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术社
学术传播 × 知识共享
大学问在第一个五年,推出的“明清以来文史研究系列”,与方志远、李孝悌、范金民、巫仁恕、严志雄等学者携手,至今已出版13种图书。
其中《易代:侯岐曾和他的亲友们(修订本)》入选南方周末2020年度十大好书,《琐言赘语:明清以来的文化、城市与启蒙》入选第三届行读图书奖5月书榜,《恋恋红尘:明清江南的城市、欲望和生活》入选中信书店2022年中国古代史书单,《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更是上市3个多月,加印4次,入选多个图书榜单......
该系列图书口碑载道,人气盛鼎,收获了读者朋友的无数好评。
明清两朝处于早期全球化时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转折点,亦是现代中国的起点,其中蕴含无数重要问题,亟待解答。
在未来,大学问将持续深耕明清史,与中外学者携手,为大家呈现更多精彩内容。本次图书预告中,部分图书出版时间待定,书封待定,但不影响我们一睹为快。2024年即将收尾,新书还会远吗?
大学问Academics
/ 2024大学问年度学术出版论坛 /
大学问·明清以来文史研究系列
图书预告
🔥
2024大学问年度学术出版论坛
活动嘉宾图书预告一览
吴 琦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教材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
《漕运与中国社会》
吴琦 著
出版时间:2025年
本书为一部研究漕运与中国社会关系的学术著作。漕运是我国两千余年帝制王朝的生命线,也是经济资源的补给线。书稿将漕运作为一项社会性极强的经济活动来研究,着力于探讨漕运自身发展和中国社会各层面的关系,揭示漕运在中国封建社会所发挥的社会功能。作者从社会史的角度切入漕运研究,试图厘清漕运的理论界定,探讨漕运与王朝经济的发展、漕运与王朝政治、漕运与社会制衡、漕运与人文,以及漕运与传统社会的长期延续等一系列问题,进而说明漕运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对漕运的社会意义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性与机制。该书曾于1999年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陈宝良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明清史研究,著有《中国的社与会》《明代社会生活史》《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等专著10余种。
《清承明制:明清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
陈宝良 著
出版时间:2025年
本书聚焦明清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的主题,探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的内在规律。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从国家治理、制度溯源、社会群体三个层面切入,探讨了访察体制与地方治理、谣传与民间信息传播、好讼社会的形成、幕府人事制度、标兵与镖局的起源、会馆的起源及其功能演变、塾师的生存状态及其形象、无赖知识人的形象重构、佛教僧人的侠客化、尼姑的恋世情结及其世俗化等议题。尤其聚焦于“好讼”社会与清承明制,借此探究明清国家、社会、文化的变迁理路,进而厘定明清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多样性特点及其内在复杂性。
《斯文在兹:明代知识人画像》
陈宝良 著
出版时间:2025年
本书聚焦明代知识人这一群体,微观与宏观视野兼备,揭示其群体人格特征,进而厘定明代知识转型的典型表征。相对于其他朝代,明代有着较大的政治变动和社会变动,生活在这种激荡旋涡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认识所处环境的变化?他们想使中国发生怎样的变化,又作出了怎样的努力?作者选取乡先生、道学先生、文人、名士、山人、儒将、儒医、商士、匠人、阴阳先生、诗僧、女郎等各色知识人加以深度描摹,展示了明代从“士大夫”转向“知识人”,尤其是职业知识人崛起的典型表征,进而走进知识人的生活世界乃至心灵世界。
《朝闻夕死:明代士大夫的生命历程》
陈宝良 著
出版时间:待定
本书从生命史的视域,走进明代士大夫群体的生命世界。既有纵向的勾勒,从出生、启蒙、进学、中举、入仕、致仕乡居,考察士大夫的生命历程,进而从“前生”“后身”的角度重塑士大夫的生命前史与后史;又从生生不息、名利之辨、刚方圆融、情礼冲突等层面,揭示士大夫的生命理念、人生践履及其情感世界。本书聚焦于明代士大夫这一群体,借此揭示其群体人格特征,进而厘定明代士大夫及其社会文化的典型表征。本书是国家课题”明代知识转型与知识人社会“的研究成果之一。
