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的杨爷爷是个不怎么招人待见的人。
听小区里的一些老人们说,其实杨爷爷人很好,不管是对家人还是朋友都没得说。
老伴中风瘫痪在床那几年,都是杨爷爷日夜细致照顾,就连医生都夸他,让杨奶奶少受了很多罪。
可自从杨奶奶去世之后,杨爷爷的性格就开始变了,平时在小区里散步,如果遇到了熟悉的人总是要拉着说上几句话。
可翻来覆去都是他在诉说对老伴的想念,抱怨儿孙不好。
家务事旁人不好插手,只能勉强应付几句找机会离开。时间长了,小区里面杨爷爷熟识的一些爷爷奶奶和晚辈们都开始避着他走。
前些日子传来消息,说杨爷爷在家中去世了,吃了安眠药走的,特意选了孩子们不会看监控的晚上,到最后也只留下了一封信。
信中依然是怀念了去世的老伴,抱怨了孩子工作忙顾不上自己,最后释怀了。
“知道你们忙,我活着对你们而言,可能是拖累吧。
罢了罢了,我下去找你们妈妈了,她一个人在那边孤单,我在这里也是,不如一起做个伴,也省得碍你们的眼。”
“活了八十年,没想到这最后了,我才活明白,我这一辈子,不后悔把你们三个拉扯长大,只后悔没多为自己多做些打算,才让自己这晚年一个人,孤孤单单日复一日。”
“如果有下辈子,希望我能为自己活一次吧。”
中国古话说:养儿防老。可真正落到现实里,这句话里之前又有很多的前提条件:
比如父母和儿女的关系要好,若是冤家,即便是管,大概也不会怎么用心;
比如儿女要有能力照顾父母,但现在生活压力大,大多数时候反而是父母帮着儿女照看孩子或者做一些后勤工作等等。
当下,作为“夹心一代”的70、80、90年代的人,正处于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中,工作、买房、养小孩......
每一件事都迫在眉睫,压得人踹不过气来。
一位35岁的朋友说:“到我这个年纪,只希望自己不要生病,家里的老人健健康康,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一旦他们生病,我的生活也就半停摆了。
有时候儿女们不是不想孝顺,而是真的没这个条件。
抽个周末想要陪父母,老板一个电话打过去加班;假期想要陪父母,可孩子又没人照顾。知道自己亏欠他们很多,也不知道怎么补。”
所以说到底,正如80岁的杨爷爷所说:人老了,最终能够靠得住的,还是只有自己。年轻的时候多为自己做一些事情,多善待自己,这样等到老了,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一些。
有人说:“人这一辈子,前二十几年是为父母活的,后几十年是为了孩子活得。”
没有一段时光,是真正留给自己的。
年轻的时候,父母辛苦工作养活了我们;而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便开始努力工作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
自己的衣服鞋子可以再多穿一穿,将就着就过去了,又省下一笔钱;可孩子一年年长,衣服总是要更新的;
自己想吃的东西总是犹豫了再犹豫,最后连食欲都逐渐降低;可孩子想吃的想喝的东西都尽量满足;
自己年少时想去的地方、想做的事情似乎都被抛之脑后,脑海里密密麻麻写着的是日程安排表,什么时候接送孩子,什么时候要处理工作。
我们勤勤恳恳辛苦奋斗几十年,到最后攒的钱都给了孩子,结婚要帮衬着,买房买车都要帮衬着,只要孩子开心就行。
可自己呢?自己喜欢的衣服鞋子、自己想吃的东、自己想去的地方、想做的事情......呢?忘我的付出真的是好的吗?
等到某天夜深人静了,你是不是也会像杨爷爷一样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为自己好好活一次?
别忘了,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尽力把孩子抚养长大已经很不容易了,但与此同时也记得为自己多攒一些养老金吧。
至少可以保证你即便是退休了,也可以维持自己的正常生活,不必依靠孩子的帮助;
至少可以让你在人生的后半段遇到自己喜欢的、想要的东西时可以毫不犹豫地买下来,这些都是你以后过得好的底气。
别等老了才明白,人这一辈子,真正应该善待的是自己。
人这一辈子,有牵挂,有羁绊,都是好的,但要记得:
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只有你才是你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