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寻觅到追求的进阶之路,实现了自由的迭代。
假如你和朋友们组队从云南出发,驾驶越野车穿越几千公里,即将抵达每个越野人心中都想撞的南墙——克里雅古道,却因路遇一位困在阿里无人区的越野“同好”——他的车,因柴油结蜡已无法启动,且不具备修车条件。而且,在这个时间点,除了你们,大概率不会再有车经过。
那么,你会前去帮忙,还是继续穿越?
作为拥有几十万粉丝的越野博主,“开飞机的十一”(真名:唐玮)就曾面临这样的抉择。
当时的情景,如果唐玮和朋友们不施以援手,受困者将继续在海拔5300米的阿里无人区待一个晚上,面临诸多风险。
更糟的是,受困者没带卫星电话,在无人区根本无法与外界联系。
“在高原、低温、高海拔的环境下,再让他多停留一个晚上,我觉得可能会发生很多意外——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唐玮说。
如果帮忙,唐玮和朋友们就得放弃穿越克里雅古道的计划——因为在无人区,一台车的存量油料,不足以将受困者的车拖到四五百公里之外的新疆民丰县,所以,只能由全队人轮流拖车。
数千公里奔赴,在已经临近克里雅古道穿越入口的情况下,却因救援他人而放弃穿越,这不是一个容易做的决定。
当唐玮提出救援受困者的想法时,团队内部果然炸了锅,产生了分歧。
“大家觉得,我们出来这么久,开了几千公里,就是为了克里雅古道,为什么到最后要放弃这个事情而去救援他?为什么不是几台车把他拖出去,而是所有人留下来跟他一起出去?”唐玮说。
不过,一番激烈讨论后,团队还是达成一致,决定出手救援。
“我们商量了十几分钟,最后还是想办法把他弄到了民丰。为此,我们被迫放弃了穿越克里雅古道。”
“你可能不像其他越野穿越方面的牛人,创造了世界纪录,但你可以在路上停下来,寻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并且一直持续下去。比如,你可以在路上持续地帮助他人、救援他人,这也非常有意义。而且,这种持续性可能,是其他牛人无法相比。”
人生首次穿越,却被大自然“教育”
“我从小就想成为探险家,所以,我想通过越野车这个方向,从自驾游的方式去体验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慢慢往探险这个方向去靠。”
塔漠深处遭遇涨水和沙尘暴的考验
第一次越野穿越,不仅教育了唐玮,也成就了他。
“就从那件事开始,我对探险的认知有了明显的提升。”唐玮说,“之后,我每一次出发都会做好充足准备,并且不断去学习和提升。”
报废一台车之后,唐玮迅速成为一名“装备党”。不管是购买装备,还是规划线路,或是做应急预案,他再也不敢大意。
当然,即便做了充足准备,越野途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对唐玮来说,这是一个可以持续学习的过程。
随着知识积累和技能提升,唐玮开始从单纯的自驾游,奔向难度更高的户外场景——尤其是无人区,驰骋其中的刺激和满足,非一般探险线路可比。
“后来,我开始想办法去追求70%的非铺装路面。那种没有路的环境,更让人着迷,”唐玮说,“我很喜欢体验这种近乎原始的状态。”
几年下来,唐玮把大西北走了个遍。与此同时,他的自媒体账号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成为一名知名博主。
其实,从踏上越野探险之路开始,他就决心做个博主,分享所见、所知、所闻和所悟。
“这是我很向往的事。”唐玮说,“如果有时间,我会去体验,然后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做个参考。比如,这个地方能否去玩,以及应该注意什么。对我来说,这是很有意义的事。”
而越来越多的分享背后,则是一次次的历练,甚至是“折磨”。
对此,唐玮坦言,他本人最艰难的经历,当属2023年4月底穿越达里雅布依。这个越野线路,难度虽不高,但过程中却意外频出。
先是回程时,克里雅河突然涨水,淹没了之前的车辙印迹。众所周知,穿越达里雅布依老村,在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根本没有路,行车可依靠的,惟有前车形成的车辙印。在失去车辙指引,却又是当天必须出沙漠的情况下,唐玮穿上涉水裤,探出了一条可行驶的路。
但问题是,河中间有一些沙土自然形成的堤坝,车根本过不去。无奈之下,只能将堤坝推翻。
“最后,我们通过自己的办法,用多辆车去推。”唐玮说,“把对面的堤坝给推翻之后,就完成了横渡克里雅河的行动。”
横渡完成,已是晚上8点左右。众人刚松了一口气,沙尘暴却不期而至,迅速将陈旧的老车辙印迹掩埋,连当地的向导都无法分辨方向。
所以,两眼一抹黑的他们,只能摸索着往前走,还得时刻提防掉进塔克拉玛干沙漠所特有的“鸡窝坑”。车一旦掉进去,至少需耗费一两个小时救援。
虽然小心翼翼,仍状况频出。如轮胎突然脱圈,沙尘暴虐之下,戴着墨镜换轮胎,也几乎睁不开眼。
所幸,经过一系列煎熬,他们总算成功走出达里雅布依。本来仅需三四个小时的穿越,实际用去13小时。
做不被定义的自己
越野路上,除了体验和分享,唐玮还坚持免费救援。
每年,他都要实施几十甚至上百次救援。被救援的对象大多来自团队内部,但也有十分之一是陌生人。
“我更愿意相信,这十分之一更有意义。因为在我们车队里,救援的频繁程度比较高,我们也会从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所以,这可以帮助我们做好那百分之十——也就是极小一部分对路人的救援。”
有一次走318,唐玮在海拔4800米的垭口救援了一对藏民父子。他们父子外出购物,但回程中,摩托车爆了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