《孔颜之乐: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陈宝良 著
出版时间:待定
本书是旧版的增订本。拟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通过思想与社会交互为用的研究,亦即从历史与社会的脉络去阐明明代士大夫阶层的知识与行动。这是一种精神史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考察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与政治、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游乐生活、人格志趣、借助清议而对朝政的批判精神、安身立命的人生态度以及人格上自我之拓展诸方面的探讨,揭示明代士大夫别具一格的精神世界,以及士大夫精神的近代转型,借此总结士人风骨的精神源头及其历史传承。
《发现“物理”:明代知识转型与知识人社会》
陈宝良 著
出版时间:待定
明代是知识转型的时期,一大表现是知识的内在转型,而从“性理之学”向“物理之学”的转向,更是知识近代转型的典型特征。本书以知识社会学、知识考古学为方法,从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转型、知识人话语之争、知识人社会的形成等层面,考察明代知识转型的内在理路及其特点,进而揭示从“士大夫社会”向“知识人社会”的转向。从而考察明代知识转型的一般特征,和国家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本书是国家课题”明代知识转型与知识人社会“的研究成果之一。
《四民之首:明代秀才的生活》
陈宝良 著
出版时间:待定
本书是旧版的增订本。秀才既是一种科名,又是“四民之首”,构成士大夫阶层的下层,且在地方社会扮演颇为重要的角色。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从学校与科举入手,考察秀才的产生、秀才在地方学校的肄业与考试,以及秀才如何步入仕途,旨在展示秀才在学校的生活世界。下编从社会的视角,考察失意科场或仕进无门的秀才的社会流动及其社会性动作,即他们在社会诸领域的活动,旨在揭示秀才流入社会之后的生活世界。这是一种制度史与社会生活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目的在于考察士大夫下层的生活与制度、社会之间的关系。
冯贤亮
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史、江南地区史、中国社会文化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出版有《近世江南的城乡社会》《河山有誓:明清之际江南士人的生活世界》《太湖平原的环境刻画与城乡变迁(1368-1912)》《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等著作。
《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
冯贤亮 著
出版时间:2025年
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环境史、社会史的角度对明清江南社会长期稳定的内在因素进行了全面考察,主要聚焦行政管理、地方防护、水利调控、灾害应变机制等方面,同时检视了中央王朝、地方政府和民间社会三者的互动关系,呈现社会控制在常态与变动环境下的运作模式。
大学问Academics
系列其他图书预告
#01
《风月秦淮:中国游里空间》
(日)大木康 著
出版时间:2026年
本书是一部聚焦明末清初南京秦淮地区的社会生活、文学活动的文化史研究著作。书稿以余怀《板桥杂记》、孔尚任《桃花扇》、冒襄《影梅庵忆语》为基础材料,就秦淮的历史、居民生活、士人的风雅活动等各种相关角度,解读这个特殊时空环境的文化。作者曾经实地造访秦淮,尝试在现代风景中发掘四百年前的文物风流。另外,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佐藤春夫等诸多日本文学名家,也都曾经倾心于南京秦淮的风情,创作出许多与秦淮相关的文学作品,书稿对此也做了详尽的介绍。
#02
《冒襄和〈影梅庵忆语〉》
(日)大木康 著
出版时间:2026年
本书是一部以明末遗民冒襄的生活、文学与思想为讨论对象的明清文学社会学研究著作。书稿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冒襄在江南地区进行的主要文学活动,如黄牡丹诗会、秦淮宴饮、水绘园戏剧活动等,为中心,对冒襄其人、创作、交友等进行了详细的考证;第二部分对冒襄悼念亡妾董小宛之作《影梅庵忆语》进行了扎实的校注,并在此基础上,考订爬梳冒襄与周边女性的交谊互动。书稿不仅展现了作为“明末四公子”的冒襄丰盈饱满的人生,也展现了晚明清初时期复杂多变的社会样貌。
#03
《“怀柔远人”与“坚船利炮”:中西视野下乾隆时期的澳门》
杨斌 著
出版时间:2025年
