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这群建筑,引起了美国情报局的注意

文化   2024-05-17 18:49   福建  

在我国东南部,有一群神秘的圆形建筑物。据说这些建筑物,在60多年前,曾被美国的情报局盯上过。当年,美国通过卫星侦查到我国的这群建筑物,误以为是核反应堆相关建筑。

这些形式别致的圆形建筑物是福建土楼。土楼民宅主要散布在福建龙岩的永定、武平、上杭,以及福建漳州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尤以永定、南靖较多。

福建土楼不单单是圆形,它还有很多其他造型,其中比较常见的造型有圆形、方形、交椅形和五凤楼形。

土楼的奇特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圆形或方形等造型,巨大的规模,更因其特有的建造形式。土楼使用的是未经烧制的土、木、石、竹等材料,利用的则是坚固的夯土墙体、木构架,穿斗式结构的建筑技术。福建土楼的建筑技术从宋元朝时期,开始形成,到了明清及民国时期才成熟。

在众多的福建土楼中,“岁数”最大的是龙岩永定的集庆楼。集庆楼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600岁,与北京故宫年龄相仿。集庆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两个环圆形楼组成,坐南朝北,共有四层,200多个房间。

一般来说,小一些的圆楼,会设有2座公共楼梯,大些的则设有4座楼梯,每层的环廊是相通的,方便相互走动。但集庆楼却是每户从1楼到4楼各自装有楼梯,而且每层的通道用木板隔开来。如此一来,72座楼梯,就把整座楼分为72个互不干扰的单元了。楼内有天井,可以用来蓄水,亦能储存大量粮食,宛如坚固的城堡。

另外,整座楼全部为木结构,且木结构间都靠榫头衔接,没有用过一枚铁钉。因而集庆楼被称为“楼梯蕞多、蕞奇特的土楼”。集庆楼在鼎盛时期,曾经住过50多户人家,300多个人。

2008年,福建土楼因其独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土楼的历史文化和历史上的几次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密切相关。

中原通常指黄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具体来说包括了现在的河南大部分地区、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的一部分地方。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原的范围也有所变化,但其核心区域始终是河南地区,尤其是以洛阳和开封为中心的地区。

历史上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主要有3次。第一次发生在西晋永嘉之乱后。公元4世纪,西晋王朝内部的八王之乱,引发五胡乱华,北方游牧民族侵入中原。随后,西晋都城洛阳失陷皇帝被俘,为了活命,西晋宗室和大批缙绅、士大夫,以及百姓都往相对安定的南方逃,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之后,这帮人在建康建立了一个新政权东晋,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这次的大规模南迁,不仅促成了东晋的建立,亦开启了南北朝的对峙局面。

第二次发生在安史之乱后,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天下,被各大藩镇控制,随后又发生了黄巢起义,中原战乱不断。大量百姓举家迁往相对和平的南方。

第三次则发生在靖难之变后,靖康之变中北宋的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被金人抓了去,北宋的都城汴梁也丢了,汴梁就是现在的开封。历史的轨迹又沿着西晋的路子,走了一段,大量中原汉人往南方逃,包括部分北宋宗室,随后,他们便又建立了一个新政权,史称南宋,都城在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杭州。

迁徙的过程跨越数个世纪,其中一部分移民经过长途跋涉,末了定居在了福建,并与当地百姓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讲客家话的客家民系和讲闽南话的福佬民系。

迁移群体有很强的宗族观念。福建土楼建筑不仅为了防小偷土匪、和台风、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更是为了保护家族、聚集家族力量。你见过哪种规模的福建土楼呢?我是历史当下,喜欢历史,抑或景点背后的人文历史故事就关注我。

历史当下
用大白话,根据朝代顺序,系统讲中国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