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理解不了这两句的人有福了,最近西安的公共交通,似乎正铆足劲给咱实现歌词里的抽象描述,不少人也大呼热太太,车厢里冒汗,一出站喝风,给本就可以压死骆驼的通勤路又加了一根稻草。
于是11月18日-19日,咱也掏出室内温度计,体验了以下6条线路部分站点的车内外温度,以及部分公交车的温度,最热的竟然是这里?!
【地铁2号线】
作为南北大动脉,2号线日常是水泄不通的,哪怕尚未到晚高峰,也少不了乘坐地铁的人流。因此选择下午五点左右测试,看看正常情况下地铁的温度。在省体育场站内测得18℃,整体感觉上不冷也不热。
而上了车后,空调发威,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还没等车门关上,温度就蹦到了22.9℃。
仅仅1分钟后,到达南稍门站时,温度已经跳上了23.3℃。
而后续,温度也还在逐步上升,这也提示我们,或许温度计需要更长的测试时间,才能提高准确性,等到达2号线与6号线换乘的钟楼站时,温度已经来到了25℃。
【换乘站-钟楼站】
有了前面的经验,再去测试温度时会停留几分钟的时间,在长长的换乘通道里,我们也见证了什么叫春夏秋冬随机播放。仅仅3分钟,一个换乘通道还走不完,温度就从25℃涨到了28.1℃并稳定了下来。
在这个通道里,不少人也敞着大衣衣襟,但是自我感受作用并不是很大。
【地铁6号线】
车站是真的很热,所以上了车之后甚至可以松口气,温度又降到了25.8℃。
在随后的测试中,我们分别在桥梓口、长乐门和大差市站得出了这样的数据:
基本上,温度在26℃向上浮动,经过观察,人流量多时会让温度上浮,站在车厢两侧也会吹到比较凉的空调风,温度和体感都会下降,而站在整节车厢中部就只有纯热了。
【地铁4号线】
首先要感叹的是,同样是换乘站,大差市站虽然也人多,但是站内温度远远没有钟楼站夸张,经测验,上下楼梯时温度并没有显著变化,为24℃左右,加上空气流通比车内要强不少,因此体感更为舒适。
而在4号线,对向地铁车厢的温度差异挺大的。首先是从南向北,由大差市到含元殿站(下图由于信号不好,定位漂移了),温度上升挺快,2分钟就能上升1℃以上:
温度实在太高,又赶上晚高峰人流量加了buff,真·汗流浃背了,等到了含元殿站,温度已经上升到了28℃,但是据我观察应该还有上升空间。
在含元殿站晾了10分钟左右,温度计下降到了19.7℃,站内温度还是比较舒适的,就是和车内温差太大。
再乘坐对向列车前往五路口换乘1号线,人流量减少,温度相对也不高,比来时低了将近4℃。
【换乘站-五路口站】
作为同样人流密集的换乘站,五路口站和车内温差非常小,测了两个地方的温度,基本都是不冷不热。
【地铁1号线】
测试地铁1号线时,不仅测试了双向车厢,还从五路口坐到康复路,又从康复路坐到北大街,数据变化不太大,同样是受人流影响有小幅度波动。不过这个温差完全可以接受。
【换乘站-北大街】
再次从1号线回到2号线返程,我们就结束了第一天的测试,换乘站的温度在26度左右,车厢和站内温度基本是可以无缝衔接的。
在这里也刚好再次测试了2号线车厢温度,在5分钟内上下浮动仅为0.1,但比第一次测试时高了2℃左右,不知道是因为经过晚高峰的“洗礼”,还是空调开大了一些的缘故。
【换乘站-小寨】
第二天的测试,首先来到了地铁2号线和3号线换乘站小寨,作为沟通东西南北打工人的交通重地,这里的人流量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似乎并没有非常热。
换乘站3号线候车层比较封闭,温度也比较稳定地停留在21.7℃。
【地铁3号线】
即便已经过了9点,3号线上的人依旧是多到脚后跟都挨不住地,但是比起头一天的晚高峰,其他线路车厢温度升高,3号线的体验甚至称得超过预期。温度不高,还挺稳定。
【换乘站-科技路站】
在测试5号线的路上,需要先从3号线换乘至6号线,其中,3号线与6号线换乘站-科技路站,温度为22.2℃,较为舒适。
【地铁6号线】
同样再次测试地铁6号线车内温度,可能是由于不是钟楼那样的热门站点,温度也没有晚高峰那么高。
【地铁5号线】
同样的,地铁5号线也测试了双向的车厢温度,分别在金光门站、丰庆公园站和省人民医院·黄雁村站得出了以下结果:
总体来说,早高峰的地铁温度,可没有晚高峰那么“狂野”,虽然车厢里人多,也没造成太大影响。但是依然要注意站内外温差,小心感冒。
【公交车温度】
虽然晚高峰的地铁分外狂野,但是公交车也是同样不容小觑,早在前几天,咱就亲自体验了一把28℃的“温暖如春”,被暖风烘得嘴皮都要裂了:
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在冬天。要知道当时外面只有6℃左右,28℃可能不是空调的极限,但是绝对是我的极限。
但是再次测试了几趟公交车,发现温度基本维持在21℃上下。
在21路公交车上,车载温度计显示21℃,经过5分钟左右的稳定测量后,我们的温度计也得出了一样的数据,在乘客不多的情况下还是比较舒适的。
在另一趟31路公交车上,同样测出了21℃,抓握横杆也并不觉得手冷,正正好。
▼
总结一下,只要在西安的晚高峰坐地铁,就免不了要经受“高温冶炼”,车站里温度最高的,当属钟楼站换乘通道,以28.1℃拔得头筹,而测试过的地铁车厢温度里,6号线长乐门站27.5℃,4号线含元殿站28℃,其余均在26℃左右,而站内和车内温差最大的也要数4号线含元殿站了,只要出了车厢门,就能有10℃上下的温差。
整体来说,真的偏热了,出的汗不是骗人的。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网友的呼吁起了作用,本来甚嚣尘上的地铁3号线在早高峰中表现良好,但也全靠同行衬托,几条线路全员保持着“地铁外面裹着貂,地铁里面露着腰”的水平。
而对比测试这两天最低仅为6℃的室外温度,温差最高达到了22℃,在这里致敬每天上下班都要经历两遍的打工人,钢铁般的意志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2022年12月,北京出台的《北京市公共场所室内温度控制导则(试行)》就制定了9种类型公共建筑以及地铁、公交等典型公共场所的室内温度控制指标。
其中,针对地铁列车,按照地上线、地下线和强冷车厢、弱冷车厢,进一步细化温度下限。根据规定,夏季地铁强冷车厢(地下线)温度不低于24℃;地铁弱冷车厢(地下线)不低于26℃;地铁强冷车厢(地上线)不低于23℃,地铁弱冷车厢(地上线)不低于25℃。
而到冬季,地铁和公交车厢内均不高于2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