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热
点击进入直播间 ⬆
✦
近一周爆文 ·
点击小标题,可查阅详细新闻
1
重磅数据出炉,火速解读来了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
备受市场关注的2024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发布。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其中四季度增长5.4%。从12月当月数据来看,工业、消费数据回升。
业内人士表示,GDP反映出宏观基本面显著回升。整体来看,经济动能逐渐向高质量发展转换,有望更好地促进总量的健康增长。
摘自:“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2
A股重磅!证监会发布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
1月17日晚间,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着力加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安全性和使用规范性,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征求意见的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2月16日。
《规则》强调募集资金使用应专款专用、专注主营业务,从严监管募集资金用途改变和使用进度缓慢;对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不得用于购买非保本型产品;推动专户管理、三方监管制度落到实处。
摘自:“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3
26只产品纳入,ETF互联互通又扩容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
新年伊始,ETF互联互通再次迎来大扩容。
近期,港交所发布最新调整的“ETF通”名单。根据最新名单,1月20日,将有18只上交所上市的ETF正式纳入北向沪股通,同时还有8只深交所上市的ETF纳入北向深股通,另外还有3只ETF被暂时移出陆股通。届时,“ETF通”的全部产品数量将由242只扩容至265只,增幅达到9.5%。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越来越多的ETF标的纳入互联互通,有望进一步提升两地ETF市场的活力和流动性,推动两地ETF市场发展。
摘自:“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4
“开门红”!开年新基金发行显著升温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
开年以来,新基金发行显著升温,近20只基金宣布提前结募,部分产品一日售罄。与此同时,公募基金忙着“春播”,开年以来超70只新产品上报,科创板、中证“A系列”成为重点布局方向。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开门红”背后是市场情绪改善,投资者信心提升,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需求有所增长。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稳定向好,政策面持续支持资本市场发展,A股市场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基金公司也在积极地推出差异化产品,有望推动新基金发行市场持续回暖。
摘自:“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5
外资重磅发声:A股2025年有更多机会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
1月中旬,全球最大资管公司贝莱德集团在上海举办了一场2025年投资展望分享会。贝莱德中国区负责人范华表示,贝莱德看好A股市场的长期机遇,今年会推出更丰富的投资产品,满足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摘自:“中国基金报”微信公众号
6
事关央企市值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发声
据【券商中国】报道
1月1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央企业资产规模突破了90万亿,增加值、完成利润总额、上交税费均实现高质量稳定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同时,全年研发经费投入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同比增长3.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
会上发布的信息显示,2025年,国务院国资委将深入实施中央企业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提升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质量,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进一步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五个价值”。
摘自:“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
7
红利主题基金规模持续攀升!
据【券商中国】报道
岁末年初,红利资产的投资热情不减。
在首批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目录后的第一个月,多只红利ETF已经实现了规模的稳步增长,投资者对稳健收益的需求进一步得到释放。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红利资产契合了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寻求稳定回报的配置需求。政策支持与市场逻辑的双重驱动,使得红利资产成为机构及个人投资者的重要选择。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红利投资正逐步成为投资新趋势,为市场注入更多信心和活力。
摘自:“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
8
利好来了!八部门联合发布!
据【券商中国】报道
汽车行业迎来重磅利好政策。
1月17日,商务部等八部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2025年,对个人消费者报废2012年6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汽油乘用车、2014年6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柴油及其他燃料乘用车,或2018年12月31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对报废上述符合条件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2万元;对报废上述符合条件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1.5万元。在一个自然年度内,每位个人消费者最多享受一次汽车报废更新补贴。
摘自:“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
9
太意外!美联储,重大宣布!
据【券商中国】报道
美联储意外宣布“退群”。
美东时间1月17日,美联储宣布,退出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据悉,NGFS是一家由全球央行等监管机构组成的组织,该组织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金融系统监管来应对气候变化。美联储表示,之所以作出退出的决定,是因为NGHS时至今日的工作范围已经超出了美联储的职责范畴。
有分析人士表示,长期以来,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对各国政府制定气候变化政策的努力持批评态度,此举或许是美联储试图采取措施避免受到特朗普批评的最新例子,尽管美联储长期以来旨在捍卫其独立性。
随着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业界担忧美联储未来的货币政策能否保持独立性。美国现任总统拜登的一名高级经济顾问警告称,如果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真的去干预美联储的利率决策,可能会重燃通胀。
摘自:“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
10
稀土,重大突破!
