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星镇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立足产业兴旺,打造富裕乡村
坚持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党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带动,突出绿色、道地、生态、有机,全面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按照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种植、专业化管理和品牌化建设的思路,通过“党建引领+企业带动+产业富民”的模式,建成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4个、千亩种植基地12个,带动全镇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达到8万亩,实现户均增收2.3万元以上。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全镇4600多户农户种植马铃薯面积达6万亩,仓储交易量达12万吨,提供稳定就业岗位51个,人均年收入1.8万元。同时,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产业项目,2024年实施到户项目40个,到村项目25个,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立足中药材产业规划,开展“双招双引”,引进中药材种植加工项目4个,总投资1.03亿元。
立足生态宜居,打造秀美乡村
坚定不移夯基础、提品质,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造“党建+生态宜居”品牌,绘就生态宜居和美乡村新画卷。深入开展义务植树和农村“四旁”植树活动,累计栽植各类苗木12万余株,打造面山绿化植树造林点1处200亩,栽植行道树19公里。坚持治标与治本双管齐下的原则,多措并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构建党政主抓、站所牵头、村级负责、网格治理、全民参与格局,探索建立“23311”工作模式和“四制一评比”工作制度,配发垃圾箱118个、垃圾桶564个,建成低温垃圾热解站1座,小广场2个,清理转运各类垃圾350多吨。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在福星主街道埋设雨水、污水管网8711米,实现雨污分流,实施街道风貌改造1.5公里。按照统一设计、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先后改造农村户厕2193座、新修公厕9个,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0%。
立足乡风文明,打造文明乡村
突出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党建引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大力培育主流价值,广泛宣传“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评选“县级文明户”25户,“镇级文明户”100户,美丽庭院15户,引导广大家庭培育向美、向善、崇德、重义的良好家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激发群众精神动力。坚持党员带头,深入开展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行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恋爱观、婚姻观,倡导婚事新办简办,着力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文明婚嫁新风尚。今年以来,引导简办红白喜事10余场,有力促进文明和谐大美福星建设。
立足治理有效,打造和谐乡村
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党委统筹协调、支部牵头引领、党员带头示范、群众广泛参与作用,以主动性促实干答好共建共治乡村治理新课题。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实施村民“积分制”管理,将积分与村级集体经济年度分红挂钩,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积极性。充分发挥“一约五会”作用,定规矩、立良俗、树典型、强激励,激发群众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使群众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通过多点联合,以元头坪村和美乡村示范村为基点,辐射带动相邻村庄环境连片提升、产业连片发展。同时在突出“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同时,实施“一村美”延伸到“连村美”,进而实现“村村美”。
立足生活富裕,打造幸福乡村
健全监测对象快速发现和响应处置机制,坚决消除规模性返贫风险,全镇共认定监测户330户1390人,按照致贫返贫风险类别精准制定落实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一对一”帮扶措施769条。聚焦群众反映强烈、能抓得住的事情,科学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特别是衔接工作开展以来,全镇道路、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持续得到升级改造。深入推进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扩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覆盖面,强化重点对象动态分类管理和精准兜底保障,全镇现有农村低保1073户,特困供养162户,保障面达11.23%,发放保障金824.6万元,落实县镇两级临时救助63户54.7万元。大力发展劳务产业,累计输转劳动力9500人次,申报劳务奖补627人34.55万元。
福星镇在党建引领下,通过立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实践探索,走出了符合福星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下一步,福星镇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建设,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审核:侯潇翔
供稿:苟雪红
·往期回顾·
好看,就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