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 | 朋友们,是时候该趁热打“贴”了~

健康   2024-06-25 15:30   四川  
冬病夏治
三伏贴









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中医认为冬天人体气虚、阳气不足,像老慢支、哮喘等疾病往往在冬天诱发或加重,称这些病为“冬病”。

三伏贴,是基于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也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采用对皮肤有宣发、透散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的一种治疗方法。

夏季人体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由于是在三伏天做穴位敷贴治疗,故称为“三伏贴”。





三伏贴适应症




三伏贴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腹泻等;

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带下量多等;

痛症疾病:风湿骨病、关节炎、肩颈腰腿痛等;

其他:畏寒、四肢冰凉、体质虚易感冒等



2024年三伏贴贴敷时间表

初伏: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


中伏: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


末伏: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


加强贴:8月24日-9月3日,共11天











单次贴敷时间


贴敷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患者的皮肤反应、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而定,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因贴敷的药物(如白芥子等)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性,因此药物在皮肤留置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成人4~6小时儿童1~2小时为宜。

病史较长或病情较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一般而言,孩子越小,保留的时间宜短;天气越热、越潮湿时,保留的时间宜相应缩短;第一次贴敷的时间不宜太长,尽量不要把皮肤贴出水泡,以免影响以后的治疗。如果贴敷后自觉贴药局部有明显的不适感或小儿哭闹不止,不要强行留置,应及时取下。






贴敷注意事项






贴敷牢记3个要点

1、贴敷前可用生姜擦拭穴位局部皮肤,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与渗透,注意保持贴敷、治疗部位皮肤清洁、若贴敷穴位有伤口,最好推迟时间,以免感染。

2、贴敷后要注意身体保温,空调保持26℃以上,冷气不要对着吹。尽量不要剧烈运动,可适当锻炼,选择早晚不太热的时段外出活动,如打太极,散步等。

3、贴敷后不宜洗冷水澡,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的吸干穴位上的水。




忌口

慎用辛燥食品,以防伤阴。

夏季气候炎热,水分容易流失,辛辣食物容易加重内燥的症状。

忌大量服用寒凉食物。

大量进食寒凉食物,则易致脾胃虚弱,甚至损伤一身阳气,轻则腹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长期难治的阳虚。

慎食大量肥干滋腻的食物。

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高热量、高糖的食物,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下列人群属于禁忌人群

孕妇、贴敷局部出现急性过敏者、发烧、咳喘等










贴敷后皮肤反应与处理方法




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贴敷时间长短等,贴敷后可能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或轻度刺痛感,或出现小水泡等反应。多数敷药处的皮肤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

  若贴敷部位出现水泡,千万不用紧张。中医认为,艾灸或穴位贴敷后皮肤出现水泡,其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会更强。一般对小的水泡,不必特殊处理,待其自然吸收,或外涂湿润烧伤膏以减轻不适感。若出现大的水泡,应到医院就诊消毒处理,以防感染。





关于我们




任医生:13982112545
易医生:18208108425  
廖医生 :18677225669








-END-

—部分内容借鉴于仁医云


武侯区机投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心为市、区社保定点医疗机构,特殊疾病门诊办理审核机构。中心实行 “零利润”药品政策,开展多种惠民、便民、低保医疗救助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