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这10个人的故事,你就懂了西藏

旅行   2025-01-05 12:39   江苏  

我们说旅行要【见天地,见众生】,在这片独特的藏文化大地上,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与中原地区不一样的人文符号:

中原有活菩萨,为啥西藏要高一级,有这么多活佛?

西藏需要佛教还是游牧人都需要佛教,为什么在内蒙也能看到喇嘛庙?

同是佛教徒,为啥中原的僧侣不转山?

藏族人磕长头去转山,是主动加难度完成KPI吗?

寺庙里的僧侣在学什么,双修也有理论系统吗?

都21世纪了,中微子也被发现了,那转世轮回就科学了吗?

辛苦放牧一整年,藏族人真的会把钱全捐给寺庙吗?

这些问题,都可以从对藏地影响最大的10个人物故事里看到答案。走进他们的故事,看懂他们的故事,我们也能够【见自我】。

01 把佛教带进西藏的 文成公主
参考我们商朝第二任皇帝太甲,被上朝老臣巫医丞相伊尹罚面壁三年的经历来看,少年天子松赞干布12岁成为第33代藏王之后,藏族的上朝元老——巫师丞相应该也不缺乏这种”顺应天命教训皇帝“的技能。来自太平天国的巫医——东王杨秀清直呼懂行。
他面对的是对内苯教巫师贵族专权,藏王不听话可能会被“意外死亡”,对外要面对来自西藏阿里的象雄和苏毗部落的入侵。
在武力值过人的松赞干布带领下,吐蕃部落先是打败了西北入侵的象雄之后,他率先把部落迁徙到拉萨河谷,开始以拉萨河谷为中心建设新都城,稳固自己的王权。
如何才能快速的建设新吐蕃?藏王松赞干布环视四周,计划从周边的两个大的国家借鉴点经验,如何取经?
最快速的方式莫过于成为一家人。
于是在藏王的操作下,无论大唐和尼泊尔是愿意还是不愿意,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接连嫁入西藏。
松赞干布怎么当上女婿的,我们民间有很多小故事流传,但是,公主嫁入吐蕃的时候,选择什么作为陪嫁,李世民是怎么考虑的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是:
公主的陪嫁使团中有各类专家,还有一尊12岁释迦摩尼等身像。这尊佛像是松赞干布要求的陪嫁还是李世民选择的嫁妆,有考虑携带孔子像或者老子像么?公主到了拉萨,运用风水学,选定了大、小昭寺的位置,放置了佛祖的等身像。带去了大唐的农耕、历法等。
现代国家对自家先进的技术,都是藏着掖着,或者注册专利保护的,为什么大唐嫁女,却陪嫁了本国最先进的工匠和技术呢?


02 把佛教苯教融合,一起转山转水转佛塔的莲花生大师
藏王传到松赞干布的孙子的孙子(第37世藏王赤松德赞)这一代,他吸取了上次请孟加拉的菩提萨埵做教育部长失败的经验,这次他邀请了在尼泊尔传法的莲花生大师来西藏传教。
为什么藏王要孜孜不倦的邀请佛教高僧来西藏传法呢?
我们就要对部落知识传承有点儿基础认知:部落里族人对于哪些植物能吃,哪些植物能治病,生育孩子怎么办,如何耕种,什么时候迁徙,文字如何学习,房子/宫殿如何建造,这些智慧是要代代相传,而且最好要用文字的方式,通过学校的学习获得,不然部落可能就生存不下去了。
那原来部落里的巫医怎么解决以上问题呢?
凡事不决问鬼神,动辄神灵,靠跳大神解决问题,太缺乏逻辑性和可学习性。巧了,西藏两边的尼泊尔和大唐都有文字,而且,佛学里记录了整套医学、工匠建造知识,有一整套的体系!
佛教辩论了1000年,这些哲学上的逻辑已经足够开设学校/寺庙。
藏王选择一个更讲逻辑的国师和人才培养体系,更容易千秋万代一统江湖。成吉思汗称汗之后,也狙杀了蒙古的萨满国师阔阔出。
莲花生大师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他进藏之后拜会了诸多苯教的巫医,他不是机械的教授佛法,而是巧妙利用地理决定论,把苯教里适应这片青藏高原的知识予以保留,比如转山转水这个苯教的传统。对于藏地游牧聚落,大家逐水草而居,哪里的水草不养人呢?呼伦贝尔的水草不是更好么?可是部众散失了的话,打仗时的兵员从哪里来,管理集团的税收从哪里来,徭役谁来服?所以部落在无法设定物理的结界(现代铁丝网国界)的情况下,设置一个精神结界就很有必要。
如果一个游牧部落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山水有灵,一旦离开就得不到山神的庇佑,天灾人祸全部是因为离开原来的牧场,那部众就不会散失。莲花生大师把这个方法融入了藏地佛教,转寺庙和转佛塔也成为一种精神结界。
这就创立了独一无二的适配高原游牧的藏传佛教——红教宁玛派。
藏王给了莲花生大师国师的地位,支持他在山南按照自己冥想的佛国曼陀罗,建造了第一间藏传佛教寺庙——桑耶寺。
报之以礼,僧侣帮藏王找到做藏王的合法性:藏王的溪卜野家族有佛祖释迦摩尼的血统,藏王成了释迦族的传人,做藏地的王有血统上的合法性。
文明的可持续传承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做演化,演化后的好处在600年后显现:西藏萨迦法王与成吉思汗的孙子阔端在凉州相见恨晚,北方高原上的游牧蒙古族也改信了藏传佛教。