本书是一部聚焦明末清初南京秦淮地区的社会本书以乾隆时期的《澳门山水图》长卷为底色,参照同时期的西洋画,以中西视野下的澳门地图之对比,来揭示澳门在乾隆时期的不同形象和投射。并在这两幅图的基础上,结合此前此后特别是同时期的文献,截取澳门山水长卷所处的乾隆时期这个横切面,以“左图右史”的方式,对两幅图进行了“笺注”式的诠释和解读,试图勾勒出18世纪中期主权一统、夷人自治、海贸发达、华洋杂居的澳门社会。本书为理解澳门150年来作为中西交流枢纽之地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画面。
#04
《嵌生的市镇:晚明江南的地域结构与社会变迁》
杨茜 著
出版时间:2025年
本书是一部晚明江南市镇区域史著作。江南市镇是一种城市和村落共存的聚落形态,拥有具体的地理空间,但不是建制性的行政区域,市镇往往地跨若干乡、图,甚至州县,嵌生在县以下的基层结构中。在晚明江南地区,商业市镇的大规模生长发育是地域结构的一项重要特征,市镇在基层社会的形成,为晚明江南社会的变迁埋下了伏笔。本书“追踪”江南市镇从发育到繁荣的历程中与基层社会间的关系,从市镇生活群体、商业发展等层面,分析了嵌生于江南地域的市镇对原有社会结构的冲击,对江南地方社会历史演进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深入思考。
#05
《明初建筑与帝国设计》
(美)奥雷里亚·坎贝尔 著;石春让 译
出版时间:待定
本书从明朝永乐帝在位期间广布的建筑工程角度,来考察帝国的意识形态是如何在建筑空间中完成的。本书分析了包括紫禁城在内的永乐宫殿、以武当山道观建筑群、以藏传佛寺为代表的寺庙的选址、设计、建造和使用,分析了永乐帝利用建筑来巩固权威,并使他篡夺的权力合法化:通过他的建筑,永乐将自己与神相连接,与他的臣民相连接,并将帝国的影响在时空中扩展放大。本书是首部从西方视角研究中国帝王建筑工程的重要著作,得到了中国文化研究著名学者卜正民、当代中国物质文明史研究重要学者克雷格·克兰纳斯极力推荐。
#06
《从“分治”到“整合”:明清湘黔边墙演进与结构变迁》
陈文元 著
出版时间:2025年
本书以明清时期的湘黔边墙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明清湘黔边区边墙修筑前后的历史脉络与社会变迁。作者具体论述了明代湘黔边区与防治、明末修筑边墙与“围而治之”、清代重修边墙、清代边墙格局与湘黔边区治理结构演变等内容,探索传统中国地域民族社会的治理方式与运作模式,揭示边墙修筑前后的结构特征与社会影响,展现边疆/边缘地区与中央王朝从“差异认同”到“一体认同”的进程及其规律。
#07
《山林水火:明清中国的生态、环境与社会》
邱仲麟 著
出版时间:2025年
本书是一部讨论明清时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的史学著作。作者将本书依次划分为“山林”“雨、水与冰”“火与燃料”及“其他”四个主题,集中讨论明清时期的山林开发、水灾治理措施、冰鲜渔业、煤炭的开发与利用、生活环境等面向。作者利用丰富的史料文献,分析和探索了生态、环境对人与社会的影响机制,揭示人、社会、环境三者的互动关系,展现了一段明清时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影响、互为依赖的生态史。
#08
《清代的婚姻与秩序》
郭松义 著
出版时间:2025年
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清代婚姻与社会的学术著作。作者采用历史学、社会学的考订分析、个案研究、抽样统计等方法,借助伦理学、心理学的研究理论,使用了统计学量化处理的手段,汇集了方志、族谱、年谱、档案等前人未经采用的历史资料,对清代婚姻关系作了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全面的研究与考察。内容涉及婚姻地域圈、婚姻社会圈、婚龄、童养媳、入赘婚、妾、节烈妇女和贞女、妇女再嫁等问题。论述全面、资料丰厚,是一部富有创见的高质量专著。
#09
《黄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暂定)
麦思杰 著
出版时间:2026年
本书是以明清以来广西西江流域社会经济史为研究对象的微观史著作。本书所讨论的黄姚街位于广西昭平县东部,是迄今为止广西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黄姚民间文献丰富,与重大历史问题关联紧密,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人类学田野考察点。作者从黄姚的微观研究出发,通过发掘大量民间文献、百姓口述历史记忆等,讨论自晚明万历府江大征至民国时期桂东地区社会变迁,呈现地域社会及重大历史事件下的民众日常生活风貌。借助黄姚街历史的长时段重构,本书试图厘清晚明以降府江流域的民众如何运用各种政治、经济及文化手段来应付各种大历史问题。
#10
《戏外之戏:清中晚期京城的戏园文化与梨园私寓制》
吴存存 著
出版时间:2025年
