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襄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项目建设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高新区专场),高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今年以来该区项目建设情况。
△12月6日,全市“项目建设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高新区专场)举行。全媒体记者 李旭晖 摄
高新区是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科技进步“主引擎”、改革创新“主阵地”、对外开放“主窗口”、市域发展“主平台”、市级财力“主源泉”。今年以来,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项目建设年”部署,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至10月,该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2%;累计实现招商引资项目合同投资额1064.2亿元,同比增长64.87%,居全市前列。
扛起“六主”担当,奋力招商引资。改革招商体制,成立襄阳高新招商与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在全市率先实行招商引资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创新招商项目要素配置机制,搭建“引导+直投”“市场+政策”互补型产业基金框架;利用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四区”叠加政策红利,1至10月,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32个,百亿领航、十亿支撑、亿元聚集项目格局持续提升。
项目谋划更实,产业布局更优。构建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主攻方向的“1+2+N”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延链补链强链。东风轻型商用车智能化改造等15个重点技改项目助力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东风纳米新能源乘用车项目竣工投产,新石器慧通、九识等智能网联汽车项目签约,战略新兴产业不断集聚;华中地区最大仓储式数据中心——襄阳移动云计算中心建成,总投资65亿元的襄阳智算中心及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规划启动,数字经济发展支撑更加扎实。
项目加快落地,有效投资扩大。1至10月,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4个,同比增长42.2%,开工项目数量显著增长。1至10月,新入库项目70个,入库总投资179.8亿元,同比增长38.4%;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15个,总投资172.28亿元,入库项目总投资大幅提升。17个2024年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175.17亿元,开工率已达94.12%,累计完成投资84.3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61.1%,超时序进度77.8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锤炼务实作风,要素保障得力。严格落实抓项目促投资领导包保机制,通过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包保领导、一个专班、一个责任部门、一套推进方案、一张项目路线图“六个一”制度,项目建设实现能快则快、能开则开、能早则早。目前,包保在建重大项目47个、拟落地重大项目25个,一线办公协调解决问题32个。同时,向上争取项目12个,总投资38.1亿元,获批资金4.02亿元。
多举措提升招商效能
2024年,高新区通过完善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鼓励“全员招商”“全民招商”,持续掀起“大招商、招大商”工作热潮。
加大全员招商力度。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和各地各部门“一把手”带头走访企业,带头协调解决招商工作问题;全区党员干部不分一线二线,人人都是招商主体,引导群众、企业家等社会力量参与招商,形成政府企业一起上、干部群众一起上、专业部门和其他部门一起上的招商工作局面。
提升招商专业水平。修订《襄阳高新区加强招商引资项目闭环管理办法》《襄阳高新区招商引资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项目政策兑现流程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坚持链式思维,模块化、技术化拆解高新区八大主导产业,全面分析各产业链前沿、关键技术及关联企业,针对高新区缺失环节和短板弱项,明确120家目标企业,沿“链”招商。
不断拓宽招商渠道。靶向招商,紧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领域重点企业招商;乡情招商,建立完善襄阳籍在外成功人士信息库和企业家库,动员企业家回乡投资,促成一批项目签约落户;以商招商,梳理落户企业上下游目标企业,精准叩门招商,成功引进一批配套项目;活动招商,通过活动搭台,组织开展10余次产业推介、项目对接等境内外专题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参与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对接大湾区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大会等国家、省、市招商活动,现场签约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224亿元。
项目建设再提速 打造新的增长点
今年以来,高新区通过探索实施服务项目建设新机制,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一批新开工重大项目进入全面建设期,一批项目竣工发力成为新的增长点。
流程更“简”。探索项目建设“平行推进”联合保障机制,减少14项报建审批事项,简化规划、土地、环评、施工许可等关键环节审批手续,项目审批时限由19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实行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项目建设从申报到出件“一步到位”;实行单体竣工“提前验收”机制,对满足使用条件的部分建筑提前进行综合竣工验收,15家企业部分项目单体提前投入使用。
服务更“近”。持续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两跑一解”帮扶活动,1至10月,286名包保干部累计联系、走访企业1700余次,收集企业生产经营问题29个,解决25个;积极探索项目落地服务新体系、新机制、新模式,解决项目推进和企业发展问题。采取“临时措施+长期规划”相结合的方案,在最短时间内为回天新材建设项目增加一台变压器。组织银企对接会,促成3家公司与银行达成3500万元融资合作。
机制更“实”。落实项目包保机制,制定《高新区2024年重大项目包保清单》,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和各地各部门“一把手”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三率两量”调度机制,每月对项目开工率、纳统率、竣工率和项目建设用电量、用水量进行精准调度,不断加强要素服务保障;坚持定期“复盘”项目服务工作,完善配套机制,不断提高项目建设服务质效。
砥砺干部作风 加快项目建设
2024年,高新区始终坚持把重大项目作为“竞技场”“练兵场”,用重大项目砥砺干部作风,用优良作风加快项目建设。
以“作风大讨论”增强大抓项目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开展“作风转变促项目建设”主题大讨论,聚焦影响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作风问题,谈认识、找原因,探讨解决问题方法和实践路径;举办全区青年干部座谈会、镇办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高新区八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等,开门纳谏、凝聚共识;通过“以政务服务能力进阶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政策”等专题学习,提升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六类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促“六种意识”提升。聚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服务企业等领域,梳理出“敷衍应付、打折变通”“得过且过、躺平摆烂”“推诿扯皮、爱惜羽毛”等六个方面作风问题,建立“三张清单”,综合施策、靶向整治;通过学习讨论、问题纠治、服务助企、阳光问政、导向激励等方式,强化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大局意识、效率意识、精益意识、专业意识,形成全力以赴抓招商促投资、抓项目增后劲的浓厚氛围。
以“三督”机制强化跟踪督办。集结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力量,聚焦项目建设开展专项督查,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又查责任、查作风、查担当。对督查出来的问题,实行“一督提醒、二督约谈、三督问责”的督查工作机制,动态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逐项逐个销号整改,倒逼党员干部把心思集中在谋划项目上、把精力投入到建设项目上、把目标锁定在建成项目上。
来源:襄阳日报、襄宣在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