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0/24
学院新闻
DAILY NEWS
墨舞千年,文物绘影|
艺心向党美育实践队“中华文物我来画”作品集(一)
●●●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
如何让古老的文物焕发新生,
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
近期,艺心向党美育实践队开展“中华文物我来画”活动
今日推出的是“荆楚文化”湖北省博馆藏系列,
让我们跟随华师美院创作者们的脚步,
以“一支画笔”为依托,
探索神秘的荆楚文化世界——
1
作品名称:《透雕龙纹玉璜》
作品形式:板绘
作者:2022级姜彤
朝代:东周(战国早期)
尺寸:长16厘米,宽4.7厘米。
馆藏: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介绍:本作品以东周时期的玉器“透雕龙纹玉璜”为原型。玉璜状若彩虹,是古人用来祭祀北方神明的礼器。这件玉璜出土于曾侯乙内棺,玉为青黄色,器身透雕成4条对称的龙图案,龙身蜷曲,龙首反顾,全器布局严谨,线条流畅,造型美观。主体以厚涂的形式去体现玉璜的的质感,中景选用放大的线描的方式体现龙纹玉璜的纹样,增强造型的气势。通过我的作品来展现这块龙纹玉璜精美的设计,借此见证礼乐制度下的历史。
心得体会:《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玄璜礼北方。璜,这种弧形的玉器,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已成为重要礼器。在中国古代,它与玉琮、玉壁、玉圭、玉璋、玉琥等总称为“六瑞”。大部分出土的玉璜,放置于墓主人身体前,作为配饰使用。曾侯乙身上佩戴有36件玉璜,其中透雕龙纹玉璜共有4件,这一件便是其中之一。东周时期,礼乐制度高度发达,对于每个身份等级区分严格,透雕龙纹玉璜作为曾侯乙的随葬品之一,体现了其诸侯国君的身份。而这个玉璜本身的设计也极为巧妙,器身主题为四条对称的龙图案,龙身卷曲,龙首反顾。在玉璜下方左右雕有两条相对称的蛇,蛇首尾弯曲作蠕动状,其周围则以云纹填补空隙,雕刻精细美观,足以得见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通过绘制文物,我仿佛成为雕刻这件玉璜的工匠,感受纹路的起伏,空缺,理解他们的艺术与设计。让我对当时的社会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更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而骄傲自豪。
2
作品名称:《蟠龙盖兽面纹铜罍》
作品形式:水彩画
作者:2023级许晓均
朝代:西周
尺寸:通高50厘米,口径17.4厘米。
馆藏: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介绍:这件铜罍的器盖呈覆盆式,盖上铸有一只立体昂首的蟠龙,龙身盘踞,前足蹲踞,四周环绕着三长尾夔龙纹。器身侈口短颈,圆肩,敛腹,高圈足,肩部及两侧附兽首环耳,上腹饰对变形卷体夔纹,突目、利爪、尖齿,下腹饰兽面纹,近底处及圈足饰夔纹,又附牛首形象鼻,通体以雷纹衬地。蟠龙盖兽面纹铜罍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的出土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以及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心得:绘制蟠龙盖兽面纹铜罍文物,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奇妙体验。当目光初次触及这件文物的图片时,便被其古朴而神秘的气质所吸引。开始绘制时,每一笔都仿佛在触摸历史的脉络。铜罍上的蟠龙盖,线条流畅而富有动感,仿佛随时都能腾空而起。兽面纹则威严庄重,透露着古代先人的敬畏与崇拜。这次绘制让我对文物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热爱。它不再是冰冷的器物,而是承载着无数故事和情感的载体。我也更加珍惜这些历史的瑰宝,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它们的魅力。
3
作品名称:《鹿角立鹤》
作品形式:板绘
作者:2022级朱馨雨
朝代: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尺寸:通高143.5厘米,鹤高110厘米,底座45×41.4厘米,重38.4公斤。
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介绍:鹿角立鹤为青铜铸制,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通高143.5厘米,鹤高110厘米,底座45×41.4厘米,重38.4公斤。器形由鹤身、鹤腿、鹿角、底板榫接组成,鹤为长颈圆首,尖嘴上翘作钩状,硕腹拱背,翅展尾垂,高腿扁足,头两侧生有枝杈丛生、朝上内卷呈圆弧状的一对鹿角。全身以榫卯构连,它站立在平板底座上,双翅平展,长颈上扬,昂首伸喙,姿态悠然。一对鹿角呈现出优美的弧线,长颈亭亭玉立,平展的翅膀平衡了整体造型。夸张变形的设计赋予了这只灵鸟无尽的神秘感。
心得:鹤,自古就被视为吉祥鸟,是群禽之长,向有“一品鸟”之称。在中华文化中,鹤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从早期皇族的陪葬品到古人的生活器皿,从服装纹样到日常用具,鹤与人类的故事都化作文物上的印痕。通过此次活动绘制这件集鹿、鹤等瑞兽特征于一体的青铜文物,我不仅感受到了其造型形态的优美端庄,更是感受到了战国时期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充满浪漫的情怀,这件青铜文物生动的体现了湖北地区先民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4
作品名称:《石家河玉人像》
作品形式:板绘
作者:2023级赖莉雅
朝代:距今约4500至4000年前
介绍:长江中游地区制作和使用玉器的历史十分悠久。在距今约4500至4000年前的石家河文化,长江中游地区史前玉器的发展达到高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玉文化。该绘画对象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心得:很荣幸参加了此次中华文物保护相关活动,都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板绘石家河玉人像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文物背后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每一笔都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着那份质朴而庄重的艺术魅力。通过精细的线条勾勒与色彩运用,我试图还原玉人像的每一个细节,让这份古老的艺术在现代数字媒介中焕发新生。这次创作不仅是对技艺的锻炼,更是对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的一次深刻感悟,让我更加珍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5
作品名称:《越王勾践剑》
作品形式:板绘
作者:2023级王筠希
朝代:春秋晚期
尺寸:剑身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格宽5厘米。
馆藏: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介绍: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世人传颂,而这把剑,正是他亲自督造并使用的武器,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剑身上的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传奇往事。心得:这柄剑不仅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更是越王勾践坚韧与决心的象征。越王勾践剑的精美工艺和卓越品质,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向前的精神。
6
作品名称:《透雕龙纹铜熏》
作品形式:色粉钢笔画
作者:2023级苏超颖
朝代:战国中晚期
尺寸:通高15厘米,口径11.3厘米
馆藏: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介绍:《透雕龙纹铜熏》是以战国中晚期的青铜器“透雕龙纹铜熏”为原型。此青铜器口微侈,壁镂空,无底,三兽蹄足,薰中部饰六组镂空勾连蟠龙纹,其上柿细密的涡纹和三角纹,上、下部分别饰折线式二方连续勾连云纹。而作者画作中用钢笔勾勒细致纹样,用色粉填充丰富青铜器质朴色彩和质感,呈现青铜器的历史时代感。画面背景刻意放大青铜器上丰富的纹样,让整个画面增强了造型的气势。
心得:我希望观众可以通过作品,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在绘画的形式下展示出当时先进的青铜器制造工艺。它不仅是一件工艺精湛的艺术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
艺心向党美育实践队“中华文物我来画”系列作品集
持续更新中
相信屏幕前的你也对荆楚文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快拿起手中的画笔,
和我们一起探寻中华文物的奥秘吧!
2024中华文物保护传承,
我们在行动!
—END—
华大美院党委融媒体中心
华大美院团委宣传中心
撰稿|陈蓝珺
图片|艺心向党美育实践队
编辑|卓靖芸 徐越
审核|陈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