03 灭佛未成被射杀的末代藏王朗达玛
公元9世纪中后期,气候变冷导致东亚怪物房里的大唐和吐蕃都难以为继,在大唐成为步履蹒跚的老人之时,吐蕃也亦步亦趋。
如何解决中央财政问题,是摆在唐武宗和朗达玛面前的最大的难题。不知道唐武宗和藏王是心有灵犀还是互相模仿,公元840年开始,两个当时最大的帝国的皇权开始了向寺庙暴力收税。
因为皇权给寺院和僧侣免税的权力,百年间把田产放在寺庙名下的“大聪明”越来越多。当一个国家的税源都投靠教权的时候,政府税收无以为继,于是只好把铜做的菩萨融了铸造货币,僧侣开除了,寺庙的田产充公。中原在北魏和北齐,有过2次这样的灭佛活动,对唐武宗而言,再来一次他也算熟门熟路。
但是藏王朗达玛在高举屠刀向寺庙要税收的时候,他太冲动了,他忘了大唐可是开了科举,即便没有了寺庙,宗祠作为学校,里面的读书声也是朗朗不断的,智慧还是要传承下去的。而他在把大昭寺改造成屠宰场之后,没处读书的年轻人多杰贝杰,刺杀了藏王。
灭佛后60多年,大唐消失了,吐蕃也消失了。
从竺可桢的气候人文研究看:唐末进入小冰期,中原进入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这样分崩离析的时代,中原北方的契丹、党项民族受不了严寒,南下建立了辽国和西夏。吐蕃因大横断的山川阻隔,或者四分五裂成了一个个部落,或者南下进入南亚或者东南半岛。没有了温暖的气候,佛教从官方支持的教学变成了地下教育,这也让私家家教式的密宗传承成为了接下来的主流,你可以看看下一位米拉日巴大师的故事。
佛学作为一种智慧的载体,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智慧结晶,是不能被灭的,被灭掉的是失去文明传承的寺庙贵族阶级。


