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抢抓机遇 做大做强社会事务

2024-12-11 21:22   重庆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召开之际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强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谌贻琴国务委员出席会议并讲话。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强烈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民政工作的高度关心与重视,以及民政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烈感受到社会事务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总书记第一次把“社会事务”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治理三项工作并列提出,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必须很好地领会把握,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持续改革创新,将社会事务真正做大做强。



深刻认识做大做强社会事务的重要意义

社会事务工作中既有面向千家万户的婚姻、殡葬工作,也有服务特殊困难群体的残疾人福利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既是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社会救助角度看,救助管理工作是急难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流浪乞讨、务工不着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及时提供应急性、过渡性生活保障,全力保障其基本生活和人身安全。

从社会福利角度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成为帮扶残疾人的重要社会福利制度,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和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能让更多的残疾人有尊严地生存发展、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同时,惠民殡葬政策的覆盖范围正在进一步扩大,据统计,目前出台覆盖全体户籍人口(居民)惠民殡葬政策的县级行政区域已累计达2040个,惠及超10亿群众。


从社会服务角度看,婚姻和殡葬服务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目前,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已覆盖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以亿计的流动人口不用回户籍地就可以在经常居住地办理婚姻登记,让有情人早成眷属;全国设有公园式婚姻登记点319处、户外颁证基地474处,让婚姻登记更有仪式感,“简约而不简单、浪漫而不浪费”成为新时代婚礼新风尚。殡葬领域不断强化殡葬行业公益属性,加快推进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完善行业服务标准,因地制宜提供节地生态安葬服务供给,让逝者得到尊重,让生者得到慰藉。


从社会治理角度看,救助管理工作帮助离家走失人员寻找亲人回归家庭,对易走失流浪乞讨人员开展定期回访,做好回归稳固工作;残疾人福利工作开展“精康融合行动”,促进精神障碍患者走出“旋转门”,回归和融入社会;全面推进婚丧习俗改革,治理陈规陋习,培树文明新风,助力和谐社会建设,这都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


由此可见,社会事务工作事关千家万户民生福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把社会事务做大做强做优,对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至关重要,民政部门责无旁贷。




深刻认识社会事务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皆民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的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服务对象的需求趋于多元化、个性化,传统保基本、低水平的公共服务供给已经无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服务方式也难以让群众满意,一些短板弱项逐步显现出来,社会事务愈益受到群众和社会的关注,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

在殡葬领域,以往受传统习俗影响,老百姓对死的问题讳莫如深,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和老龄化加速,老百姓对死的问题越来越重视,法规政策和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公益性殡葬设施不足等问题愈益突出,“逝有所安”亟待提上重要议程。


在婚姻领域,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的问题愈益引起社会关注。婚姻登记机关简单履行登记职责的模式与年轻人追求幸福和谐婚姻家庭的美好期待已经不相适应,人民群众对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关提出了更多新期待,比如希望尽快实现“全国通办”,希望提供更多恋爱交友的机会和渠道,希望结婚更有仪式感、更有纪念意义。


在残疾人福利领域,残疾人群体的需求已经从生存提升到发展,从物质保障延伸到关爱服务、权益保障,希望残疾人福利工作由兜底性、基础性的传统福利尽快向普惠性的现代福利转变。


在救助管理领域,传统的流浪乞讨人员逐渐减少,因务工不着、离家走失、遭遇家庭暴力、自然灾害等临时遇困人员成为救助管理机构主要的服务群体,他们不仅需要基本食宿保障,还需要就业指导、心理抚慰、法律咨询等专业化、精细化救助服务。




乘势而上,推动社会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今后一段时间,社会事务战线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出发点,以完善“四个体系”为着力点,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严真细实快”的工作要求,抢抓机遇,聚力前行,进一步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在健全和完善“四个体系”上下功夫。


在政策制度体系方面,加快出台加强和改进殡葬服务管理工作的政策意见,修订《殡葬管理条例》《婚姻登记条例》《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制修订殡葬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工作的意见》。研究制定加强和规范婚姻中介服务的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婚姻登记证件加注盲文等工作。制定加强康复辅助器具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完善“精康融合行动”资金管理办法、救助管理机构财务制度,规范资金管理程序,提升资金使用效能。


