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刻不容缓。无人驾驶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最终形态,具备融合创新以及技术前瞻等特质,毫无疑问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无人驾驶技术不仅代表交通出行方式的变革,更是未来智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无人驾驶汽车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当前,无人驾驶汽车正处在产业快速发展、技术加速升级、市场持续扩大、政策逐步完备的黄金发展期。据统计,2023年,我国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达到118.5亿元,预计2025年迎来规模性产业化契机,到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200亿元。
人工智能(AI)驱动是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的新趋势,无人驾驶融合了人工智能、车载传感器、自主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是科技创新的集大成者。推动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是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2024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公布智能网联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确定北京、上海、重庆、辽宁沈阳、吉林长春等20个城市开展试点,着力打造“车路云”一体化试验场。支持推进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应用,加快智能网联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形成产业链协同的发展生态。
无人驾驶汽车在城市加速布局,随之而来的便是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技术安全性的提升等社会热点问题。2024年7月,某品牌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武汉街头与行人相撞,引起社会公众对无人驾驶汽车社会管理的持续关注,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完善管理机制。比如,北京市出台《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以更好平衡促进产业发展与保障首都安全的关系;武汉市出台《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确认无人驾驶交通事故责任划分。
下一步,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核心是实现“智能化”与“安全性”的协同。当务之急是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革新为无人驾驶汽车系好“安全带”。相较于传统汽车,无人驾驶还面临法规不健全、网联化安全新风险等挑战。比如,驾驶模式的改变必然带来交通事故安全责任的归属问题,要逐步明确智能网联车交通安全违法、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无人驾驶网联车的保险责任划分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新领域,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明确。
要加强智能网联车的监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前,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处于上升期,随之而来的矛盾和冲突也会显现出来,要逐步完善监管、评估、调查等制度体系。
要持续加强智能汽车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提升,加快发展车用操作系统、大算力计算芯片,为无人驾驶汽车“强大脑”“通经络”。
要逐步向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物流配送车、无人公交方面发展,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和城市管理能力,向旅游、娱乐等产业拓展,持续丰富无人驾驶汽车应用场景。
作者:黄宝荣(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文字编辑:王慧峰
新媒体编辑:张子怡(实习)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