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99号文:明确退重点省份流程及要求
NO.1
退出重点省份
文件出台的背景就是地方政府在“化债”的同时,还要求发展,所以要提供一个退出重点省份的路径:
NO.2
退出路径
每年3月底前,按程序向国务院报送请示。
NO.3
退出标准
隐性债务率(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地方综合财力)应不高于除北京、上海、广东外 16 个非重点省份中隐性债务率较高的8个省份的平均值;(分子分母均为前一年数据,8个省份平均值以财政部认定为准)
本地区金融债务/GDP 低于 10%;(分子分母均为前一年数据)
评估具备化债能力,不再适用重点省份相关化债政策支持后,确保有能力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NO.4
退出进度
2025 年一季度申请退出时,最近一个月底融资平台数量较 2023 年3月底累计压降不低于 40%;
2025年底、2026 年底融资平台数量分别较 2023 年3月底累计压降不低于 75%、90%;2027年6月底前实现融资平台全部退出。
NO.5
退出后续要求
融资平台退出后,其债务作为市场化经营主体债务,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理不纳入融资平台金融债务,不再适用 47、35、134、14号文相关政策。
02
226号文:加快置换城投平台非隐债务
03
35号文:总要求
(一)文件要点
1、目的与背景
《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35号文)目的在于防范和化解融资平台等地方债务风险,要求支持重点省份融资平台今明两年债务存量化解;严控融资平台各类债务规模新增,引导债务规模与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财力匹配。
2、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ZZ局会议部署,落实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案,严格控制增量债务,稳妥处置存量债务。基本原则包括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分类施策、突出重点。
3、融资平台债务定义与范围
明确融资平台债务的定义,包括贷款、债券、非标等金融债务,排除隐性债务和未纳入隐性债务但须由地方政府承担偿还责任的债务。
4、债务风险化解措施
提出多种措施,如债务重组、债务置换,支持今明两年到期的融资平台债务,特别关注重点12省份。
5、严控融资平台债务增量
要求金融机构严格控制对融资平台的新增融资,并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融资的管控。
6、建立长效机制
包括建立融资平台查询系统、常规化债务监测机制、完善市场敏感性债务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等。
7、配套政策支持:涉及政策保障、激励机制建立和不良贷款转让核销政策的优化。
1、非标融资方面
根据区域不同进行差异化限制,对于12个高风险重点省份要求金融机构配合展期降息,其它省份建议协商展期降息。
(注:上述12个重点省份为天津、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
2、债务管控
(1)对于城投标债,明确至少要在2024年以前不出现兑付风险;
(2)未来每个省会根据当地GDP规模与社融增速进行债务管控,如要求债务规模不能超过GDP规模、债券增速不能超过当地社融增速等。
3、央行及国有银行入场
(1)央行通过设立流动性工具(SPV)来支持城投平台偿付标债,同时省级政府要提供抵押物;
(2)央行设立“紧急贷款”,对地方政府暂难偿还的债务(含公开债券及非标贷款)进行“紧急性”的流动性支持,但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两年,仅可用于“紧急”事项;
(3)调整后的贷款期限不得超过10年(原则上),调整后的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同期限)国债利率,调整后的还款方式应做到每年还本比例至少达到10%(即十年内要还完且每年都有还本计划);
(4)对于2024年前到期的相关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明确可维持五级分类正常,且不纳入征信管理。对于已出问题的债务可自主核销,相关情况不纳入考核。
4、特殊再融资债券及统借统还
(1)除之前明确的1-1.5万亿特殊再融资券正常发行外,再发行万亿规模地方政府债券用于偿还工程款等;
(2)12个重点省份可在年度债券发行额度内“统借统还”,支持资质较好融资平台承接弱资质融资平台借新还旧债券发行额度。允许省级城投发债偿还区县级平台的债券。
城投统借统要求,据12个重点省份之一的化债细则显示:
① 统借统还涉及的强资质和弱资质城投均需要在“35号文”涉及的融资平台名单内,即支持对名单内企业借新还旧;
② 优质平台发行额度由优质平台的拟到期额度+弱资质平台的拟到期额度来确定;
③ 不能跨市场统借统还,交易所和银行间不能一边降一边增;
④ 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只能从强资质平台直接流向弱资质平台。
04
47号文
《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47号文)要求“砸锅卖铁”全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在地方债务风险降低至中低水平之前,严控新建政府投资项目,严格清理规范在建政府投资项目。
明确12个重点省份(即债务高风险地区):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除供水、供暖、供电等基本民生工程外,省部级或市一级2024年不得出现政府投资新开工项目。推迟或停止目前使用投资不到一半的项目建设。要求这些省市应尽一切努力将“债务风险降至中低水平”。
1、严控新建政府投资项目
除民生类项目及国家级别的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外,12个重点省份(亦可称之为债务高风险地区)的大部分新建政府投资项目均将受到严格限制,很难继续推进。出发点是“防止一边化债一边新增”。
(1)原则上不得在交通、社会事业、市政、产业园区、新型基础设施、楼堂馆所、棚户区改造等领域新建(含改扩建与购置)政府投资项目。
