溅入罐中。煮干后,发现罐底留有白色晶状物,尝后,觉得晶状物可使食物更加美味,此即为盐。他开始采集海水制盐,并将此技艺传授给部落族人。自此,夙沙部落以煮盐为业。
排版丨徐一硕
初审丨贾雪 李灵逸
复审丨李俊英
总审丨孙宝国
素材来源丨文学院
出品丨潍坊科技学院学工部(处)
投稿邮箱丨xgc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