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XRS607080,接收更多内容
照片的主角留着寸头,身材有些圆润,脸上也饱经风霜,却身穿可爱的洛丽塔裙子,头戴精致的小皇冠,把自己打扮成公主的样子。
在时尚男女扎堆的安福路,这出格的形象与其他人形成了巨大反差,引得行人侧目、摄影师围堵。
不出意料,打开评论区,满满的恶意:
“是男是女是人妖?”
“又肥又丑还出来吓人…”
“一把年纪了老黄瓜刷绿漆。”
“丑人多作怪,想吐…”
“现在什么人都能火吗?!”
“为了博眼球脸都不要了!”
然而这些人却并不知道,他们口中这位“不男不女的人妖”,背后有一段怎样出乎意料的故事——
01
被骂上热搜后大反转,
她打脸了多少人?
原来,这位被拍者其实是一位50多岁的阿姨,她曾大病一场,头发掉光,又因服用激素药物体重激增、体型膨胀。
正因为历经了生死,所以如今才更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乐观地面对生活。
买不到自己尺码的洛丽塔裙,她就自己设计自己做,连鞋包和配饰都会精心搭配成套,每天不重样地装扮自己。
可从她最初出现在摄影师镜头开始,谩骂和嘲讽就持续不断。
可就算一直以来遭受了诸多非议,她仍然丝毫不畏惧旁人异样的眼光,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地走,脸上丝毫看不到容貌焦虑的影子。
.......................................................................................................................................................................................................................................................................................................................................................................................................................................................
当有摄影师用长长的镜头挡住她的去路怼脸拍,她也不会生气,反而善意地提醒对方:“后面有车子,注意安全。”
虽然外表特立独行,眼中却有他人。
与那些不明就里、只看了照片就开喷的人相比,高下立判。
正如作家三毛所说:
“你对我的百般注解和识读,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余的你”,上海小公主事件让我想起了那个被骂哭的职业画家。
前不久,有个叫王甜心的画家在网上发了一段自己吃红油饺子的视频。
结果因为说话轻声细语,就被网友嘲讽娘娘腔,说他是第二个“吃个桃桃好凉凉”。
这些人并不了解,看上去有些疯癫的王甜心,实际上也有一段伤心的过往——
他本来是个学霸,且极具绘画天赋,却被高中同学集体孤立、霸凌,还经历了一段悲惨的爱情。
之后每天浑浑噩噩,被迫退学,亲妈差点把他送进精神病院。
为了证明自己可以自力更生,他背井离乡来到一个新的城市,辗转成为职业画家。目前作品价位已去到5000元/幅,并且一经发布就被抢光。
得知真相后很多人表示:“他是天才艺术家,却被我们这些凡人当作了疯子……”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说:“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除非你钻进他的皮肤里,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
有时候你看到的,并非事实真相,你了解的,不过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
微博上有个很扎心的段子:
“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你住在豪华的大船上,船上衣食无忧,灯火辉煌,高朋满座,你怎么玩都不为过。
而我只是抓着一块浮木,没日没夜地在海面上漂,海浪一波一波打来,我怎么躲也躲不掉,随时都有被淹死的危险,还要担惊受怕想着有没有鲨鱼经过。你却问我:为什么不抽空看看海上美丽的风景?’”
很多事情,你眼里是轻而易举的,可能是别人费尽心思也无法企及的奢望。
很多时候,你只是脚底有泥,而别人是半个身子都在泥坑里。
你不是别人,永远不知道别人到底经历过什么。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02
前段时间,网上广为流传一张央视记者王冰冰的“不雅照”——
从照片上看,王冰冰似乎是被身后的男摄影师从后面抱着,两人还都笑得很开心,于是被骂:
“装清纯,真随便!”
可实际上,那是一张再正常不过的工作照——
类似这样的断章取义、恶意解读,还不在少数——
比如那个武汉卖糖水的67岁老爷爷,多年坚持2元一杯不涨价,并且老人小孩不收钱,童叟无欺。
然而视频被发到网上后,却被键盘侠质疑“不戴口罩和手套”,还造谣爷爷的子孙不孝。
爷爷虽然不上网,但他的孙子看到了相关的言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因为心疼孙子,爷爷无奈只得宣布不再出来摆摊卖糖水,回老家去了。
还有那个粉色头发的女孩,在网上分享了一张自己带着录取通知书去医院看望爷爷的照片。
.......................................................................................................................................................................................................................................................................................................................................................................................................................................................
