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 近期,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杨彬受贿一案落下帷幕,其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四百五十万元,受贿金额高达 4535 万余元,令人触目惊心。
在杨彬案中,我们看到一个公职人员在权力的诱惑下逐渐迷失自我。从 2009 年到 2023 年,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他利用手中的职权,在违纪违法案件处理、工程承揽、项目审批、入职入学等多方面为他人大开方便之门,大肆收受财物。他或许曾在入职之初怀揣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但随着职位的升迁,权力的增大,心中的贪欲如野草般疯狂生长,最终将自己送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到底腐败的风气是如何产生的?让我想起电视剧《为了一句话》中李雪健饰演的延津县长韩敬明说的, “你不拿,我怎么拿。我不拿,耿专员怎么拿。耿专员不拿,你我怎么进步呢?”, 这句话以一种讽刺的方式展现了当时官场的贪腐生态和不良风气。
这种腐败风气一旦滋生,便如瘟疫般蔓延。它首先腐蚀的是人心,在那看似冠冕堂皇的官场环境中,个体的私欲被无限放大。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仿佛这种利益输送是官场晋升的潜规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从底层的小吏到高层的官员,都可能被卷入其中。底层小吏或许为了保住饭碗、获取微薄的利益而开始逢迎上级;中层官员则为了继续向上攀爬,将这种不正当的手段作为晋升的阶梯;而高层官员在这种氛围下,逐渐迷失在权力与金钱交织的漩涡中,忘记了为官的初心。
这种腐败生态还破坏了公平与公正的社会秩序。那些真正有能力、清正廉洁的官员被排挤,因为他们不愿同流合污。
杨彬能够在长时间内实施受贿行为,说明在制度和监督方面可能存在漏洞。他在纪委、检察院部门任职,本应是维护公正、打击腐败的中坚力量,却在利益诱惑下沦为腐败分子,这是对司法公信力的严重践踏。
在纪委系统中,本有着严格的党纪审查机制,但杨彬却能绕过这些防线。或许是内部监督流程在执行上出现了疲软,信息的不透明和权力的过度集中,让他有机会在对他人进行纪律审查时,为自己的受贿行为披上隐蔽的外衣。
而在检察院方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却没能防止自身腐败问题的滋生。或许是由于长期以来内部人员之间过于熟悉,形成了一种人情关系网,使得正常的监督和审查程序在面对内部成员时变得宽松。
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没有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对于涉及内部人员的线索调查可能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让杨彬得以长期逍遥法外,持续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不义之财,损害了整个司法系统在民众心中的神圣形象,破坏了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种情况警示我们,必须对纪检监察和司法监督体系进行深刻反思和改革,以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