04靠苦修肉身成圣的米拉日巴
吐蕃藏王朗达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藏区需要一种适配青藏高原的自然条件的智慧传承的方式,如果你禁绝了寺庙做为学校传承智慧的场所,那智慧可能就在别的场所,或者在家中收徒传承。白教的玛尔巴和米拉日巴大师正是如此。
我们看看这个时期的噶举派的创始人——米拉日巴的故事。
中原地区经历唐末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无数次上演“大将军班师归朝,顺便灭了皇帝我自己当国王”的故事,藏地也是一个只讲武力值而不讲道德的时代。出生于吉隆的米拉日巴,父亲在驼队经商的路途中意外死亡,亲叔叔侵占了孤儿寡母的财产。米拉日巴愤恨的出门学艺,学成后回来在山上做法施咒,口吐雷电,叔叔一家连带一个村子的人都死于洪水。由此可见,莲花生大师传入西藏的咒语,每段咒语里都是有强大法力的。其实我们从唐僧翻译的《心经》里看,一长串的论述的结论就是:“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婀娜多罗三貌三菩提”,就是为了告知我们,诵读心经咒语法力很强大。
在对自己杀生有了反思之后,米拉日巴的老师玛尔巴开始训练他像西西佛斯一样,把巨石推到山顶再放下来,周而复始,磨练米拉日巴的心性。释迦摩尼得道之前进行了一段苦行,最终在菩提树下冥想入道,米拉日巴大师开始在喜马拉雅山冥想苦修。
纵观所有宗教,都有学院派和私家派(密宗),如基督教的隐修修士和穆斯林的苏菲派,包括中原的禅宗。学院派犹如我们现在的学校,报名一级级的学习考试,学成可出相入将。但是民间总是天赋异禀靠名师辅导竞赛特招进清华的少年。这一派不强调小学中学大学,而是看重你的资质和潜能后,私下教学。米拉日巴就属于天赋异禀的后者,在末代藏王毁坏寺庙,不允许学院派教学之后,他归隐山林,在喜马拉雅山和冈仁波齐的大山里修习,只教私家弟子。现在喜马拉雅雪山上有无数的隐修苦行的僧人,在雪山、冰水里冥想。藏族信众也有了用磕长头这种吃苦修行的方式,创造苦难去磨练自己,以期收获更大的智慧。
吃苦、忍耐和避世,看似反人性的事情,却成为佛教能够传承至今的重要戒律。


05 靠智慧萨迦班智达成为蒙古金轮法王
在米拉日巴大师学习佛法的同时,西藏各地的群雄盛况,那真叫一个是:遍地是大王,短暂又辉煌。这就是西藏的群雄割据时代,在后藏的萨迦发展了一个割据政权,他们在寺庙的院墙上涂抹灰白红三色而被称为花教。
萨迦政权是政教一体的,萨迦派也是一个可以结婚生子——父子传承的。僧侣出家到了一定年龄后,可以还俗完成结婚生子的俗世人物,再行回到寺庙修行。这样就既保证了藏地人口,也保证了萨迦派政教一体。
在南宋抵挡住了蒙古人的攻势之后,蒙古人想要迂回包抄南宋。成吉思汗的孙子阔端经略西南,血洗成都,攻打了拉萨东北的林周地区。分散在各地的藏族宗教首领,在议和还是打仗上争议纷纷。面对蒙古人的兵锋,主张议和的萨迦法王班智达最终成了接锅大师,前往河西走廊的凉州(今武威)去与阔端谈判。
谈判是一出双赢的结局:蒙古人皈依了同属于游牧生活区的藏族人创立的藏传佛教,成吉思汗顺利传位于三子窝阔台,萨迦法王成了蒙古的国师,青藏这片高地,被改称为乌斯藏。
金庸大师笔下的金轮法王,就是这个故事的后续。郭靖郭大侠的好安达托雷家的二儿子忽必烈,正是在萨迦班智达的侄子巴思巴的精神魔法助攻之下,成了大元朝的皇帝。
在蒙古人和清朝满族人的努力下,藏传佛教占据了上层佛教的生态位,一直到现看起来也非常高级。我们内地对人的最高级别称谓都只是活菩萨,对藏地却有活佛之称。社会名流在朝阳区供养三千仁波切,却用唾沫淹没了少林寺的住持释永信。微博上一直有传说王菲皈依了,大家首先想到的居然是皈依了萨迦派,言之灼灼就是这个教派可以生子再修。
佛教传入西藏已经有了600年,在西藏融合了苯教和密宗之后,藏传佛教没有变成精英自嗨的小圈子文化,也没有成为底层信众求佛许愿的庸俗信仰,真正的做到了适配一种生存状态,这种生存状态就是游牧。
游牧部落的文明传承方法不多,中亚选择了伊斯兰,中国周边选择了藏传佛教,均是草原和绿洲地貌决定的。


