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峥老师:小树是我们海关班的小朋友,他身上有这样几个标签:应届、学计算机、男生,说实话,他不算是语言表达天赋型的学生,但是凭借绝对韧劲和善于思考善找方法,最终摘得面试考场第一的桂冠。他的学习经历让我印象很深,我记得线下班会议室凌晨的“为什么”和思维导图,记得他一遍一遍答题逐字稿再次答题的样子,记得从不敢开口到硬背素材到出口成章金句频出的一次次蜕变,记得他在台上分享学习经验挥洒自如的样子,在他身上,我看到行则将至,看到未来可期。我想,他是每一个踏实作答、认真思考学生的缩影。事非经过不知难,但,轻舟已过万重山。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小树真诚又充满细节的复盘经验吧~
一、基本情况
我是24年应届毕业生,但是去年23年也参加过国考海关的面试,两次面试分别招6人和7人,笔试都是高进面分4分左右,用招录人数推算,应该都是中下的排名。所以我也明白,要上岸只能靠面试翻盘。但是很显然也很遗憾23年面试给了我当头一棒,即便现在我还能很清晰地记得那段时间的学习历程和考场情景,以及失利之后那种一切从头再来的无力感。很庆幸24年成功上岸,有了一次失败经历做对比,这次上岸的感觉也更加真实。所以也想借这个机会把这一前一后的变化跟大家分享分享。
二、经验分享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对于我个人而言,非上岸不可。要想上岸,那么也非学面试不可。
我想先分享23年备考的具体情况,那时候从进面到面试大概一个月的时间,虽然在朋友竭力推荐下很快就报名的秋石的培训班,但是一开始确实还沉浸在进面的喜悦中,以及夹杂着对面试的无知,学习上其实处于半摆烂的状态,也没有开口答题过。直到线上直播课被抽中答题,那时候才发现自己原来什么都说不出来,张嘴连磕巴都磕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感觉浑浑噩噩浪费了10天的学习时间,危机感扑面而来,心态也没调整好,对自己不自信,对学面试感到恐惧。
到了秋石的线下集训,在一开始专项课程的时候就掉队了,自己私底下还没有攻克开口的难题,整个集训的会议室却都是同学洪亮自信的答题声,越对比就越着急,以至于走上错误的学习方法,积累了一些高频话题(理想信念,守正创新等等)和常套用的对策(想学干),并且一字不差的背下来,遇到题目不深入思考就往上套。虽然很粗暴的解决了开口难题,但是内容牛头不对马嘴。这种错误的方法其实马上就被老师指出来了,我还记得景峥老师一遍又一遍跟我强调背答案的危害,甚至单独拉我到走廊提问一些我没背到的话题。但是坏习惯养成容易,改正困难,一直也没有真正解决开口和流畅的问题。理所当然模拟的时候答的特别烂,自己都快放弃自己了,老师们也比我自己都还着急。最后考场实战只考了76分,真的不好意思说是秋石教出来的学生。
我也总结出了自己的问题:一开始流畅开口的阶段可以说是第一座大山,真的是需要下苦功夫去练习的,也是唯一一个修行全靠个人的阶段。但是我自己却老想着走捷径,逃避问题,试图通过背答案来覆盖所有题目,也导致在这样的过程当中,缺失了对题目的思考和对思维的锻炼,一直停留在初学者水平。也想通过这个教训提醒大家初期要敢开口,多开口,不要以套内容代替思考!