本书是一部全面探讨清代京城戏园文化与私寓制文化的专著。从乾隆后期开始,京城逐渐流行一种与男风密切关联的戏园文化,不仅包括舞台表演,也涉及演员、戏班、戏园、观众、梨园花谱、梨园私寓,甚至周边的酒楼饭庄等多种因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都市公共娱乐空间,其中,私寓制对这种戏园文化起了最直接也最深远的影响。本书通过大量的史料、笔记、文学作品等原始材料,考察私寓制与传统的娼优并提文化观念的联系及其在当时戏园文化中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探索中国清代大众娱乐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和特点,并反思中国古代社会的流行文化与性爱及与现代性的联系。
#11
《王学体悟录》
方志远 著
出版时间:待定
本书是作者解读王阳明、阳明心学,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学术、对史学研究方法的认识的作品结集,对王阳明的生平做了概括性介绍,纠正了若干史籍记载及后人研究的史实错误,对王阳明心学做了简洁易懂又鞭辟入里的分析,对流行的“王学三大学”进行了澄清。同时,对于学术思维的本质特征、史学研究的一般性规律,也做了合乎逻辑的解说。
#12
《明清江右商帮与地域社会》
方志远 著
出版时间:待定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地域性商人,江右商即其中之一。本书梳理了江右商帮发展与地域文化发展的关系,着重探讨了江右商活动的状况、商帮社会构成、资本来源、经营方式、经营观念、商事诉讼等内容,有助于全面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和商业资本状况,把握明清时期江右自然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
#13
《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
方志远 著
出版时间:待定
本书是一部全面探讨清代京城戏园文化与私寓制文化的专著。从乾隆后期开始,京城逐渐流行一种与男风密切关联的戏园文化,不仅包括舞台表演,也涉及演员、戏班、戏园、观众、梨园花谱、梨园私寓,甚至周边的酒楼饭庄等多种因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都市公共娱乐空间,其中,私寓制对这种戏园文化起了最直接也最深远的影响。本书通过大量的史料、笔记、文学作品等原始材料,考察私寓制与传统的娼优并提文化观念的联系及其在当时戏园文化中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探索中国清代大众娱乐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和特点,并反思中国古代社会的流行文化与性爱及与现代性的联系。
#14
《明朝的拐点:万历一朝》
方志远 著
出版时间:待定
明神宗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学界曾有观点认为:明之亡,实亡于万历。万历一朝是如何成为明朝国运拐点的?本书以故事性、趣味性却又不乏学术品位与深度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本应有所作为却乏善可陈的皇帝及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呈现出万历年间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张居正、申时行等重臣,胡应麟、乐新炉等山人,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李卓吾、何心隐等异端,王世贞、汤显祖等文人,王朝佐、葛成等义士。通过对万历一朝兴亡得失的探究,揭示明朝国运转变的历史根源。
#15
《书缘眼福心安处》
王振忠 著
出版时间:待定
本书系一部关于徽学研究和明清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札记作品,通过作者近年来在海内外访学、得书和思考的经历,从所见稀见徽州契约文书等材料出发,以札记随笔的形式,揭示明清时期社会文化的多面性,着重聚焦有关徽学研究的相关课题。书中所论,涵盖徽州地区的传统习俗与社会生活,还涉及文化仪式、女性祠堂、士商关系等多重面向。作者通过对徽州文化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的丰富面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窗口。
大学问Academics
本文来源:大学问Academics,版权属于原作者(机构),仅用于学术分享
人文学术社
(ID:Aca-history)
9.1万+文史学人都在关注
新书推荐×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请联系管理员
微信号:xueshujun2020
(请备注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