06 KPI小能手宗喀巴
在明太祖朱元璋还在任的时候,宗喀巴大师出生于青海。塔尔寺就是为纪念他而建立。
他在拉萨学习佛法之时,明朝也需要消除萨迦派一家独大的西藏地方势力,于是在西藏分封了更多的国师,用来防止边疆有单独势力做大。受不了元朝势力褪去之后西藏的乱象,宗喀巴大师号召藏区众僧侣:信我者,改戴黄帽子。这个教派就是现在西藏影响力最大的黄教格鲁派。格鲁在藏语的意思就是:清规戒律。
他首次把藏地的密宗也用著书立说的方式,让我们普通人现在都能从淘宝上买一本他的书,自学藏密。
如果把藏区比作是一个公司,宗喀巴大师化身人力资源部大法师,在他的那个时代,他规定了如何升职:他颁发了《菩提道次第论》,规定了从小学到大学(僧侣考取格西学位,相当于博士生)要学的课程和考试范围;他颁发了《密宗道次第论》,连如何学习”密宗“也做了详细规定,尤其是无上瑜伽密里比如大家都感兴趣的:如何修行双修。
宗喀巴大师也规定如何加薪/消业:所有藏地的宗教行为都是被标注好KPI的,所有行为都标注好了功德的价格,儿童要进寺庙大殿学习佛法要磕10000个等身长头,甚至连宰杀一头羊需要念多少遍经文也写的清清楚楚。
这点和我们中原地区不一样,我们一般给菩萨设定KPI:文殊菩萨呀,我儿子要参加高考了,你要保佑他高考超常发挥,考上理想的大学,你看,菩萨背上了KPI。但是在藏区,观音菩萨太忙了,以至于他的师傅药师佛要给他十一面千手千眼才忙得过来。
有了升学制度和KPI,藏区的信众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信仰,而寺庙成为了裁判员,这个设定为五世DL喇嘛政教合一奠定了基础。
“给普通人以上升阶梯,给上层的人荣誉感。”这个来自罗马的道理,帮助了西藏整合成了一个佛国,也帮助中原历次从大乱恢复到大定。


07 仓央嘉措与康雍乾驱准保藏
藏族人民都爱仓央嘉措,我们也爱他。他身上集合了所有被传颂的特点:悲剧、自由和爱。
五世喇嘛生前发愿自己要转世十次,在他圆寂之后,他的弟子也是他的宰相可能是出于怕周边觊觎西藏的土地,也可能是为了自己当一次摄政王爽一把,反正是秘不发丧,悄悄的寻访五世DL喇嘛的转世灵童。可能是为了方便控制,他找了平民家的孩子——11岁的仓央嘉措作为转世灵童。
康熙帝亲征新疆,在准噶尔部落的俘虏口中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大为震怒:
朕的soulmate去世了,你们为何不通知我?!于是,14岁的仓央嘉措被突然推到了藏族人的面前:六世喇嘛。
他是幸运的,在藏区,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方式不多,投胎是一种。
但是他向这个人人羡慕的身份发起了自由的挑战:
他大胆热烈:“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他既要又要:“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他从布达拉宫溜出来在酒肆欢唱,“我不要这些清规戒律,请班禅师傅收回去吧。”
为了自由和爱的代价,就是他要被康熙皇帝验明正身,可是他被押解进京的路上,路过青海湖的时候,仓央嘉措不知所踪,活成了悲剧中的主角,那一年他23岁。不过,请注意他只是失踪了,不是死亡了。
这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乃至于把他神话成了一个符号:在西藏,歌颂自由和爱的诗歌,都是仓央嘉措。
康雍乾三任皇帝跟准噶尔的打了70年的战争,大清收服了喀尔喀(外蒙)、和硕特(青海)、西域和西藏,让人不得不相信中国国运。
上下五千年,智人并没有太大的进化,人类的情感相通。对于勇敢、爱和自由的追求的英雄,尤其是悲剧结局的英雄,更能击中普通人爱而不得的情感需求,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仓央嘉措。
准噶尔蒙古人消失了,只余地图上的地名。但是藏族人仓央嘉措却又活了,活成了世人的理想。


