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上项目提质增效方面实现“空间扩容”。
完善产业准入和建设用地标准,提高新上工业项目容积率低限,苏南、苏中、苏北一般不低于1.5、1.2、1.0。鼓励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推动工业上楼,促进复合利用,实现“空间扩容”,精准保障新型产业用地需求。试点区域新上工业项目用地平均容积率大幅提升,2023年达到1.39,较试点前提高了22%;其中无锡市新吴区最高,达到1.95。
二、存量用地盘活利用方面促进“盘活焕新”。
开展产业园用地调查评价,划定更新片区,采取政府收储、协议置换、回购改造等方式,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市场流转等模式,持续盘活盘好存量土地,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扬州市开展省级以上开发区存量土地处置专项行动,盘活土地1.26万亩;常州经开区实施“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行动,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235亩,新增耕地864亩;淮安清江浦经开区大力推进工业用地集中连片整治,形成3个500亩和1个200亩连片工业净地,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
三、园区格局整合优化方面加速“集聚发展”。
加大对布局零散、用地粗放的小散园区整合力度,积极构建以一类园区为主体的产业园总体格局,推进低效用地腾退出清,开展工业用地连片整治,打造“产业净地”,加速“集聚发展”,服务保障产业集群建设和重大项目快速落地。江阴市跨镇街统筹整合200多个园区,优化形成“20个重点园区+10个特色园区”的空间格局。
四、功能转换完善配套方面提升“发展能级”。
主动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探索实行产业链供地,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建设集研发、中试、生产等一体的现代化产业社区。完善功能设施配套,促进共建共享,满足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高品质、高效率产业空间的需求。苏州工业园区大力推进工业用地和产业载体提质增效,在建设生产、研发、中试、检测、办公等功能混合、用途互利的新型产业园区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来源:评新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