在过程中掌握方法
第一、思维训练在平时。自从面试失利,开始第二年备考之后,其实有稍微注重一下面试的学习。例如有时洗澡吃饭的时候会听一些短视频的答题或者热点事件的分析,这个过程就会想如果是在秋石培训,那么老师会讲什么,自己会怎么答。其实就是在秋石所学习到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底层逻辑,只是由于没有被答题的框架束缚,因而思维会更加发散和活跃,对思考的锻炼效果也挺不错的。还有,生活中处处都是面试题,例如,看到电动车想到乱停乱放、违规充电的安全隐患,看到路上的公交车想到老年人扫码乘车、新能源公交节能环保、道路施工等,看到春节路边的树上挂有灯笼想到人情味、烟火气和资源浪费。这种从政府思维和公共管理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思考利弊,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的思维,让我有东西可说、想说,变相解决了开口问题。甚至后来综合分析题的社会现象类变成了我的强项题目(虽然考的越来越少)。
第二、打好基础堆量变。从磕巴到面试室第一(疑似,体检的时候同面试室上岸的10人都分享了面试成绩),我觉得练题的模式可以让大家参考参考。在出成绩后到线下集训之前的这半个多月时间,我严格按照景峥老师说的每天5道旧题10道新题的量去练习。旧题指的是之前课上讲过的、知道应该如何答的题目,再重新答多遍。具体是写下来比较详细的提纲,录音答题,第一遍可能要磕磕巴巴说10分钟才答完,第二遍8分钟,第三遍5分钟...直到最后删繁就简,表述流畅,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才算结束,训练的是思维和亮点表述。新题指的是找教材上的新题,限定时间思考和录音答题,想象是在考场上答题那样一遍答完,不能暂停,不能重新录,即便答得不好也坚持说完,训练的是临场的语言组织能力。我仅仅只坚持了两周不到,感觉就已经形成了自己较为全面的语言库,从一个话题能够自然而然的串联出后面应该说什么关键词,而且逻辑也比较清晰。也要选一些录音给老师听听,再修改修改,起到的效果更好。
第三、整改问题催质变。到了线下集训的前三天专项,其实能够较流畅答题了,但是第一次的模拟却答得挺差的,是必定无法上岸的水平,真是答一场就警醒了我。那时候我就在想“犯过的错一定不能再犯了”,虽然说这句话好像老生常谈,但是如果有意识的去做到,提升还是特别明显的。例如,那天答漫画题忘记描述漫画,以及计划组织题没有引入直接答如何开展,那接下来每一次答计划组织,有金句就金句开头,没金句就分析意义(宣传海关文化的重要性、该活动对队伍建设的意义等等),真的做到了不犯同一个问题。以及老师们强调的审题、形式、内容包装等,都是发现问题马上改,并且往后都会下意识去格外注意。其实这也跟秋石老师们所说的制定问题清单、整改清单的理念是相耦合的。我也觉得,考场面试往往比拼的不是谁更优秀,而是谁犯的问题更加显眼,数量更多。
在成功后总结经验
今年我最终考了83分多,是能让自己满意的分数,感觉再多考几次也很难比这次分数还高了。据体检那天同面试室10人的成绩分享,第二名是81点多,第三名就已经不到80了,其他人的分数都是在78-80之间咬的很死,比拼的是笔试的分数。
面试这天我的形式应该做的比两位女生考友到位,一直抬头微笑,声音洪亮,语气亲切,也没有小动作。其他两位考友,考友C一直低头小声答题,另一位考友A情景模拟站起来低头看稿,最后甚至在考试结束离场时询问工作人员是不是不能将任何东西带走。
在内容上,我自己感觉由于题目比较创新,所以答题内容上并没有发挥出全部水平。甚至考友A前两题的内容应该是比我优秀的,也很流畅自信,但是她却犯了两个致命失误,第一题审题失误,导致答案总忘记起标题,第二题超时被按铃打断,也导致她第三题答的内容直线下滑。以及点评回应环节我比较巧妙的点出了她的问题(忘起标题以及第二题做法求全但空泛,暗示导致她答超时了),最后这两个问题她也都接受了。第三题情景模拟较为常规,在秋石训练了很多累次题目,自我感觉答得不错,考官一直在看我和微笑。
我想说的是,高分其实不需要每道题都答得天花乱坠,像教材里的答案那样。当然,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要力求完美。不过上了考场就要放下包袱,把自己所思所学讲出来,即便内容没有很完美,注重好外在形式上抬头微笑、内容上穿靴戴帽包装好,审题精准,答题流畅,那么就已经是高分了。
三、衷心感谢
最后我也想夸一下咱秋石的每一位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考场第一第二的高分经验,而且都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教学特色。
景峥老师太让人佩服了,今年重新报名秋石,很大程度就是奔着景峥老师来的;去年被端午老师带过,专业程度上我一直想用“业务骨干”这个词来形容;大海老师雷厉风行,被大海老师指出来的问题很难会有再犯的机会;灼灼老师很有个人风格,就像是真知灼见的“灼”,很擅长直击题干关键和学生问题,是很启发式的教学;陈醋老师给人一种很容易信服的感觉,既严肃又亲切,循循善诱,心灵马杀鸡的效果也很好,特别靠谱;酱油老师很有趣,帮助我找到了那种“与考官分享”的感觉;助教露露老师不仅能够言传身教,还能以身作则,一起模拟答题,表演出考场高分的姿态。即便我没有上过其他机构的课程,但我坚信秋石的老师真的比别的机构,尤其是一些大机构的老师,要专业和敬业太多。
所以,选秋石准没错!
四、考场作答
考场作答下次以视频形式单独发出
还想再啰嗦两句,心态和状态的调整也很重要。作为一个潮汕人,考试前我也比较迷信,祭拜祖先神明那些都特别勤快,特别虔诚,甚至还把在线下班的名字从“小恕”改成“小树”,转变一下心态,没有给自己很大的心理压力,相信今年很有机会能考上,一直提醒自己天时地利人和,上岸是命中注定。我也想用在培训班里学到的“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来勉励大家,全身心投入和享受学习面试的过程,直到走出考场那一刻,相信这样的结果就是最好的。也祝愿大家所愿皆所得!
往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