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公交车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它承载着人们的出行需求,也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在这看似平常的公交之旅中,你是否真正“坐”对了礼仪呢?
近日,记者聚焦城市公交这一日常出行场景,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礼仪规范与文明细节。
晨光中的“文明考验”
上车之礼
清晨,城市从睡梦中缓缓苏醒,公交站台也热闹起来。上班族们神色匆匆,学生们活力满满,老人们则步伐悠然,大家都在耐心地等待公交车。随着车辆驶入站台,一场关于礼仪的考验便悄然开始。
原本,上车排队应是人人自觉的行为准则。但遗憾的是,记者偶尔目睹了不和谐画面:少数乘客为了争抢座位,全然不顾他人,一个劲往前挤,瞬间站台秩序混乱,人挤人、人碰人,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公共秩序,还可能对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其实,正确的上车方式应是,待车辆平稳停住后,大家依次排队上车,不争不抢。若遇行动不便者,如拄拐老人、坐轮椅的乘客或孕妇,应主动让其先行,如此小小的善举能为他们开启安心的出行之旅。这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文明素养,也弘扬了社会的公德心。
同时,投币或刷卡环节虽快,却也不容忽视。记者观察到,不少乘客因未提前准备零钱或公交卡,在车门口手忙脚乱,耽误时间又造成拥堵。建议大家提前备好,快速完成支付,为顺畅出行提速。此外,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公交车也支持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如手机扫码支付等,这为乘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支付体验,但也需要乘客提前熟悉操作流程,避免在车门口耽误时间。
车厢内的“文明百态”
乘车之仪
踏入车厢,乘客们应及时向里走,莫在门口停留。然而,记者发现有少部分乘客一上车便堵住门口,后面乘客只能侧身进入。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其他乘客的上车速度,也容易造成车厢内的拥堵。
行车过程中,文明礼仪更显重要。个别乘客将头、手伸出窗外,很是危险;还有部分乘客在车厢内大声喧哗、长时间打电话,高谈阔论声、笑声充斥车厢,让本想安静休息或思考的乘客苦不堪言。尤其是早晚高峰,车厢内本就拥挤,保持安静、举止得体尤为必要。大家应坐好或站稳,紧握扶手,在人多拥挤时相互体谅、礼让。采访中,大部分乘客都希望在乘车过程中能够享受安静的环境,因此,保持车厢内的安静是对其他乘客的基本尊重。
而在这小小的车厢里,主动让座是温暖人心的美德。近日17时20分许,在58路公交车上,一位小学生看到一位老奶奶上车后,便主动站起来说:“奶奶,您坐这儿吧!”老奶奶笑着回答:“谢谢你,小朋友!”这简单的对话,让整个车厢都充满了温暖。
在乘坐公交车中,记者多次看到,当孕妇、老人或抱小孩的乘客上车时,总有热心人起身让座,爱心座位也基本能物尽其用。这种正能量的传递,不仅能够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也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公交车上进食既不卫生也不安全。记者在车上看到有位乘客在车厢内吃食物,味道充斥了整个车厢,如遇急刹车,进食乘客可能面临噎呛风险。因此,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应避免在公交车上进食。
到站时的“文明谢幕”
下车之规
临近站点,乘客们应提前做好下车准备,提前向车门移动,避免匆忙起身。如需按铃,应及时准确操作,给司机明确提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乏有乘客因未提前做好下车准备,导致错过站点或匆忙下车,给自己和其他乘客带来了不便。
下车时,有序排队、不推搡是基本要求。记者看到,大多数乘客下车时能做到文明有序,部分乘客还会轻声向司机道谢或道别,这简单的话语,却能让司机在疲惫驾驶中感受到尊重与温暖。一位公交司机表示:“每天听到乘客的谢谢,感觉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也更有动力了。”
城市文明交通的构建,需全体市民从点滴做起,让文明出行成为习惯。公交出行的每一处礼仪细节,都映射着城市的文明程度。让我们从自身出发,从“坐”对公交车开始,从每一次公交之旅践行礼仪规范,传递文明与关爱,让公交成为城市文明流动的亮丽风景线,让温暖与尊重伴随每一位乘客的出行之路。
图文|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记者 付馨瑶
编辑|刘欢欢
来源|看万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