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时候,越是远离人群的地方,离自己就越近。
“不合群”的人,他们往往是坚定的,不会轻易被外界的声音左右。
他们如同在喧嚣尘世中坚守灯塔的守望者,清楚自己的价值观与目标所在。
就如陶渊明,在那个官场黑暗、众人皆追逐名利的时代,他毅然选择归隐田园。
写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晒脱。
他远离官场的勾心斗角,坚守内心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这种不合群并非孤僻,而是对自我的尊重与忠诚。
他们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会为了迎合群体而违背自己的良心与原则。
《在细雨中呼喊》中有段很经典的话,是这么说的: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那些看似不合群的人,并不是故意疏远他人,他们只是想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安宁。
02
演员陈道明就是一个人喜欢享受独处,专注自我提升的人。
闲暇之余,陈道明喜欢空出一些时间,安静地待在家里。
他在60岁生日时,谈了自己的生活状态:
“我这个人不沾烟、酒、牌,不喜欢应酬,很少参加饭局,即使参加,一般也不超过半小时。
工作之外,剩下的便只是读书、练字、弹琴、下棋,为女儿做衣服,为妻子缝皮包了。”
正是这种远离人群,让陈道明的生活过得充实而自在。
很喜欢作家马德的一句话,他说:
“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见自身的澄澈与明亮,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葳蕤与蓬勃。”
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许多无意义的社交,他们会消耗我们的精力、影响我们的生活。
远离无效社交,做好自己,生活才能对我们更好一点。
03
“不合群”的人对待他人往往更为真诚。他们不屑于参与那些表面功夫的社交活动,而是在与人交往时真心实意。
鲁迅在当时的文学界,并没有随波逐流地去迎合一些所谓的文学流派与团体。
他以笔为剑,真实地剖析社会问题,对志同道合的朋友如瞿秋白等,则是坦诚相待,相互支持。
他曾说:“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在社交关系中,他们只与自己认可的人建立深厚的情谊,一旦成为朋友,就会以真心换真心。
这种真诚的品质在如今略显浮躁的社交环境中尤为可贵。
04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但真正能称得上知己的,只有那么两三个。
所以人生下半场,与其迎合他人,不如经营好自己的小圈子,享受属于自己的宁静。
如此,我们才能把人生过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