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海外华人研究》(第八辑)出版(附投稿方式)

学术   2024-11-18 16:39   广东  

人文学术社

学术传播 × 知识共享

本文转自:全球华人创新研究室


前言


《海外华人研究》是由暨南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研究院主编的专业学术出版物,始终强调海外华人研究的“世界性”和多学科性,研究涵盖华侨、华人、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等相关的研究领域。论文作者来自全球不同国家,旨在为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海外华人研究》收录精选具有原创性、严谨性的学术论文和书评,包括:从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人口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对当代海外华人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涉及海外华人社会、民族、宗教、妇女问题、华人家庭代际关系、华人饮食习惯、华商以及华人政治参与等不同主题;从 当代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视角来研究侨乡、中国侨务政策等方面的文章。此外,也会针对特定主题出版。

《海外华人研究(第八辑)》共包括六篇论文、两篇书评。在论文部分,新加坡国立大学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张仕隽对19世纪新加坡和槟榔屿两地的潮人移民结社的经验做比较性的分析,深化了新马潮人的方言族群研究。广州大典研究中心文献调研员黎俊忻解读了北狮活动在新马地区的传播,探讨本地华人利用本地材料,不断吸收和改造北狮技艺,使这一文化与华人的身份认同和国族建构同步一致。暨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主任王华聚焦于一张美国波士顿致公堂票布,该史料佐证了致公堂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认同,是海内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表征。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在站博士后周莎探究了20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华人女性移民大幅度增长的动因,利用档案史料、口述历史和出版物,重构中国香港、东南亚和中国内地的女性移民英国的时代背景。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李志贤对新加坡潮侨起源的各种说法做出分析和辨正,指出潮州族群何时定居新加坡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王苍柏教授、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原副研究员黄静的论文主要探讨了20世纪50年代从印度尼西亚“回归”的华侨女性背后的性别动机。

在书评部分,新加坡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研究员林佳淳点评了谢明达著作《离散法缘:横跨南海之佛教及其现代主义》,对著作重要观点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继续探索的课题,例如中国与东南亚僧侣互动对中国佛教和现代化的影响。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在读博士李朋飞点评了黄裕端的《19世纪槟城华商五大姓的崛起与没落》,重点分析了论著对东南亚华人经济史的贡献。

目录



欢迎中青年学者投稿

邮箱:ocor@jnu.edu.cn


【整理:倍瑜】

【审核:倍瑜】

【编辑:鎏灿】


往期推荐


1 学术动态|超越桥梁:华人商会社团在中国对东南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角色作用

2 学术动态|暨南大学张倍瑜:《在根与路之间:联合国非遗视角下新加坡与泉州的南音遗产化》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globalchinese_lab@163.com









END









人文学术社
(ID:Aca-history)


9.2万+文史学人都在关注

新书推荐×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请联系管理员

微信号:xueshujun2020

(请备注来意)

往期精选

[1]人文社科本硕博可投期刊(含C刊)简介及发文特点

[2]人文社科可用数据库简介及使用指南(含数字人文)

[3]王笛 桑兵 葛剑雄 罗志田 仲伟民 仇鹿鸣 等谈论文写作

[4]历史学各领域推荐阅读书目及北大史学名师教学大纲

人文学术社
史学领域热门公号。推书或者作者想出书,可关注公号后私信洽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