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秀 | 去牛津之前:我在UIC改变人生轨迹

文摘   2024-09-23 15:04   广东  




杨佳宁

● 2020级社会科学系

● 获牛津大学

比较社会政策硕士专业录取




“没有UIC这个平台,我是绝对去不了牛津的。成长在UIC,这对我人生的意义绝不亚于这次申请季拿到牛津Offer。”

 

四年前,来自浙江杭州的杨佳宁第一次踏进北师港浸大的校门。当时的他对这所坐落广东、离家一千三百多公里的大学的印象还很模糊,更不会想到,四年后的自己会如此热爱这个地方,并将带着这份赤诚的爱奔赴世界顶尖学府。



“上好每一节课”


刚刚结束高中生活时的杨佳宁对大学四年还没有太多的想象与规划,“我高中的学习不太理想。在大学我想立个新的‘人设’,好好开始”

 

北师港浸大设有丰富的奖学金项目,因此杨佳宁给自己的“新人设”定了一个目标:获得3.5以上的绩点,拿二等奖学金。“上好每一节课”则是他务实有效的策略。轻描淡写的六个字,背后是始终如一的自制力与行动力。“我要求自己每一次上课都要坐在教室前排,用心去听老师讲课,积极与老师互动。”


杨佳宁(左一)与老师、同学们齐赴香港深水埗社区实地考察


受益于北师港浸大的博雅教育,杨佳宁不仅得以在课堂上和老师们保持紧密联系,当遇到不甚理解的内容时,他还常在Office Hour向老师们请教,总能收获老师们耐心而细致的讲解。

 

“总而言之,只要认真上课,之后备考时稍微看看课件或是复习资料,很多知识点就能回忆起来了。”


杨佳宁(左一)大学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


最终,杨佳宁不仅以3.91的绩点完成了本科四年的学业,拿下校长荣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冯燊均先生国情国学教育优秀学生奖学金、院长推荐奖学金和优秀毕业生奖学金,还收获了牛津大学抛出的橄榄枝。



“我也想去牛津”


“我刚进大学时根本没想过深造的学校,只想着能顺利毕业就行。”

 

转变发生在大二。通过平常与老师、同学们的交流,以及一场场专业分享会上优秀学姐学长讲述的经验,渐渐地,杨佳宁对未来有了更多想法。


杨佳宁(左)参加社会工作实习


不过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因学业压力大,杨佳宁多少有些泄气;直到大三第二学期,直系学姐杨小满斩获牛津大学社会学Offer的消息传来【推荐阅读:U秀 | 杨小满:斩获牛津大学offer,专注社会学研究】——

 

“我也想去牛津!”

 

这个目标极大鼓舞了杨佳宁,促使他行动起来,开始研究自己到底要往哪儿走。


2024年8月30号晚,经历大半年的等待,在即将动身前往爱丁堡大学的前夕,他终于收到了那封来自牛津大学、开头写有“Congratulations”的邮件,榜样的力量与持之以恒的耕耘于此刻成为具象。


杨佳宁(左一)赴香港浸会大学参加毕业典礼


在杨佳宁的讲述中,师长的影响与陪伴始终是他成长的关键。大一时,导师关顾计划小组里的导师和“组妈组爸”、直系的师兄师姐们总会带着他和其他新生们了解学校、相互认识,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带我的学长人非常好,我们专业的两位助教也会很关心我们最近过得怎么样,我们的Maggie也非常热心……”

 

杨佳宁口中的Maggie正是他的毕业论文导师,人文社科学院助理院长、副教授邓美结。“Maggie人真的非常好,很有人文关怀,总是很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情况。”邓美结博士的勤奋和对学术的严谨态度也对杨佳宁影响尤深。

 

“我在UIC遇到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毕业远航之际,杨佳宁动情表白。无论学习、生活还是身心健康,他从北师港浸大的老师们身上收获了满满的帮助、支持与鼓励。



“因为我真心热爱UIC”


“只要我愿意学习、只要我愿意和老师交流探讨,无论我资质如何,老师们都愿意帮助我,学校里丰富的资源都能为我所用。”

 

回顾大学四年,杨佳宁感慨万分。过去曾有人不看好他,但在北师港浸大,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文关怀、尊重和平等。“UIC是改变我的地方,于我是有‘知遇之恩’的。”

 

2024年6月,杨佳宁转变身份,作为北师港浸大校友大使担当起紧密联系校友与母校、将博雅教育继续发扬光大的新任务。


杨佳宁在毕业典礼上与北师港浸大校长陈致教授合影


“我做校友大使也好、帮忙招生宣传也好,仅仅因为我发自内心地觉得UIC是一个好学校,仅仅因为我真心热爱UIC。”

 

于北师港浸大改变人生轨迹,蜕变后的杨佳宁即将踏上新的旅途。他衷心祝愿母校越办越好,祝愿更多的学弟学妹能在这片土地上实现更好的成长。



来源 | 新闻公关处

文字 | 邓雅文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欢迎投稿至mpro@uic.edu.cn


北师港浸大招生办公室
用以发布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最新的招生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