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关在哪,为何李自成打得那么艰难?

百科   历史   2024-11-27 22:30   上海  

为了对付逃亡北方大漠的北元,明成祖将帝都从安逸富裕的南京迁到风尘仆面的北京。

当然,明成祖朱棣也并非把北京直接暴露在敌方的攻击范围内,而是设置了九边作为外围防线,来保护北京的安全。

所谓九边,也就是由九个重镇,各负责一段长城,也称为九镇。每镇设一个总兵,相当于军区总司令,和现代的军区概念非常相似。

九边大体上是沿着万里长城规划的,从辽东到河西走廊,分别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陕西镇、甘肃镇。

九镇都是地势险要之地,山西镇(宁武关)位居中间,东西各有四镇,位置得天独厚。

山西镇,总兵驻今山西忻州宁武县,管辖东起真保镇、西至河曲县的长城,长约800多千米

九镇加上周边关卡,组成一个庞大的防御体系,并以雁门、宁武、偏头为外三关,而居庸、紫荆、倒马为内三关。外三关之中,偏头关为极边,雁门关为冲要,而宁武关介二关之中,控扼内边之首,形势尤为重要。宁武关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为兵家必争之地。

宁武关位于管涔山、夏屋山、云中山、芦芽山之间,纬度是北纬38°59′58″,地处恢河谷地,四面环山,只有北边有恢河这个狭长出口。恢河是桑干河的支流,沿河可抵朔州、大同,更远可至居庸关、北京。

宁武关海拔约1400米,朔州海拔约1100米,宁武关居高临下,对北方来敌有天然优势。

宁武关设总兵,据险扼吭,统雁门、宁武、偏头三关重兵,屹然称雄镇矣。

宁武关不只是一座关塞,其周围分布着很多堡垒,如宁武关以东的盘道梁堡,以北的黄花岭堡、神池堡、利民堡,西北的八角堡等,组成防御体系,共同拱卫宁武关。

1644年(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从西安出征,号称百万大军,计划取道山西,直捣京师。大顺军初期较顺利,所到之处几乎望风归降,许多地方只需传檄而定,然而在宁武关,遇到了硬茬。

山西镇三关总兵周遇吉在代州顽强抵抗,等到粮食吃光也没见到援军,只好兵退宁武关。李自成军随后杀到,却没信心拿下对手,准备放弃攻打宁武关,绕城而走,直取大同,尽快攻击京师皇城。

在军师的劝说下,以及怕被断后路,李自成返身南下,周遇吉用火器杀伤大顺军万人以上,又设计诱杀大顺军好几千人。大顺军奋战七昼夜,以惨重的代价击败夺下了宁武关。

周遇吉因寡不敌众,被擒住射杀,周遇吉的夫人刘氏率家人在总兵府的房屋上射杀大顺军,箭矢用尽就烧了总兵府,与山西镇宁武关共存亡。

李自成虽然强攻下宁武关,但宁武关军民的抵抗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他说:“如果明朝其他关镇都像宁武关这样抵抗,我们还有多少人够用的?不如返回陕西休整。”

此时意外发生了,大同总兵姜瓖突然投降李自成,大同是京师门户,李自成得到大同喜出望外。自宁武大战之后,大同、宣化、居庸关的三处守军,以及调去的援军,竟然全部不战而降。不到一个月,李自成就进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明朝灭亡。

李自成拿下京师后,感叹说:“如果各镇都像周遇吉那样,我岂能到此!”

如果大同镇和宣府镇的总兵都能像死守山西镇总兵周遇吉那样,顽强抵抗敌军,也许明朝不会亡于1644年,清军也不会轻易进入山海关,我国的历史也许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文:姜狼,著《五代十国风云录》《三国原来是这样》《血溅江东》《五朝宰相》《逐鹿天下》《柴荣是个好皇帝》等二十余部历史书籍,欢迎转载。

地图帝
左图右史,历史地理不分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