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最近的决定可真让人眼前一亮!曾经默默替苹果、三星、华为代工的巨头,如今终于站出来发声。外媒普遍认为,富士康宣布的这一决定,标志着它“彻底不回头了”。这不仅仅是商业新闻,更是全球供应链格局的一次重大转折。
回顾2019年,苹果悄悄启动了“产能搬迁”计划。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带来了全球供应链的震动,苹果为了规避制裁风险,选择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苹果的目标不仅仅是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更是瞄准印度庞大的市场和劳动力优势。
苹果的这步棋下得轻松,走得坚定,显然是全球化布局的战略一步。它的“去中国化”背后,藏着的是全球经济大棋局的微妙布局。
但富士康呢?它并不是主动去印度,而是被逼着走的。为了保住苹果的订单,富士康只能紧跟其后,投入巨资在印度建设工厂。然而,印度并不是富士康想象中的“乐土”。基础设施差,工厂频频停工,物流不畅,员工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让富士康的印度梦渐行渐远。
更让富士康心力交瘁的是,苹果不再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立讯精密和和硕科技等竞争对手,已经开始瓜分富士康的市场份额。去年,iPhone 15的订单中,富士康的份额仅剩70%,这意味着富士康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地位正迅速下降。
苹果的转变不止是订单分配的变化,还在于它对富士康的信任度逐渐减弱。富士康曾经是苹果代工的绝对主力,但如今,它面临着苹果逐渐“分手”的现实。印度的投资没有带来应有的回报,富士康的印度梦也早已破灭,印度政府政策的不稳定更是让富士康频频陷入困境。
富士康的角色正被稀释,而苹果也开始寻找新的合作伙伴,逐渐放弃对富士康的依赖。
终于,富士康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印度,回归中国市场。这不仅是战略调整,更是认清现实后的自救。中国市场依旧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富士康在这里的技术优势和生产经验,依然无可替代。面对中国政府的支持和稳定的生产环境,富士康决定重心转回国内。
从“被逼上路”到“主动反击”,富士康的转变并不简单。苹果的战略改变让富士康意识到,只有回归自己的核心市场,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未来,富士康将不再是被动的跟随者,而是全球供应链中一个有力的竞争者。
富士康的反击,既是自救,也是一种战略声明——它不再是苹果的附庸,而是一个自信、坚定的独立棋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