08 暴揍英军的红河谷与赵尔丰戍卫西藏
清乾隆帝从准噶尔人手里收复西藏之后,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觉囊派的活佛转世到了喀尔喀大汗家里,变成了哲布尊丹巴活佛;六世活佛仓央嘉措失踪后,青海的和硕特蒙古大汗坚称五世DL转世到了他们家!新疆的准噶尔蒙古人一看,我可是温萨活佛转世,你们可不能学我的独门绝学啊!草原上的游牧部落,每一家都想要:上马砍人,下马超度。说佛教战五渣的,那是没看懂白莲教信众相信自己刀枪不入的宗教号召力!
乾隆帝在位期间,噶举派的法王勾结尼泊尔,洗劫了后藏扎什伦布寺,乾隆帝借着这个机会提出了帝王家的怒吼:
活佛转世,宁有种乎!
他干脆废除了噶举派白帽系法王的转世,朕不允许你转世!于是,世间只剩下了红帽系大宝法王噶玛巴。
他还给西藏颁发了一系列的法律:以伦理的原因禁绝草原上的收继婚,杜绝了草原部落靠娶自己的嫂嫂或者是老爹的小妾迅速结盟做大势力;要求僧侣不能结婚生子,确保了权力不能靠血缘传递;他要求活佛转世要在佛祖面前用金瓶摇骰子选定,杜绝了草原上贵族靠转世的宗教力量做大势力;他给了僧侣无尽的荣誉,让信众选择最优秀的孩子出家,捐献财资用以支持寺庙运营。这样,部落、贵族和人口互相钳制,确保了西藏没有对抗中央的能力。
但是,边境线上如果只有绵羊,迟早要被狼惦记上。
1905年,清朝还没有从甲午海战中缓过神来,占据印度的英国人把视线盯到了掌管印度水源的世界水塔——青藏高原。英国人发动战争的借口相当的陈词滥调:商队被抢了,要惩罚强盗。他们甚至都懒得换个借口,但是当英国人和尼泊尔廓尔察雇佣兵沿着喜马拉雅山河谷入侵到日喀则,英雄的藏族同胞在宗山古堡抵抗英国侵略者的时候,十三世DL躲入到青海塔尔寺,成为除了仓央嘉措之外,唯二的被清政府罢免的DL喇嘛,民国时期袁世凯恢复了DL喇嘛的称号。同年大清派去西藏的驻藏大臣还没到西藏就在巴塘被刺杀,于是赵尔丰奉命前往西藏调查顺带平叛,顺便改土归流。
因为收土有功,1911年赵尔丰升任四川总督。这是他人生的荣耀顶点,也是罪孽的源头:第二年就是辛亥年,孙中山在广州起义闹革命导致清帝退位,他作为保皇党,被枪杀在成都。
收复新疆的左宗棠,最后一次收复外蒙的徐树铮,平定西藏的赵尔丰,他们都被冠以“屠夫”的称谓。在风雨飘摇的清末和北洋时期,作为守土有责的封疆大吏,他们不应该被忘记。
这是清政府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给西藏丈量边境,而没有去过西藏的麦克马洪先生,你画的那条线,我们从来不认。


09 眼皮子底下的一次转世,十一世班禅灵童寻访 
1989年,十世班禅大师匆匆忙忙从北京赶回日喀则,视察自己的灵塔。灵塔是活佛去世之后塔葬的宫殿,一个月后圆寂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人真的会转世吗?唐僧说这个问题他懂,他西天取经取回来的大乘唯识宗经书里有记载: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叫做:色声香味触法,法即第六识,可以看作是第六感,第六感从哪里来,唯识宗认为来自潜意识,潜意识从哪里来,阿赖耶识。
人一生的因果都藏于潜意识里的潜意识——阿赖耶识,转世投胎的时候会带着因果的种子进入下一世。

