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回顾 | 第四届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论坛精彩纪实

学术   2024-10-31 22:01   北京  


导语:

2024年10月26日,第四届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论坛暨劳模工匠创新交流活动在北京校区举行。本届论坛召开在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之际,以 “激发劳模工匠创新活力,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邀请全总政策专家、各级工会代表、企业代表、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高校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参与,汇聚思想、分享交流,积极发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作用,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高峰论坛

高屋建瓴,启智创新

主题


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特色,各界学者交流研讨如何促进工会、企业、人才、院校、创新工作室交流合作,应对全球挑战,解决“卡脖子”问题,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主旨发言一:《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如何解决瓶颈难题,做好持续创新的表率》

宁允展,“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宁允展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报告主要围绕大国工匠责任使命、创新工作室作用发挥、基于生产现场的持续创新攻关、融入产改等方面分享了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通过运用高超技能和先进操作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思考。报告提到创新工作室持续创新的动力源自校企合作提升创新人才培养,主要讲述了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劳模攻坚的创新能力。通过与高等学府的实习生形成合作型的新型师徒关系,共同开发课题。同时,还强调了理论学习、互相学习、共同研发做课题等方面的重要性。未来,工作室将围绕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攻关,培养解决作业现场问题的能手,加速成果转换,实现创效目标。


主旨发言二:《劳模工匠创新能力培养的底层逻辑及高校何为》

张忠义,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政府和企业人才学习中心主任

报告围绕大工匠能力模型的构建与演化,主要讲述了从19位访谈对象中提炼出的能力模型。在劳模工匠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重点发力的地方是攻克难题、精益求精和新时代的责任。此外,还提到了第一性原理在创新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激发劳模工匠身上追求原始特色的能力。

围绕创新思维与大国工匠人才培养主要探讨了创新思维在学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产业工人身上的创新要素。强调了系统思维、跨界融合、团队学习等方法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同时,提到了人工智能在高校和科研端的重要性,以及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他呼吁高校要积极参与到劳模工匠人才培育工作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主旨发言三:《工会院校如何铸好“工字特色”,推动创新工作室创新案例研究》

王明哲,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院副院长

报告讲述了工会系统的高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工匠人才培养和劳模工匠创新生态体系打造方面所做的探索。强调了创新工作室在职工队伍稳定和技术技能提升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原则来推动创新工作。

在创新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方面,报告提出要建立创新工作室数字地图实现全面管理、精准预测。分享了聚焦产业链专注两个组织的模型,专注两类人群: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和班组长。分享了企业创新案例——构建金字塔结构的创新体系,包括中心院创新中心、分公司子公司、专业部门和专业院、职工创新小组等。提出以创新工作室为核心,汇聚各类高效力量,聚焦产业链,专注班组和创新工作室两个组织,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实践研讨

躬身实践,引领创新

主题


邀请各级工会组织分享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新案例,来自各个领域不同地域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大国工匠分享他们领衔的创新工作室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方面开展的探索实践和有益经验,主要聚焦如何通过创新工作室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主旨发言一:《系统推进建设强化传承创新 持续夯实企业基层创新底蕴》


刘智,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

报告介绍了中国中车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公司的主要发展格局。工会组织在推动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具有独特的群众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强创新工作室建设是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中国高铁工人队伍的有力抓手,更是让产业工人体现价值、展示尊严、获得尊重的有效方式。报告围绕“四个坚持”即:坚持“顶层设计+联动实施”形成工作合力、坚持“攻克难题+人材育成”实现双重目标、坚持“普遍提升+标杆引领”优化持续提升、坚持“增强三性+系统提升”确保发展动能等四方面介绍了中国中车在发展建设方面的经验。


主旨发言二:《党政工企协同发力,在重点产业链组建劳模工匠人才创新联盟、推进协同创新》


韩兵:淄博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二级调研员

报告分享了淄博市在重点产业链组建劳模工匠创新联盟的经验,强调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融入全市产业发展大局,强化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组织链、服务链“双链融入”,在20条市级重点产业链分链条组建劳模工匠人才创新联盟,促进技能人才等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链集聚,激发了职工创新创效的“链式反应”。

