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监测】环境空气采样技术要点分析

文摘   2024-06-26 08:03   江苏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加星标⭐,不会迷路哦!





环境空气采样技术要点分析

1大气采样的影响因素

1.1 气密性

在实际进行采样前,需全面、仔细地检查采样设备的情况,并重点检测其气密性。经过检测,如果出现漏气问题,则及时更换采样设备,有效改善采样工作状态,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例如,在检测器材气密性时,要在吸收管中放置带有相应剂量的吸收液,同时使抽气瓶、吸收管互相紧密连接。严格控制装置内部液体体积,并封存入口,等待气泡逐渐消失。使抽气瓶保持静置状态,经过10min左右的放置,如果液面能够保持稳定,则说明装置气密性符合目前的实验标准,反之则不符合标准。大气采样检测如图1所示。

1.2 温度

温度是影响大气采样的因素之一。如果外界的气温较高,可能会导致装置内壁出现冷凝水,污染吸收液,溶解样品中的气态污染物,降低吸收液浓度,气态污染物也可能吸附在空气中的颗粒上,使检测结果产生误差。

1.3 采样仪器校准度

大气采样仪器的运行状态会直接影响环境监测质量,因此,要严格控制采样仪器的准确度。例如,在展开采样工作前,校准采样工作中需要使用的实验仪器,如采样仪器、流量计量装置等。注意避免仪器温度过高,使其保持在恒温条件下。采样工作中应用的采样仪器,其内部包含多种装置,如流量测量、控制装置、采样泵等,确保各类装置仪器符合对应的校准数值。

2.大气采样布点方法

(1)扇形布点

在具体应用扇形布点方法时,要结合季节特征明确主要风险,确定背风方向,采样点设置4个左右,且要重视逆风向参考点的设置。一般在污染源种类简单的区域比较适合用此方法监测。此布点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经济实用,但这种方法很难做到精准控制方向,因此并不适宜大规模使用、推广。

(2)网格布点

应用网格布点方法时,需全面收集污染源、人口密度等信息,并依据得到的信息设置网格范围、布局大小,再根据规定比例,结合区域内实际情况,均衡划分监测区域,将监测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小网格。此方法比较适合应用于污染物密度均衡、污染源种类丰富的区域。

(3)同心圆布点

如果在监测区域中存在较多种类的污染源,且浓度较大,污染集中,可采用同心圆布点方法。通过设备显示器分析整个监测区域,设置中心点和不同的半径,基于中心点画同心圆。再将中心点当作起点,画出不同的射线,同心圆和射线位置相交处即为采样点。应用此方法时,要注意风向加大的情况,适当增加下风向采样点数量。

3大气采样方法

3.1直接抽样法

虽然大气污染物浓度会时刻变化,但直接抽样法能够准确获取不同时段浓度实际数值。例如,利用真空塑料袋、注射器对大气进行取样。

直接抽样法有以下3种方式:

①使用注射器泵入气体,通过多次泵入气体,能够减少实验检测偶然性。注射器泵入气体后,要及时做好密封处理,样品气体可保存一定的时间。利用真空塑料袋抽取样本气体时,可以使用真空泵抽取。

②使用煤气管对大气进行取样,具体按照实验要求控制取样容积。使用这种取样装置的原理是将罐中气体利用泵入外界气体的方式挤压出去,通过此方法得到的气体符合实验的相关要求。

③可以利用真空瓶完成气体的取样工作。利用机械设备将真空瓶中的气体抽取出来,使需要收集的样品气体充满真空瓶后,及时封住瓶口。计算样品气体污染物浓度时,样品气体通过严密的装置进行释放,经不断过滤后保留其中的固体颗粒物,分析其质量与成分,即可获得该样品气体的浓度数值。

3.2浓缩采样法

污染物在大气中浓度较低时,可使用浓缩采样法。这种方式科学性强,可以精准获取污染物浓度平均水平数值。

浓缩采样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按照样品气体的物理性质,进行自然沉降,通过物理降温使其冷凝形成液体后将其充分吸收。

②利用液体吸收装置和冷凝装置处理大气中的液体,测量计算污染物的浓度,并统计整理相关数据方便日后使用。

③借助填充柱装置和过滤器过滤样品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物并称重。详细记录其具体重量,为后期大气污染物浓度的计算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支撑。



从今天开始,我们共同学习环境监测系列知识,希望和大家共同进步,希望通过这种跨越山海陪伴,换来您的点赞!

上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相关流程图为本号原始绘制,不接受转载,有老师要监测技术规范系列流程图源VISIO源文件(可编辑)可以后台留言购买。另有其他实验流程图,可以作为大中专教学或教材编写使用,无版权纠纷,欢迎留言购买。


扫下方二维码,加入《环境监测与分析》知识星球(限安卓),获得本文无水印文件
星球权益:
  1. 获得星主所有资料和资源共享,千份资料正在陆续上传中,
  2. 同行交流,经验分享
  3. 在线答疑,随时获取,不用担心资料更新问题




环境监测研究员
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与交流,生态多样性交流,微生物监测交流,化学分析技术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