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明生在互联网时代,却感觉父辈们的知识面更宽,懂得更多

文摘   2024-12-19 19:27   山东  

今天来聊一聊,为何明明生在互联网时代,但依旧感觉父辈们的知识面更宽。


之前我一直觉得,我们年轻人,最幸福的就是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好多原本一辈子都看不到的东西,因为有了网络能看到了,你想了解的大部分知识,只要动动手也就找到了。

相反,父辈那一代人就很可怜,他们的青年时期,条件好点的才有台电视机,好多人都是中年才看到电视。所以简单对比下,我觉得父辈一定懂得不如我们多。
但最近频频被打脸,他们好像什么都知道,特别是现在智能手机普及了,我们之前说的口头禅,迷恋的一些文化,他们多多少少也有了了解。反而是谈到其他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领域的知识,这些在家庭聚会上,上桌面聊的一些宏观知识,也可以通俗点说酒桌上必备的吹牛侃大山话题,他们还真不少懂。
我就纳闷了,好多次我直接发问,为何啥他们都懂一点,他们说年轻时看报纸看电视,我就想那我们现在面对着更丰富的媒体,内容和题目年轻时压根不是一个量级的,怎么也没懂那么多啊。
直到看到一本书,讲信息获取方式的,我才恍然大悟。老一辈的人,无论是看报还是看电视,都是被好多人用心组织好的内容,否则上不了报纸更上不了卫视节目,背后都是导演编辑这些专业的人做的专业内容,并且还有层层审核。所以他们被动获取的信息,都是非常有逻辑有组织的。此外,他们在看电视的时候,可不能快进,看报纸的时候也不能把不喜欢看的撕掉。比如新闻联播播出,即便你家有有线电视,那大部分还是一起播新闻的,你想看帅哥唱歌,想看美女跳舞,没有渠道,你没得挑,没什么可期盼的,只得老老实实看。
所以他们被动的接收了很多信息,而且是一个字一个字看的,不是快进,更不是跳过。
这种慢速、专心且被动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会保证他们把内容大部分都记到心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年司机,能和我们侃侃而谈,历史经济政治民生,张口就来,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听广播,广播一样符合这种信息获取方式。
反观我们年轻一代,尽管到处都是信息,但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源,80%是自媒体,并且这些信息除了供我们短时间内分泌多巴胺,其他的基本毫无价值。没人人去筛选识别信息源,也没有人组织校对,更多的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把人吸引住。
当前人们对短视频的容忍度已经降到两秒以内了,两秒你抓不住我,我就下滑看下一个,那些比较系统的知识,怎么会凭借一个开头把大部分人留下哪。
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我不想看你的视频,我可以刷其他的,我不想看短视频了,还可以玩游戏追剧,期间还有各种以小时计的热搜来弹窗干扰我们,所以我们接收信息是一个快速、被干扰且主动的动作,我们看到的东西只是一个眼热,很难记到心里。
这你可能说,主动接收,应该更有效啊,同样别人看一天电视,他没得挑选,但我网上冲浪一天,我可以找更有价值的内容来看啊。但现实往往是,主动权交到你手上,你就会找那些及时行乐,不需要思考的简单短小刺激新奇的东西来看,不会去看长篇大论且系统的知识,这是我们的本性。
比如,我看到好看的异性,就是会多看几遍,甚至还想点开人家主页,你视频做的是好,引经据典,很有深度,我也知道看了对我很有帮助,但对不起,最多最多我给你一个收藏,等着吃灰吧。慢慢的,你每个应用的号都养成了,你能看到的东西也就固定了。
这就是人性么,而且现在每个平台都会有推荐机制,看似你选择的面很广,其实给你推荐看到的都是你感兴趣的你了解的领域而已,冷不丁给你推个不喜欢的,你还可以长按比较不感兴趣,在这种平台+人性的双关照下,我们很少会看到其他不熟悉领域的东西。
不信,不信你就看你男/女朋友的账号,或者看你父母,爷爷奶奶的账号,他们都被推荐的什么内容,你会发现一样的应用,完全是两个世界。
综上,父辈们显得更博学,是因为他们接触的媒体内容,往往提供更为系统,专业且深入的内容。他们所处的年代,也允许他们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观看和理解。而90后00后,面对的互联网信息虽然丰富,但往往碎片化,且投其所好,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还好,因为主动权还在我们自己手上,你想看到什么,理解到什么程度,无非就看你对抗本性的能力了。


喜欢看更多有意思的故事,关注我的账号吧

小美满的日记
个人号,分享读书看剧的生活感悟,也写点能让别人看的日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