本来是正能量,却被荡妇羞辱:“头发染得跟个陪酒女一样。”
还有不怀好意的人搬运了她的照片,配上的内容却变成了“老人带病考取研究生,娶了一个小女生”。
一下子许多人涌入她的社交账号辱骂,把黑的说成白的,令她百口莫辩。
还有那些新冠病毒的治愈患者,虽然已经转阴,虽然医学证明了他们不会再携带病毒,更不会对他人造成任何不良影响,但还是遭受到了社会上诸多人的歧视。
甚至还有康复者因为不堪忍受周遭的歧视,而选择了自杀。
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暖三冬。
谁也不知道,自己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会怎样改变他人的命运。
现在很流行把“三观不合”挂在嘴边,每个人也或多或少都遇到过类似的偏见——
广东人就是不好看!
河南人是不是都偷井盖?
东北人都爱打老婆!
看他的纹身就知道是个渣男!
女司机都是马路杀手!
双子座的人都花心!
穿这么少还装什么清高?!
胖子就是不自律!
但实际上,每个地方的人都形形色色,男男女女性格也因人而异。
人人生而不同,家庭,地域,种族,外貌,性格,穿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并不能一概而论,把人分类别、贴标签、下判断。
生长在山间田野的人,自然不明白高峰期堵车的烦恼。
一个从未见过大海的人,亦分不清潮涨潮落。
由于大环境因素造成的认知分歧没有谁对谁错,亦没有道德定义上的高低错落。
03
越是高贵的人,越谦卑
心理学上有个“达克效应”,又叫邓宁﹒克鲁格效应。
这一理论把人的认知分为了四个阶段,从低到高依次是:
巨婴阶段:无知且不自知
绝望阶段:知道自己无知
开悟阶段:通过知识经验积累,慢慢知道
大师阶段:掌握了很多知识,变得谦卑平和
在这四个阶段中,无知且不自知的巨婴阶段,人是最愚昧的。
了解了自己的无知后,是最绝望无力的。
而一个渴望向上生长的人,一定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开始勇敢抛弃主观偏见、努力去积累更多客观知识,才能逐渐走出愚昧,走上开悟之路。
简而言之,偏见源于无知,源于眼界和认知的局限性。
正如《认知突围》中所说:
“阻碍我们前进的,并非事物的假象,也非努力的欠缺,而是脑海中已形成的某个立场,或者倾向得到的某个结果。”
那些真正优秀的人,往往没有优越感。
还记得前阵子全网点赞的“北大韦神”韦东奕吗?
一袋馒头,一瓶矿泉水,发型风中凌乱。
但这个衣着朴素、不善言辞的男子,却有着一份闪闪发光的漂亮履历:
高中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第49届、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满分、金牌第一名;如今是北大助理教授、研究员……
如同“扫地僧”般的反差感,让韦东奕一夜间爆火于网络。
但这样一个小说般的天才,近期却被曝光“无房无车、生活清贫”。
于是有人嘲讽:“数学天才还不是买不起房。”
殊不知,韦东奕今年才31岁,而按照北大的薪资水平,年纪轻轻的他目前年薪已在60万左右。
更何况,对这类心无旁骛的学术大神来说,房子车子票子从来都不会是他关心的人生目标。
若他真想赚钱,大可以出来大谈特谈、抛头露面,赚得名和利。
可走红后,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采访他,他却躲进了浩瀚的书海和题库,深藏功与名。
在他的世界里,比起抵达世俗的成功,解出别人解不开的数学难题,显然更能让他欢呼雀跃、为之心动。
越高贵的人,越谦卑。
有一年北大新生报到,有位新生因行李多,便请旁边一位“老头儿”帮忙看行李。
新生办完手续回来已是正午,太阳最毒的时候,却见到那“老头儿”还站在原地,守着自己大大小小的一堆东西。
这位新生对“老头儿”再三感谢,觉得遇到了好人。
直到几天后,这位学生在开学典礼上再次看到那位“老头儿”站在主席台上发言,才震惊地发现,这朴素到不能再朴素的“老头儿”,竟然就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
走得越远,越能走出地域的偏见;
看得越多,越能走出时代的偏见;
走出偏见,才能拥抱更广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