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特殊的模拟游戏,帮助“星星的孩子”打开心门

政务   2024-10-14 12:08   广东  
“小宝宝,摇呀摇……”近日,在潮州市湘桥区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点内,一场特殊的亲子活动在此开展。一群“星星的孩子”在家长的协助下,模拟父母抱起婴儿的样子,将亲手制作的“襁褓娃娃”抱在怀中,认识和体验不同角色的行为和情感特征。

孤独症儿童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创作。

这是湘桥区残联结合“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展的活动,通过亲子协同制作“襁褓娃娃”手工的形式,提高家长的陪伴意识,增强“星星”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在互动游戏中帮助他们打开心门。

亲子协作制作“襁褓娃娃”。

孤独症儿童将“襁褓娃娃”抱在怀中。

活动上,孩子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拿起画笔在彩纸上勾勒出娃娃的五官形状,再搭配上合适的发型,最后用双面胶带固定布条与纸片,一个个各具特色的“襁褓娃娃”制作完成。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们学会了抱起娃娃的正确姿势,他们用双手充当摇篮,像父母一样轻轻摇着怀里的“娃娃”。


孤独症,又称孤独性障碍等,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等心理发育障碍,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患者常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孤独症的治疗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

亲子作品。


“孤独症儿童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社会共同给予关心与帮助,而且越早介入越好。”湘桥区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点负责人石瑞燕介绍,0到6岁是干预治疗孤独症儿童的最佳时期,介入时间过晚会加大后续康复训练的难度。


她认为,针对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需要加大科普和宣传力度,帮助家长们及时发现孩子出现孤独症的症状,提早介入帮助孩子做康复训练。同时,发挥社会帮扶力量为“星星”孩子提供康复治疗,给予“星星”家长们更多的支持与希望。

活动现场。


“今天的活动很有意义,可以帮助孩子协调手部和脑部活动,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手工,帮助让孩子适应集体。”孤独症儿童妈妈章冬燕说。另一位孤独症儿童妈妈卢塨娜表示,参加这个活动促进了“星星”家长间的交流,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可以多方面去帮助孩子成长。


据介绍,湘桥区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点设置有孤独症儿童一对一训练治疗室、集体学习教室、感统训练室和家长辅导交流室等。湘桥辖区内符合条件的0至6周岁孤独症儿童均可申请享受免费康复服务。

湘桥区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点。


近年来,湘桥区依托孤独症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点,不断提升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水平,及时转介孤独症儿童到专业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并进行资金救助,使他们在黄金康复期能接受专业的抢救性康复训练,减轻孤独症儿童家庭压力。


湘桥区残联表示,将践行“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的理念,积极建设社会重视孤独症服务体系与关爱体系,切实解决孤独症群体和家庭的急难愁盼问题,让每一个“来自星星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家庭和社会更多的关爱。



来源:南方+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文明潮州”微信公

文明潮州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