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至12月1日,共青团中央、中央社会工作部、民政部、水利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2024年集中交流活动。
经过组织申报、省级推报、资格审核、全国赛初评、全国赛终评、社会公示等环节,赛会全国组委会决定,授予“乡村π计划——数学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等151个项目“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授予“国能‘绿丝带’科技环保科普项目”等350个项目“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授予“潘庄社区‘乐享520’为老志愿服务项目”等500个项目“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获奖项目是各地区、各行业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的代表,在志愿性、实效性、专业性、创新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近期,我们将会对国赛获奖的部分优秀项目陆续进行展播,供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及青年志愿者朋友们交流、学习。
贡献志愿力量
创造美好生活
让我们一起看看
金奖项目的风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天山同语·民族同心
——四向奔赴助力乡村振兴
志愿服务项目
用青年的方式与行动
助力乡村振兴
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
侨务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始终与国家发展大局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当前,我国有6000多万海外侨胞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工作和生活,温州作为全国知名侨乡,更是有多达68.9万侨胞,他们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而作为下一代搭桥人的华人华侨儿童(侨宝),不仅是侨胞的心之所念,更是海内外交流的重要载体,是祖国发展的蓄势之花。
由于跨国文化冲击、家庭功能缺位和出国预期波动等种种因素,留守侨宝与族裔侨宝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家国文化认同感日趋薄弱这一共性问题。此外,他们被迫脱离父母臂膀而成长,独立面对风雨,急需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
2006年,一群来自温州大学法学院的年轻人发现了这些痛点问题,他们踊跃投身其中帮助留守侨宝与族裔侨宝,并在徐旭东老师的帮助下成立温州大学社会工作协会,在七都建立起浙江省第一个关爱侨宝基地。随后的十八年里,团队先后组织了78支服务队前往各个基地开展志愿服务,为侨宝体悟中华文化、增进血脉联系与家国情怀贡献青春力量。
十八年筚路蓝缕,团队设立了遍及温州、辐射浙闽粤的23个服务基地,与多个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及社区开展合作,成功动员社会各界关爱华侨子女,累计服务温州侨宝21万人次、惠及全国侨宝46万人次,侨宝的家国文化认同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针对帮扶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团队提出的有关建议被文成县政府采纳,也推动了国务院侨办出台关于华侨子女回国接受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确保侨宝在有序、公平、公正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时任中国侨联主席林军曾两次莅临营地并为团队题词:“温州大学关爱侨界儿童社会实践活动,为凝聚侨心有积极作用”,还有多位侨联主席陆续到访营地。团队还携侨宝亮相CCTV-4、中国华侨春晚等多家主流媒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在服务过程中,团队成员注重总结实践经验,递交多份资政报告,撰写多项专著、教材与论文,并参与多项软著的申请,致力于为更好地服务侨宝提供有力支撑。
更多精彩
来源:青春温州
【版权声明】 本文图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
责 编:宣传部
校 对:何家榆
初 审:贾宇宽
终 审:李沛昱
“风里雨里,我们在晋昱行公益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