围绕产业链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报告主要讲述了淄博市在产业创新发展方面的做法。通过培育技能为基础,依托六所职业技术院校成立了劳模工匠学院,以培养产业链实用型技术人才。通过构建产业链技能人才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创新联盟,通过设立盟主企业和召集人,以及联盟秘书处等方式,推动联盟的运行。


主旨发言三:《五“力”联“发” 培育创新工作室创新动能》

于瑞国,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发展部副部长、二级调研员

报告介绍了北京市总工会从2009年起在全市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动员和支持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作为领军人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带领职工团队围绕生产一线难题开展技术攻关的经验。

围绕创新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实践,主要讲述了从引领力、组织力、保障力、整合力、应用力等“五力”为着力点,集聚和培育职工创新动能,推动创新工作室高质量建设。主要的经验做法有:将创新工作室打造为去行政化、开放的创新平台;为工作室建章立制,做到政策引领;加强创新工作室的动态管理和复评审核;加大经费保障;推进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开展区域内创新工作室的成果交流活动等。


主旨发言四:《打造“一体两翼三维”模式 高水平建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赋能新质生产力》


鲍明凌,烟台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报告分享了烟台市总工会坚持“一体两翼三维”战略模式,具体来说就是自上而下合力创建工作室、内育外引壮大工作室人才队伍、跨域驱动激发工作室创新效能,打造高质量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体系。报告提到,高水平建设创新工作室,必须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打造一支符合产业特点、富于创新活力、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团队,要突出强调工作室的展示性、实用性、独特性和创新性。引导鼓励各区市、各产业、大企业根据各自实际,分级分类制定创建标准,为创新工作室创建管理和作用发挥搭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标准体系。




研讨小结

胡晓亮,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劳模管理处处长

《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报告介绍了全国总工会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作用发挥搭建平台创新机制的一系列的举措。未来劳模工匠工作室建设的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要发挥好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攻关职能,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二是要发挥好创新工作室传承技能、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三是要发挥创新工作室弘扬三个精神、示范引领广大职工群众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四要发挥好创新工作室联盟作用加强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环节由我校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李洪坚、窦学伟老师作为主持领谈人,邀请首钢技术研究院用户技术研究所焊工刘宏、中国通号西安工业集团电器车间调整班班长柯晓宾、国电投山东核电公司高级工程师刘伟、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能专家梁永昌、山东港口烟台港股份有限公司流机队轮胎吊司机梁洁等五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进行交流分享。

    圆桌论坛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创新创效活动中技术人员与技能工人的关系,二是创新工作室如何结合新技术(如数智化、机器人等)推动创新创效活动开展。在讨论中提出,职工创新创新人人应为、人人可为,小改善的成本低,但创效不见得差,关键看是否实用;“五小”创新是各类产品和技术准备后的延伸活动,突出实际、实用、实效,是员工充分展示个人才能和在企业建功立业的有效途径,也是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自觉行动;技术人员与技能工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相互补充、互相促进。创新工作室成员应当主动学习,积极开展数字化、机器人技术培训,将新技术融入到创新创效实践中。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建立新技术应用平台、建立内部的数据系统、开展跨领域合作交流、参加相关行业技术展会、技术论坛等。


总结评议


姜文良,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副部长


协同各方力量,推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第二十条提出: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青创先锋工作室等平台建设;推动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加强创新工作室建设;鼓励发展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姜文良部长在报告中指出,《意见》的出台,也是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必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承载着重要使命任务,要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现主要目标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本次论坛围绕“激发劳模工匠创新活力,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贴切。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也是《意见》的改革部署。鼓励产业工人立足工作岗位、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广泛开展面向生产全过程的技术革新、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创造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完善发挥企业班组作用的制度。引导和支持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参与重大技术革新、科技攻关项目,是深入推进产改的重要举措。未来全总将协同各方力量,从制度、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对创新工作室的建设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将乘着产改的春风,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蓬勃壮大,汇聚更多的劳模工匠和产业工人建功立业。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学院
发布劳模学院新闻资讯、通知公告、劳模风采等信息,打造劳动模范学习、交流、融合、互助的一体化综合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