(2)可以通过中央投资、财政资金等予以支持并可依法合规举债筹措资金的重大政府投资项目,需满足为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批准,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家有关专项规划及国家战略规划纲要等条件。其它项目确有必要的,均需提级论证、严格把关。
(3)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各类国家区域规划和战略规划的跨省、跨流域和保障人民财产安全的重大项目,以及本轮稳住房地产的抓手三大工程---保障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项目等,仍可按原规定履行审批手续,通过中央投资、财政资金等予以支持保障,同时可以依法合规举债筹措资金。
2、严格清理规范在建政府投资项目
对存量项目进行清理,总投资完成率低于50%的大部分项目要缓建或停建(尤其是低于30%),总投资完成率高于50%的小部分项目要缓建或停建。
对于那些总投资完成率已经超过一定比例且被缓建或停建的项目,必然会在后续处置中产生一系列经济或社会问题,不过47号文明确地方政府要承担解决这些问题的主体责任,即存量项目清理和风险化解均由自己解决。因此,这12个重点省份的压力将非常大。
重点省份要按照工作进展情况对本地区在建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评估,确定续建、缓建或停建。
可以续建的项目:
(1)总投资完成率超过50%且已落实后续建设资金,并视情况优化建设方案、压缩投资规模的;
(2)项目总投资完成率未超过50%,但经省级政府严格审核论证背书的。
应当缓建或停建的项目:
(1)总投资完成率超过50%但存在重大问题的;
(2) 总投资完成率超过30%但未超过50%的,原则上应当缓建;
(3) 总投资完成率未超过30%的,原则上应当缓建或停建。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缓建项目过渡计划,明确管护任务、复工条件等,避免形成“半拉子”工程。重点省份各级人民政府要妥善处理缓建、停建项目存量融资,依法保障项目投资人、债权人合法权益,防止出现金融债权悬空,不得逃废债务,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
47号文意味着,12个重点省份的2024年新开工项目在审批环节将会变得非常严,除符合规定的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外,其它项目若要新建基本均要提级论证、严格把关。按照一贯地执行逻辑来看,这一基调总体意味着,12个重点省份2024年的新开工项目基本会被一刀切地停掉。
05
14号文:非重点省份化债试点
06
134号文:35号文延期至27年6月
2024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完善和落实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一位接近政策层的人士指出,之前政策出台有点仓促,落地执行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
而优化或者"补丁"的政策即为最近市场流传甚广的“国发(2024)134号文”,主要内容有:
"134号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延长“35号文”的适用期限:
此前"35号文"提到,主要解决重点省份城投2023年、2024年到期的债务;
"134号文"将2024年末延期至2027年6月。
按照此前ZY部署的十年化债计划(2018年至2028年),目标是全国在2028年前实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清零。
二是拓宽了城投非标债务置换和重组的债务类型及区域范围。
“35号文"所称的非标债务,是指融资平台通过持牌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类金融产品(除银行贷款外),以及金融租赁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收购及重组借款对应的债务,但不包括民间借贷、企业拆借和向不特定社会公众筹集的资金(定融)市场称之为“双非"债务;
区域从原来的12个重点省份拓展至非重点省份。
三是不允许新增一年以内的境外债,境外债可以适度考虑用境内债来做部分借新还旧。
此前,在一揽子化债方案及“35号文"背景下,城投境内发债收紧,除了12个重点省份城投不得境外发债新增融资,很多城投转向了无需监管部门审批、启动快的“364天"境外债,但这个渠道很快被监管叫停,"134号文“对此予以明确。
四是城投退出地方融资平台名单后,地方政府对该主体要有至少一年的风险监测期。
此前,"35号文"对融资平台的退出程序表述为,融资平台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退出,退出时仍有金融债务的,应征得债权人同意。
07
非标置换难点
2024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完善和落实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之前政策落地执行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
08
150号文:明确退名单截止时间
1、8月27日,央行、财政部、发改委、证监会联合发布150号文,里面明确提到退平台不晚于2027年6月末,若逾期未退出,届时将由省级政府认定并向主管部门申请退名单; 2、150号文要求,退出平台名单应征得2/3债权人同意,要求该步骤中不同意平台退出名单的债权人应出具相关证据,“并由地方政府审核证据、给出判定意见”; 3、相关证据就是要么证明企业还有隐债,要么证明企业还承担政府融资职能; 4、27年6月末完成的话,相当于之前的10年隐债化解任务提前了半年; 5、对债权人而言,同意退平台不用举证(而且一段时间不回复是否同意,视同同意),而不同意则需要举证,而且举证需要地方政府“给出判定意见”,因此退名单是未来两年大势所趋;
推荐阅读
化债、化债(极简版)
重大利好!不良资产以物抵债税费减免政策续延4年
大变局!这家地方AMC总资产超过东方、华融、长城!!
近期课程👉 新规下,不良资产处置实操:收购、尽调、估值、风控暨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投行化与重整重组实务解析高级培训班·3月深圳
↓↓↓感谢您的关注↓↓↓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身边的不良资产掌上专家库!!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身边的不良资产掌上专家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