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芯片联盟白名单》2.0版本发布,覆盖300多家厂商的超1800款产品

科技   2024-12-05 07:00   广东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日前,为了及时向行业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产品信息,更好地推动国产汽车芯片得到广泛应用,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正式发布了《中国汽车芯片联盟白名单》(简称“联盟白名单”)的2.0版本。
联盟白名单1.0版本发布于2024年4月18日,此次的2.0版本在1.0版本的基础上整合了截至2024年10月底,12家车企应用芯片的最新情况。随着各家车企加速推进国产芯片上车,本次白名单涵盖了超过2000个应用案例,比第一批增加了34%,包括了超过1800款产品,比第一批增加了30%,来自200多家供应商,比第一批提升了3%。

国产汽车芯片发展的背景以及联盟白名单2.0版本更新的数据情况

虽然有一些国产汽车芯片厂商的发展历程达到十几年,甚至是超过了二十年,不过在2020年之前,国产汽车芯片在整个汽车产业中的比重是非常低的,很多关键功能的芯片供应几乎100%依赖国际厂商,国产厂商成功打入进去的领域,整体市占比也基本不超过5%,并且长期在5%线下浮动。
市场转变发生在2020年,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缺芯”的不安与焦虑在整个科技产业蔓延,根据高盛当时的统计数据,全球有169个行业受到缺芯的影响,其中汽车是“缺芯”的重灾区,因“缺芯”停产在2021年和2022年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并且,一些关键芯片在市场里的价格水涨船高,以极具代表性的ESP芯片为例,最高时单颗价格超过1500元。
整个“缺芯”潮在汽车产业延续了3年,也是这三年时间,统计数据显示,国产汽车芯片在市场的占比翻了一番,从5%快速提升到了10%,功率半导体、MCU、模拟器件和传感器的增速最为明显。相关数据指出,截至2023年底,国内已经有超过300家汽车芯片供应商,这里面的200多家已经进入到联盟白名单。
能够取得如此快的进步,除了“缺芯”的历史性机遇之外,政策带动和国产汽车产业崛起也是重大的推动因素。在政策层面,《中国制造2025》《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等国家级政策方面,都明确了芯片在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中的核心地位,并加大了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其中,2020年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强调,要加速突破车规级芯片、汽车操作系统、新型电子电气架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另外,目前国内有31个省市都已经推出了支持国产汽车芯片发展的专项政策。
在产业层面,‌2023年我国连续14年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国,今年也不会例外;‌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量达到107万辆,同比增长58%,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根据中汽协的统计数据,2024年1至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7.9万辆和975万辆,在今年突破1000万产销大关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电动化和智能化对国产汽车芯片有巨大的带动作用,电动智能汽车的单车芯片数量已从燃油车的300~500颗增至1000多颗,目前一些具备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高端汽车的芯片用量已经达到了2000颗,未来在L4级自动驾驶普及时,这一数据预计会超过3000颗。
据介绍,此次联盟白名单2.0版本产品覆盖了车身、底盘、动力、座舱、智驾、整车控制等各应用领域中应用的十大类芯片。如下图所示,其中电源类、通信类和控制类芯片型号数量最多,供应商也最广泛,这几类芯片在车上需求量大款型多,大部分性能需求不高,为国产芯片上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图源: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图源: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另外,联盟白名单2.0版本指出,计算类在车上用量少但价值高,技术和资金投入大,供应商少,型号集中;控制类中低端芯片上车较多,占比超过一半,高端芯片上车较少,不到20%;驱动类在车上需求量大,但是国产化程度较低,型号数相对较少。

国产汽车芯片的一些代表产品

汽车芯片是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运算、存储、控制以及功率转换等多种功能,类型包括控制芯片(MCU)、功率半导体、传感器芯片、模拟芯片、存储芯片等。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达850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905.4亿元。在快速增长的市场里,国产汽车芯片也有一些代表厂商和代表作。
首先看一下比亚迪半导体,其是国内领先的高效、智能、集成新型半导体企业,主要从事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光电半导体、制造及服务,覆盖了对光、电、磁等信号的感应、处理及控制。车规级芯片是比亚迪半导体的核心业务。目前,斯达半导、比亚迪半导体、中车时代电气和士兰微是国内车规级功率器件的主要供应商,其中,比亚迪半导体的产品涵盖MOSFET、IGBT、IPM、SiC功率器件等。据统计,在IGBT模块领域,比亚迪半导体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电机驱动控制器的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一;其也是中国第一家车规级SiC模块批量装车的企业。
在车规级模拟电源器件方面,国内也有非常多的代表厂商,包括纳芯微、思瑞浦、圣邦微等。以纳芯微为例,该公司聚焦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三大产品方向,广泛应用于汽车、泛能源及消费电子领域。该公司供应非常多的可用于汽车方案实现的产品,比如应用于电动汽
车电驱系统的相电流检测的磁传感器、可用于多种汽车应用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等应用的栅极驱动和电机驱动等。并且,纳芯微拥有丰富的面向汽车前装市场模拟芯片产品定义、开发和量产经验,2024年上半年纳芯微在汽车电子领域出货量已达1.33亿颗。根据该公司半年报,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占比为 33.51%,为该公司内仅次泛能源的第二大终端市场。
在车规级MCU方面,目前国产厂商的数量也是非常多的,联盟白名单2.0版本里的数据也揭露了这一点,代表性厂商包括比亚迪半导体、兆易创新、杰发科技、芯海科技、芯旺微电子、琪埔维、四维图新等。虽然目前大部分高端车规级MCU还主要依赖国际厂商的产品,不过国产厂商近来的进展也值得肯定。比如兆易创新推出的GD32A7系列车规级MCU,采用了超高性能ARM Cortex-M7内核,支持单核、双核、单核锁步等三种配置,具有120/160MHz两种主频,算力高达763DMIPS,并配备了最高4MB片上 Flash和512KB SRAM,支持双Flash BANK,可满足无缝OTA升级需求。GD32A7系列适用于车身域控(BDC)、车身控制(BCM)、电池管理(BMS)、车载充电机(OBC)、T-BOX、底盘应用、车灯控制、DC-DC等多种电气化车用场景。
从产品性能水准来看,目前国产车规级芯片已经到了全面攻克中低端,全力冲击高端的阶段。就以车规级控制芯片MCU来说,虽然目前高端市场还主要由国际厂商把控,国产的份额还低于20%,但兆易创新GD32A7系列和全国产自主可控高性能车规级MCU芯片DF30的发布,都属于填补市场空白的产品,随着用例增加,以及后续更多产品的出现,未来的市占比是可以期待的。

结语

联盟白名单2.0版本的发布透露了更多的产业细节,也让大家清晰地看到,国产车规级芯片基本已经覆盖了车用芯片的全品类,现在缺的是用例和高端产品,随着车企对国产车规级芯片的信心进一步增强,未来高端车用市场也会有更多国产芯片的身影。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更多热点文章阅读



点击关注 星标我们



将我们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更新!

喜欢就奖励一个“在看”吧!

电子发烧友网
关注电子发烧友网,即时收听电子行业动态,抢先知晓半导体行业发生的最新事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