据【券商中国】报道
稀土传来一则重大突破。
据最新消息,中国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云南省红河地区发现超大规模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潜在资源达115万吨。这是1969年在江西首次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以后,中国离子吸附型稀土找矿的又一重大突破,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中重稀土矿床。
中重稀土由于价值高储量少,比轻稀土更宝贵,是极具战略意义的矿产资源,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是电动汽车、新能源、国防安全等必不可少的关键原材料,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金属。
机构分析认为,需求端方面,稀土产业链需求端在新能源汽车、风电、家电、工业机器人领域等多重催化下有望回暖,伴随着稀土价格底部回升,供需格局持续改善,稀土行业或将有望在2025年开启成长大年。
摘自:“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
一周市场回顾
近一周市场反弹,主要指数全线上涨。截至周五收盘,沪指收于3241.82点,周涨2.31%;中证1000收于5841.57点,周涨5.35%。
中信行业方面:计算机、综合金融、传媒等指数涨幅居前,无行业收跌。
数据来源:同花顺,20250117
股市评论
基本面分析
国内方面:
2024年顺利完成全年GDP目标,经济整体呈现量强价弱,结构分化特征,出口链条以及相关的工业生产、制造业投资是重要支撑,社零消费、房地产投资相对偏弱。2024四季度和全年GDP分别为5.4%、5%,GDP平减指数降幅小幅走阔,量强价弱。边际上,12月经济整体平稳,结构延续分化。
海外方面:
美国2024年12月未季调CPI同比升2.9%,预期升2.9%,前值升2.7%;季调后CPI环比升0.4%,预期升0.3%,前值升0.3%。季调后核心CPI环比升0.2%,预期升0.2%,前值升0.3%;未季调核心CPI同比升3.2%,预期升3.3%,前值升3.3%。CPI同比增速由于低基数而进一步回升,原油涨价亦带动了能源价格环比上行。如果特朗普的关税和经济刺激政策对通胀影响较小或落地困难,则CPI可能已经达到阶段性高点,2025年一季度大概率继续温和回落。虽然通胀下行动能仍在,但在美国经济韧性在高财政赤字下持续偏强、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高企的情况下,美联储仍较难在一季度降息。
资金层面
市场情绪方面,本周日均成交额12008亿元,成交额与换手率显示情绪有所回暖。两融方面,截至1月16日,场内两融余额为18278.26亿元,较上周增加134.94亿元,周内融资买入占比的均值较上周上升,杠杆资金风险偏好回暖。
后市展望
春季躁动仍然可以期待。参考历史经验,2004年以来,上证指数在春节前、后五个交易日的上涨概率均为81%,对应过去21年只有4次下跌。季节性来看,2月份的市场往往会演绎春季躁动行情,2000年以来,主要宽基2月份涨跌幅中位数均为正,其中伴随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小盘往往表现好于大盘。
当前市场情绪从极度兴奋状态有所降温,并开始逐步上行。价格维度,当前市场偏离度触及底部后小幅上行,均值回归视角支持短期偏离度向上。量能维度,换手率从极亢奋高点显著回落,当前相较于过去3年仍在相对高位。因此,短期市场能否反弹的核心在于量能的稳定性,若量能重回上行通道,反弹有望持续。此外,在当前价格偏离度位置下,即使缩量下跌,幅度预计有限。
基本面和事件冲击往往带来市场上涨、下跌催化,未来国内核心关注1-2月信贷需求,国外核心关注特朗普对华政策。一方面,考虑到当前市场普遍对于开门红预期中性,若1-2月能看到融资数据超预期,无疑会提振市场对于稳增长的预期,进一步助推春季躁动行情。另一方面,1月20日特朗普上台后的对华政策仍充满巨大不确定性,关税政策是否会加码、中美对抗是否会加剧,或仍将对市场情绪产生较大影响。
结构方面,短期大、小盘偏离度和季节性效应指向小盘占优。中长期维度,绝对收益维度看好红利资产的持续性,本质上是投资预期收益率下行下对固定回报的偏好和权重加强,建议关注业绩有韧性、股息支付率稳定的优质龙头企业。另一方面,以恒生科技为代表的核心资产受到美债收益率和情绪降温的双重压制,已经进入击球区间,是攻守兼备的优质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