在服务保障体系方面,强化殡葬行业公益属性,建立健全殡葬基本服务制度,改革殡葬服务管理体制机制,规范殡葬服务机构的服务项目、服务收费、服务行为,消减其逐利倾向,促进其回归公益。指导各地积极举办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结婚颁证、集体婚礼、恋爱交友等活动,邀请当事人亲朋好友到场见证,吸引带动更多年轻群体婚事新办简办。鼓励将婚姻登记机关设置在文化旅游设施等有标志性意义的场所,探索创新“婚姻服务+”发展模式,培树一批最受群众欢迎的婚姻登记机关。积极推进综合性婚姻家庭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在实现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婚姻家庭辅导室设置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促进有条件的地区将服务向基层和线上延伸,推动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扩大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的惠及面。深入推进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总结推广区域一体化工作模式,继续做好“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保障极端天气条件下各类临时遇困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避免发生极端事件。


在监督管理体系方面,加强对社会事务领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压实服务机构主体责任、民政部门行业监管责任、相关部门执法监管责任和属地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强化殡葬行业监管执法和跨部门综合监管,规范对婚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师职业标准制定,研究提出康复辅助器具领域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加强机构安全管理,指导各地认真执行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救助管理机构重大安全隐患判定标准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在社会参与体系方面,充分发挥殡葬、康复辅助器具等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探索政府与社会、民政部门与行业协会、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有效互动的措施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志愿服务等形式,探索拓宽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务工作的广度和维度,畅通与社会工作、心理疏导、教育机构等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志愿团队合作渠道,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多元化的服务内容。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树立婚葬新风尚。积极倡树现代婚俗礼仪,促进将婚姻服务与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婚庆产业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甜蜜经济”。研究提出引导社会组织助力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提升残疾人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精准化水平。


二是在推进民政文化建设上探索创新有效路径。


婚姻、殡葬等社会事务工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持续挖掘在生老病死、婚姻家庭、婚丧嫁娶中有价值的载体和形式,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尊重基层的探索和创造,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贡献。


在丧葬礼仪方面,大力推行海葬、树葬、深埋不留坟头等绿色生态安葬,研究制定殡、葬、祭礼仪规范指引,加强对网络祭扫平台的监管,净化网络祭扫环境,深化丧葬习俗改革,遏制厚葬薄养、大操大办,倡树文明祭扫新风,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公众宣传现代殡葬理念,凝聚全社会的殡葬改革共识。


在婚姻习俗方面,持续深化习俗改革,遴选确定第三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单位,指导各地继续探索不同层级的婚俗改革经验做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婚姻登记机关内部设置婚姻文化墙、婚姻文化廊或婚俗文化馆,因地制宜创制婚俗改革类文化产品。做好七夕等爱情主题相关文章,利用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积极宣传参与范围广、影响力较大的各类婚姻家庭特色服务活动,强化对年轻群体婚恋观和家庭观的正确引导。


在残疾人福利和救助方面,持续弘扬扶弱济困、互帮互助等中华传统美德,利用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宣传救助管理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关爱流浪乞讨这一特殊困难群体,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利用全国助残日宣传残疾人帮扶政策和新时代扶残助残文明,助力形成社会文明新风尚。


三是在提升社会事务支撑保障能力上寻求突破。


着力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研究制定强化社会事务领域干部职工纪律作风建设的政策措施,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全面推进与社会事务相关的职业教育、岗位培训和专业技能竞赛,建立假肢师、矫形器师、听力师等康复辅助器具专业人员的职业评价标准,引导推动服务人才技能提升。全面提高互联网条件下干部职工“两条线作战”的能力,坚持防范于早、化解在小,及时妥善应对处置相关舆情。


大力提升社会事务领域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殡葬信息管理系统,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和“身后事”一次办。加强婚姻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导各地升级改造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强化信息补录、完善和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婚姻登记信息核验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尽快实现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拓展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功能,持续提升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管理水平,发挥大数据决策参考作用,推进“一件事一次办、网上办”。


利用科技赋能实现“弯道超车”和提质增效。加强火化设备和殡葬用品科技攻关,大力推行绿色环保、可降解的殡葬用品,推进殡葬智能化。积极参与和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科技助残、智能辅具研发等促进政策、监管制度与标准制定工作,加强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孤独症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产品研发应用,提升精神障碍康复服务水平。加强人脸识别、DNA比对、口音识别等科技与信息技术在救助寻亲工作中的深度应用,利用城市信息化管理系统主动发现临时遇困人员,为及时、精准救助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 丨中国社会工作

 平台支持 丨华龙网党政融媒舆情中心

本公众号长期征收稿件(投稿请注明姓名和单位)

投稿邮箱:spbmzj@163.com

联系电话:023-65303014

重庆市沙坪坝区民政局
以民为本、助民解困、为民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