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冬天的第一场雪
……………………………………
我是2011年入伍的。
2013年,静姐从大学入伍来到海军,我俩都是河南老乡。当时只记得这姑娘眼睛出奇的大,个子高高的,不太喜欢和人说话。
有天我路过连队的学习园地,看到她在看上面的好文分享,一束阳光正好打在黑板上,也折射在她的侧脸,她眼睛每忽闪一下,便如一串清澈的风铃,摇晃着一颗少年的心。
说来也巧,那天正好刊登的是我为雅安地震抗震救灾战士写的一首现代诗。
“怎么样,诗写的还行吗?”
我突如其来的一问,打断了她凝神观看的思绪。
“挺好的,就是少了点在一线的厚重感。”
她想了想给出这个回答后,便转身离开了。
这一句评价就此拉开了我跟她之间故事的序幕。
我虽然说长得其貌不扬,学历也不算高,但自诩在写作上还算有点天赋,在各类报纸杂志上也发表过不少作品。
回去之后,我还是觉得难以接受。第二天,我守在她下班的路上,递给了她一首自己颇为满意的三行诗,想着一定要找回场子来。
“脂粉气太重了,不太像男孩子写的。”
撂下这么一句轻飘飘的话之后,姑娘潇洒转身离去。“梁子”就这么结下了。
从那以后,每当我有了新作品,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立马发表,而是先找她这个“非著名评论家”审阅一下,再根据她的意见酌情修改,没想到上稿量真的有了提升。
就这样,诗歌搭桥,两个人之间的频率开始在平仄转换中合辙押韵。2013年的8月7号,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用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心意,于是送给静姐的第一首诗就此出炉:
姑娘
想与你一同虚度时光
看蝴蝶伏在肩膀
等夕阳晕透脸庞
风儿笑的叮当作响
我在身后藏着一束海棠
三个月后,我的第一本诗集成册,这也是我第一次完完全全为一个人进行创作,100首三行情诗,1000个小节,汇聚成了一本《关于爱你的三句话》。
2017年,静姐退伍,通过地方考试进入了当地的派出所工作。一个在部队保卫海疆,一个在地方守卫人民,看起来很美好,但要面临的问题却远没有那么轻松。
我父母在驻马店,她父母在信阳,双方老人都需要人照顾,她的工作性质又决定了不可能有很长的 时间家属来队。一旦决定和我结婚,她面临的就是长年的分居以及一个人照料双方父母……
她给我发来微信: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因你嫣然一笑,君子迎难而上。这是我送她诗集里的一个小节,如今变成了她给我的回答。
2018年,我俩结束5年恋爱长跑,开始持证上岗。
婚后的第一个假期,静姐张罗着要去杭州旅游,但一通电话打乱了所有的安排,因为单位临时有任务,我必须提前归队。就这样,去往杭州的票改成了去青岛的……
2021年,我们这个小家庭即将迎来了新成员,当时正好赶上房子装修,她妈因为腿不舒服在信阳住院,我妈因为高血压一直在老家输水,只能让她挺着大肚子张罗一切。
娃快要出生的那段时间,静姐突然说,要不你给我写首诗吧,读你的诗,总会觉得心里踏实一些。我想了想,给她写了一首七绝:
帆起南湖渔唱晚,
几多秋韵怎堪书。
墨清宣白文山傲,
一目天涯勿忘初。
静姐读完这首诗笑了笑说道,孩子的名字有了,就叫墨一,就像你,只为我一个人写诗。
有了孩子这三年多,明显感到静姐眼角的皱纹多了许多,一次休假帮她洗头时,我突然发现,她竟然多了好几根白头发。我看着镜子里的她,想起当初那个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小姑娘……
在我跟静姐相识第10年的时候,我的第三本诗集册子成册了,书名叫《静墨》,里面有静姐和刘墨一的名字。
虽然这么多年已经不知道给静姐写下过多少文字,但每次只要有新作品,她还是会像当初那样,先是仔细琢磨,然后再给出自己的点评。
我想自己能在这条路上坚持走到现在,和静姐替我挡下了生活中大多数的鸡毛蒜皮和心力交瘁有很大的关系。
在和我结婚之前,她也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公主,可现在却学会了洒扫庭除,煎炒烹炸,单手换尿不湿,自己修燃气灶。有时候开玩笑说,她才是真正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我俩因为诗词结缘,可我却始终感觉静姐才是真正的诗人。面对这个问题,静姐的回答是:你把诗写在纸上,而我把诗写在日子里。
@胖头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