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冬日的寒风悄然来袭,杭锦旗却绽放出独特的魅力。古老的古城遗址和文物古迹在冬日的映衬下,愈发庄重神秘;热气腾腾的炖羊肉以及奶皮子、炒米等特色小吃独具风味,过往游客赞不绝口;白雪覆盖的沙丘,如梦幻之境。
近年来,杭锦旗以悠久的历史脉络为经线,以丰富的人文底蕴为纬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工作理念,全力做活“文”促发展、“旅”期未来的大文章。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乡村振兴成效日益显著。
——文化润色,点亮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随着朔方历史文化学术交流座谈会的再度举办,众多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深入探讨杭锦旗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资源搭建了专业的交流平台,再次唤醒人们对杭锦大地的古老记忆。
在硬件方面,杭锦旗还进一步强化公共文化场馆功能室建设。综合博物馆总面积由3500平方米扩充至6000平方米,并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文化馆启动运行书画室,完成数字文化墙安装工程,图书馆精心打造休闲书吧。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进一步促进了人们了解杭锦旗历史与文化的同时,也提升了旅游的内涵。
在软件方面,杭锦旗全力推进文物古迹普查工作。开展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104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和7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数据采集以及绘图等普查工作。已完成《霍洛柴登古城遗址保护规划》编制,《霍洛柴登城址铸钱作坊遗址保护棚提升项目——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项目计划书》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并开展文物勘探工作。公共服务建设的提升既方便了百姓,也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文化活动方面,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春节元宵节、广场舞大赛等群众文化活动以及“4·23”世界读书日、读书沙龙会等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共60余场次。还受邀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赴山东参加“舞动沂蒙山”群众舞蹈展演,备受好评。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传教育进万家、“百团千场”下基层演出服务活动、“学、创、演”作品展演、“强国复兴有我”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105场次,惠及群众15万人次,总演出行程达8万公里。游客通过参观、打卡、观看文化演出等形式,参与文化体验,感受文化魅力,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激发了文化创新活力。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发展,文化得以走出“深闺”,走向全国。杭锦旗的历史文化通过旅游这一媒介,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
——赛事为媒,拓宽文旅融合腾飞之途。
2024年,杭锦旗依托独特的草原、沙漠、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举办了第十三届“爱在弓弦 爱在库布奇”沙漠群英会、2024中国库布齐沙漠越野赛暨中国汽车越野拉力锦标赛杭锦旗分站赛等活动11场次,尤其是2024中国库布齐沙漠越野赛暨中国汽车越野拉力锦标赛杭锦旗分站赛的成功举办,吸引了众多游客与越野爱好者、挑战者前来,为地方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游客张亮在8月份特地从家乡重庆来到杭锦旗观看沙漠越野赛,几天的体验让他不禁感慨:“这趟旅游带给了我很多惊喜,先是观看了特色沙漠赛事,还参加了民俗表演,品尝了特色美食,感受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来得太值了。”
赛事的举办还带动了当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杭锦旗通过向上级争取,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争取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300万元;发布招商引资项目7个,争取资金15万元;推进夜鸣沙旅游区、西贝铁军沙漠培训基地青少年营地项目建设;“未来草原”旅游开发项目民宿集群主体、6个民宿单体及高端综合体建设已完成。库布其酒文化旅游区获评3A级旅游景区;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获评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获评自治区级研学旅游基(营)地称号;三盛公水利风景区获评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自治区第三批研学旅游基地称号。
以赛事为媒,酒店、餐厅、旅游服务中心等设施不断完善,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同时也为地区注入新的活力。2024年,杭锦旗接待游客143.2万人,旅游收入达34.21亿元。
——自然景观为笔,描绘生态宜居新画卷。
近年来,杭锦旗境内的库布齐沙漠、黄河湿地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前来。
在库布齐沙漠,初雪过后,沙漠被洁白的雪温柔覆盖,白雪与黄沙相互映衬,形成独特的视觉奇观。沿着穿沙公路驶入,公路如丝带在沙海间蜿蜒,草方格被雪覆盖,宛如奶油华夫饼,构成一幅绝美的冬日画卷。
杭锦旗还依托自然景观开发了沙漠探险、沙漠露营、沙漠越野等项目,让游客体验沙漠的魅力。
在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马头湾,黄河沿岸在这里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大片的芦苇,大雪覆盖冰原时,芦花如梦如幻,是绝佳的拍照胜地。
此外,冰面下还有鲜美的鱼蟹,冰面上的沙漠牛肉味道鲜美。
发展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产业。如:在草原地区发展畜牧业,生产优质的牛羊肉和奶制品;在沙漠地区种植沙生植物,开发沙漠特色农产品。同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像皮雕、毡绣技艺等,通过旅游销售渠道推向市场。
杭锦旗的自然景观已然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展望未来,文旅融合将带来更多机遇。尤其是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旅游体验,让地域特色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同时,文旅融合也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好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投稿邮箱:hangjinnews@sohu.com
更多精彩,请点击
记者:撖桃
编辑(一审):黄雪娇
编校(二审):倪倩
编审(三审):斯琴高娃 张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