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西幼|廉洁故事之《林伯渠:用一生铸就清廉丰碑》

文摘   2024-11-01 19:49   四川  

“慈蔼的眼睛上戴着一副眼镜,一只腿架已经断了,是用一根绳子系在耳朵上的”,描述的就是一生信仰坚定、艰苦奋斗、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林伯渠。“延安五老”之一的他,曾在日记中醒目地写下:“一、遵守党章党纪;二、戒骄傲自满;三、必须有系统地进行监督;四、加强马列思想教育。”这既是林伯渠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典范

“感于国内广大劳苦群众之受压迫”

林伯渠早年加入同盟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经李大钊、陈独秀介绍加入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他在填写履历表和回忆参加革命的历史时,曾多次提到,他是“感于国内广大劳苦群众之受压迫与受十月革命之影响”而参加中国共产党,这就是他对自己入党初心的解释

参与培育延安作风并坚持终生

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培育了延安作风,形成了延安精神,锻造出新的社会风尚,其思想精髓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平等民主、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作为那时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带头把边区建成执行中央决策的模范区。延安作风形成的关键是党的各级干部在各方面率先垂范。长征路上,年近半百的他有马不骑,一手提着马灯,一手拄着拐杖,打着绑腿,穿着草鞋,与红军战士一道行军跋涉,棍子、草鞋、粮袋、马灯和军包就是他的“五件宝”。作为红军总供给部长,他历尽艰辛筹粮筹款,为长征胜利提供了后勤保障,被称为“红色理财家”。为促进大生产,厉行节约,他带头制定“个人生产节约计划”,保证完成细粮二石,收集废纸,戒绝吸外来纸烟,棉衣、单衣、衬衣、鞋袜、被褥、手巾、肥皂完全不要公家供给。他自己过着简朴的生活,配发的衣被从不领,衣服打着多处补丁,系的裤带是麻绳,枕头是衣包书。他到基层视察,严格坚持“四不”准则(一不要搞组织迎送,二不要影响工作,三不要宴请送礼,四不要生活特殊),如有违背,他一是及时劝阻,二是对当事人予以严肃批评教育

“做什么都要靠自己奋斗”

林伯渠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几十年奔波不息,与子女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对子女们依然是严厉有加,言传身教。在日常生活中,林伯渠一贯公私分明,对子女的教育也尤其注意这一点。林伯渠的亲属曾连写6封信请求给孩子安排工作,他始终没有答应,并且其中一封来信的信封上还被标注了“不理”二字。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高干子弟不能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坚决杜绝特殊化,这是关系到党的形象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后代健康成长的大问题。”他时常教育子女不要有高人一等的想法,“做什么都要靠自己奋斗”,注重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杜绝特殊化的苗头。正是因为林伯渠的一贯严格要求,他的子女亲属从没有利用他的职务和影响谋取私利。

“党员之楷模,足以型后辈”是徐特立对他的称赞,林伯渠用一生践行“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的座右铭,以始终如一的言行阐释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貌

以上内容摘编自《中国纪检监察》、《红色家规》


往期回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自测题(第二期)


我校党委书记卢立武为师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喜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郭勇一行到我校走访调研并召开两校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项目工作推进会


来源 | 教育部微党建

排版 | 编辑部:何青林

责编 | 康昭霞

审核 | 吉好你布

终审 | 邹春芸




微博:西昌民族幼专官方微博

抖音:西昌民族幼专官方抖音号

投稿邮箱:2906038618@qq.com

策划出品:西昌民族幼专融媒体中心


分享、点赞、点亮在看

                           收藏美丽西幼

西昌民族幼专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宣传、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