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举行的上海台北城市论坛上,上海送给台湾方面一份“大礼”,宣布将积极推动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当晚国台办表示,乐见包括上海居民在内的大陆居民早日恢复赴台旅游,同时指出,民进党当局应尽早撤除对两岸人员往来和交流合作的禁限阻挠。
一石激起千层浪。台湾观光旅游类股票闻讯大涨。呼应上海方面“旅游路线一定会包含台北市”的表态,台北市观光发展协会隔天就做好5天4夜的旅行规划,邀请上海同行前来“踩线”。
台北地标性建筑101大楼灯光秀,绚丽的灯光照亮台北夜空。 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如此兴奋背后,是冰封已久的两岸间旅游,及日渐萧条的岛内旅游市场。作为鲜明对比,在马英九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期间,曾一年接待过400万大陆观光客。台湾业界有过统计,岛内4000多家旅行社中,近八成业者与大陆市场有往来,背后产业链上还有更多的住宿、餐饮、交通等行业。
有台湾业者算过一笔账,上海常住人口有2400多万,比整个台湾的人口还要多。仅仅上海一地赴台团队游,就能给相关产业带来相当可观的“钱景”。而在今年8月与9月,福建省宣布恢复办理福建居民赴马祖和金门旅游签注申请,陆客可搭乘“小三通”航线往返,带旺了金马两地旅游业。
高兴的不止于对岸业者,还有许多上海的朋友。他们是从课本中看到日月潭,从新闻中看到台北故宫,从电视上看到101大厦,但因为对岸设限而没机会前往台湾。而从社交媒体上传来台湾资讯,不少出自满嘴跑火车的“名嘴”,以及类似“大陆吃不起茶叶蛋”的无聊梗,将两岸民间距离越拉越远。
如果有机会踏足对岸,上海朋友能看到真实的台湾。相信市民在台北会有种熟悉感——市区东北片多东北地名,四平街、辽宁街、通化街等,东南片多沿海地区地名,温州街、厦门街、丽水街等……只要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在台湾中华文化早已印刻在语言、文字,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学者认为,通过“双城论坛”平台,推动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实际上勾勒出“由点及面”推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趋势,期待未来两岸间旅游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也再次证明,已连续举办14届的双城论坛,确是两岸间最重要的城市交流平台——也就是在2010年首届“双城论坛”举行后不久,上海虹桥机场与台北松山机场实现直飞,形成“沪台一日生活圈”,来往便捷延续至今。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生顾麦子设计的台湾明信片上,可以看到醒目的台北101大楼
如果再联系到近日马英九先生带领台湾青年到访黑龙江与四川,开启两年内的第三次大陆行,可以看到,即便当前两岸关系复杂严峻,但类似这样的海峡间“一来一往”,正在慢慢积蓄能量。
我们常说,两岸关系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希望在青年。台湾年轻人,特别是“首来族”来到大陆,可以打破信息茧房,感受民众善意,结交同龄朋友。一位复旦同学分享过亲身经历:去年4月,她在光华楼接待台湾大学同学,之后一直在网上交流,3个月后她受邀访台,两位年轻人再度相遇。她们期待这份跨越海峡情谊可以延续,“就像海峡两岸那样,永远不分开”。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随着两岸间交流愈来愈多、民间互动越来越热络,类似的故事会越来越多,能够有效冲淡两岸间的“低气压”。这显然是包括台湾民众在内两岸民众的共同期待。“不要战争,要和平”“不要对抗,要对话”早已成为岛内主流民意,也成为岛内社会看待当前两岸关系的最大公约数。
因此,正如国台办所言,对于民进党当局而言,应正视广大台湾同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和旅游业界诉求呼声,尽早撤除对两岸人员往来和交流合作设置的种种障碍。
2024年12月18日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在哈尔滨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及参加海峡两岸青年冰雪节的部分台湾嘉宾代表,转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问候。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诚如马英九在哈尔滨会见国台办主任宋涛时所说,“台湾民心渴望两岸交流,这才是真正的台湾主流民意”。两岸交流正常化,背后最大的推动力是包括台湾民众在内的海峡两岸主流民意。民意不可违,民意终将能推倒民进党设置的交流障碍。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记者 洪俊杰
伴读公事、伴君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