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舒城民俗】工匠·工艺篇丨打 铁

民生   2024-11-24 17:05   安徽  



为传承和发扬舒城本地的优秀文化,解读记忆中的舒城民风民俗,彰显深厚的龙舒文化意蕴,感知千年龙舒文化血脉的起伏脉动。由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编撰的《记忆中的舒城民俗》一书于2024年9月出版发行。书中收录了舒城本土的时令节庆、喜庆礼仪、丧葬祭祀、农耕渔猎、衣食住行、饮食文化、文化娱乐、童趣游戏等风俗民情。为此,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和舒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设《记忆中的舒城民俗》系列专栏,分享书中的文章,与您一起品味舒城的风俗民情,感受龙舒文化,敬请关注!




打 铁

石熙才

每年春秋季农忙前,会有铁匠师傅带领几个徒弟,挑着炉子、煤炭、风箱、铁砧、大锤、小锤等各种工具,在村头的大树下面支起铁炉,安上风箱给铁炉鼓风。小徒弟卖力地“呼哧呼哧”一来一回拉着大风箱,铁炉里熊熊的火焰被一块圆粑粑样的东西盖着向四周喷着熊熊的火苗。师傅用长长的铁钳不时调整圆盖盖的位置并翻动正被燃烧熔化的铁块,待火候一到,师傅迅速用左手钳出红彤彤的铁块放到铁砧上,右手轮起小锤砸向铁块需要锻打的地方,已做好准备的两个徒弟早已轮起大锤依次跟着师傅的小锤用力“叮当叮当”锻打着,拉风箱的小徒弟也赶紧停下拉风箱,小跑着过去,抡起大锤也加入锻打的行列;顿时火花四溅,响声震天。

俗话说“打铁赶热。” “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会儿铁块便有了所成工具的大体形状,这时铁块渐渐由红变黑,温度也慢慢降下来,初具雏形的铁坯子也凝固无法锻打了。师傅的小锤随之降低了速度和力度,徒弟们的大锤便截然而止,一边抹汗一边喘着大气。这时师傅仔细从不同角度端详初具形状的铁坯,用小锤从不同的方向敲敲打打,然后把雏形铁块重新放回炉火中,再次烧至通红,在师傅的引领下一番再次锻打,很多器具需要重复这样锻打好多次才能成型。然后师傅还会用钳子翻来覆去审视,发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再烧红、再用小锤亲自捶打,直至满意为止。最后成功的器具还要在炉火中烧红烧透,再快速放进一大木盆水中,“噗嗤—噗嗤——”随着水的沸腾声只见一股股雾气腾空而起,这就是“淬火成钢“!一件农具或者其他器具就这样诞生了。

每到农忙时节,铁匠师傅带着徒弟,挑着工具下乡,主要任务是把每家每户集中送来的用钝了或生锈的铁锹、锄头、镰刀、镢头、犁头等各种农具重新淬火,使其更坚硬锋利。舒城土话叫:“生大鍬、锄头;挫锯镰刀。”“生”是“新生”的意思,新生过的各种农具,又恢复了坚韧和锋利。“生”铁锹、锄头等旧农具就简单多了,把卸掉木把、竹把的农具放进铁炉中烧红,看情况简单锻打后再迅速放入水中淬火,接着由徒弟们用平挫把刀刃部分“苍、苍、苍”锉几下就可以了。

铁匠和木匠,是农耕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两大重要手艺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铁匠的行当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退出了历史舞台,那熟悉的“叮当叮当”的打铁声也已消失在了历史的天空。

——但它会留在我记忆的脑海中。



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


舒城广播电视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5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