所以才叫做: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预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理论上是论证好了的,那实际上怎么操作呢?宗喀巴大师和乾隆做出了一系列规定,我们来看看十四世DL喇嘛是如何转世的。僧侣要先去拉姆拉措湖念经观看活佛下一世的生活场景,僧侣说看到一个土围墙,门前一棵树上拴着一匹马。
化妆成商人、乞讨的僧侣的寻访团在青海化隆真的找到了这个场景,家里正好有一个年龄适宜的孩子。
这个孩子经过5次挑选DL喇嘛生前用过的物品测试后,被认定为DL喇嘛的候选人,正常情况需要挑选5个候选人在大昭寺用两轮金瓶掣签的方式选出转世灵童,经由中央发文认证后即成为DL喇嘛。国民政府宣布免于在大昭寺金瓶掣签,所以十四世DL喇嘛坐床加冕。
在选择十一世班禅灵童的时候,潜逃在国外的DL要求以西藏自治来谈判。
从乾隆帝起,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活佛转世有确认的权力,在清朝也有设置活佛,格鲁派的四大活佛:统管西藏的DL,管后藏的班禅,管外蒙的则布尊丹巴和管内蒙的章嘉呼图克图,都有受中央册封才生效的规定。白帽系法王勾结尼泊尔洗劫了扎什伦布寺后被乾隆废除转世,准噶尔的温萨活佛从精神到肉体都被摧毁了,均也有先例。
所以1995年,依照规定的转世流程,我们在大昭寺确立了十一世班禅的转世灵童。
活佛转世原本是写入佛经义理里的轮回,最终演化成帝国博弈的管理规章。转世如果能选择,你会选择下一世做活佛么?


10 青藏铁路通车,吐蕃终于彻底改名为西藏
最近西藏的英文翻译正式从tibet改为Xizang,西藏撤地改市,佛国Tibet逐渐褪去,作为承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西藏站起来了。
清朝初期,安南申请改名字叫南越,满族人想,你是不是欺负我不懂行,要是你叫南越,你是不是想恢复秦朝的边界,把广东广西一并要回去?
1949年泰国从暹罗改名为泰国,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怀好意的改名字,你这么改,我们西双版纳的泰族人怎么办?是是是,你可太想恢复素可泰王国的地界了,可是对不起,我们从1950年做民族认定的时候,把我国境内的泰统一认定为傣族。
所以西藏的翻译Tibet,一直有种像土伯特,如果最后一个音节是清音,那是不是就吐蕃了啊。合着从吐蕃-乌斯藏-西藏,这个不怀好意的英文翻译,是想恢复到吐蕃的疆界?
在国家的疆界和文明继承上,外国观点常说:他们把自17世纪起的殖民地,都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归还给了原住民,所以被清朝入侵的西藏也要归还给藏族人。所以,迦南是以色列人两千年前的故土,要归还给以色列。
那按照大元就管理了西藏,大明朝又追认大元为正统,蒙古帝国又占据了从白令海峡到多瑙河的到波斯湾的土地,那是不是就可以说…… 哎哟,我们也不能想的太美~
抛开历史,我们看藏族人的生活改善,2023年西藏人均GDP已经是尼泊尔的6倍,不丹的2倍,这些全要归因于:
自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铁路开通后西藏的公路物资运用顺畅,基建开始加速。2014年前后前往阿里的公路修通,2018年基本做到了铺装路面到达每个乡政府,一辆家用车也可以安全的开往西藏了。2022年终于宣称消灭贫困。西藏这个以300年为单位的进化节奏,被拉入了现在的日新月异——拉萨逐变成如上海的南京东路一般热闹,大昭寺被旅拍店卷出内伤!
不过在剧烈的商业文化的冲击下,很多藏族的传统,也正在消亡。我们反而要去关注的是:西藏原住民文化的可持续传承问题。
好在,我们看到一些优秀的具备世界视野的藏族人,在西藏开创了如松赞,诺尔丹,诺乐,圣山和CHaru等活态传承原住民文化,受到市场尊敬;在拉萨如雪堆白这样的民间藏文化传习所,保留下来了藏地的藏香(藏医)、法器和绘画审美,也值得我们尊敬。
这第十个对西藏影响最大的人,是你是我还有西藏的原住民,我们都是中华民族。


西藏太古老了,从象雄文明开始算起到现在也上下五千年。
高原发展太慢了,在现代文明视野里,走的步履蹒跚摇摇晃晃,距离我们越来越远。理解西藏,是去西藏旅行中的修行。
旅行要【见众生】,在西藏旅行的时候,了解这些对西藏影响最大的人物故事,我们是见到了万千众生。
旅行要【见自己】,去有故事的地方,收获属于自己的故事。
这就是我坚信的:旅行不能改变世界,却能改变看世界的眼睛。

2025年3月份,想一起去西藏阿里冈仁波齐转山吗?
留言一起讨论行程。

黑眼睛人文旅行
旅行不会改变世界,却能改变看世界的眼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