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案组决定,首先对小谷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梳理,从中选取最典型的侵权言论,争取将她提供的线索转化为合法证据。他们向100多人进行了取证,既包括小谷的邻居、同事,也包括和她素不相识的网友、媒体人等。这个过程中即便有司法机关出面,也困难重重。在通知网友配合做笔录时,一些网友误以为遭遇诈骗而挂掉电话,还有网友认为“网络上已经很轰动了,没必要再制作笔录”。
取证还需要从多家平台调取相关资料和数据。专案组深刻感受到,如果仅靠受害者自己去取证,究竟有多难。
“像公安作为执法部门去调取这些数据,人家就会按照法定义务出具给你。但如果是个人来调取,我觉得基本是难以实现的。我们专案组有十几位成员,取证也都取了将近一个半月,普通人我个人觉得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一位办案民警说。2021年4月30日,该案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审理。法院当庭宣判,分别以诽谤罪判处被告人郎某某、何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地融入生活,网络暴力犯罪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然而,能成功立案的很少,最终能作出有罪判决的更是少之又少,提醒着法律的滞后性。针对这一问题,2023年9月,“两高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其中最突出的一大亮点,就是明确了网络暴力案件公诉的标准。“这次不再是笼统的一句话说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可以提起公诉,而是把它具体化为五项具体的标准。”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喻海松说。《意见》填补了过去的一些法律空白,由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发布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也于2024年8月1日起施行。对于这些改变,小谷说,“我觉得会有更多勇敢的人站出来。希望我不再成为唯一的幸运儿,每一个为了自己的自身权益努力的人都值得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