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er去哪儿|姚昕滢:勇敢尝试,是自信循环的开端

文摘   2024-05-08 10:56   北京  

UC Club 2024年夏会员专访第一弹 


 姚昕滢 

2023年秋季会员

2020级艺术学院创意传播实验班专业

曾获两次国家奖学金

曾交换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

曾实习于腾讯等

研究生就读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财经传媒项目



科研:请尽早勇敢地启程


我知道我不是那种第一次就会成功、有很多天赋的人,很多过往的经历让我了解自己一定要失败好几次、好多次才会大概知道怎么能完成一件事。在两段极亮眼的科研成绩背后,姚昕滢这样描述自己的心路历程。


抱持这一贯的信念,直面未知所能感知到的反而更多是一种勇气与启动时刻的势能。她在大一时就开始不断地探索科研,两次小创是起点,虽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对科研持续的投入悄无声息地为昕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此后不久,她加入新闻学院教授的研究团队,与团队成员依托数字鸿沟理论,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深度探讨农村信息权贫困的原因。此前积累的经验不早也不晚,在这个契机下快速滚动,昕滢迎来个人科研的飞速成长,而以此为话题的“案例中国”项目,最终获得北京市级良好结项。


在此之后,昕滢抓住课程作业中的思考契机,沉潜于科研思维的训练,最终在大二下时选择聚焦智联时代银发群体的“数字化生存”困境问题,以此为主题申报2022年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并于2023年初获国家级良好结项。她认为,科研的图景是在一步一步的尝试中逐渐拼凑整合的;即便是失败,也能带来知识增量,而持续的积累总能在未来一个特定的节点给以惊喜的回馈。不要怕折腾、不要担心没有准备好而不敢前行,尽早尝试、尽早犯错误,请多思考多复盘。



交换:停下来,想一想再走


昕滢在大三时决定前往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交换。彼时,在保研迫近的节点稍显疲惫,长远目标的不清晰使她警惕于生活的无意义感。正好,交换的历程似乎为她展开了一个平行宇宙:迥然于原本生活轨迹的空间,伴随着陌生的人群和环境,原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取而代之的是自省和对话自然的发生,是自身经历的凝视。这是一个弥足珍贵的、能停下来好好思考的机会


她说,相比于到国外开阔眼界、体味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之外,更大的收获是结识了同为出国交换的朋友而其中影响最大的目前UC的会员和副主席邵杭奕。


昕滢回忆了两个记忆犹新的片段,第一段是UCD宿舍公共空间的对话。“那时我正在为保研而焦虑无措,吃完饭之后我们就坐在沙发上,我与小我一届但是思维广度深度以及敏感度明显可以引领我的杭奕,谈我大学生活贯穿的无意义、叙事能力的欠缺导致幸福感缺失。”二人探讨了空心病,这种看似在完成任务、有追求、很忙碌,实则可能缺乏一种意义的支撑。杭奕指出“不要局限在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而同样去思考能做什么,能为世界和周围带来什么”,昕滢坦言道,“这对我而言不仅是心灵的安慰感,更是对难以描述且一直被尝试忽视的问题的正面讨论”“对话的结果不一定能讨论出答案,但对话的主题本身就让人感到被理解和宽慰。”而这种对话其实时常发生。


另一个场景关于追逐公交车。昕滢说,自己独自一人时是不会追逐早她一步进站的公交车的。但是每一次和她一起坐公交车,这种情况下便只得跟着她跑起来,不管上车的地点距离有多远、不管车是不是已经到达一段时间。“某次气喘吁吁上车后,我就很想问她怎么每次都跑。当时她看着我说:‘试试呗,不试怎么知道。’”昕滢说,这句话看似很平常,但夹杂着跑步后头脑清醒及赶上公交的安定感等种种体验,这使得她在之后投递项目以及面临新挑战时,总是会想起两人在都柏林的冷风中狂奔着惊险地上一辆公交车之后,杭奕笑着说这句话的场景。


“后来我想,很多事都是这样,你放弃的时候,已经有人先去试了试。不管事情最后有没有做成,行动力触达每一个可能之后获得的反馈,本身就带来很多信息增量。即使车没有追上,但是她知道了什么速度、什么情况下车是追不上的,更何况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气喘吁吁逃命一般地上了公交车。”勇敢尝试——收获失败亦或成功的经验和成长——更有勇气尝试,这形成了昕滢重要的自信来源的循环。面对大学生活的诸多挑战,最难也是最有勇气的,往往就是迈出第一步。




泛商科与U家:多尝试、不设限,总有一个袋子适合你



昕滢谈及脱口秀演员李雪琴的访谈片段:东北的家庭可能有一个捡塑料袋的习惯,各种各样的袋子舍不得扔,都存在一个柜子里;当有一天你不知道用什么袋子去装东西的时候,打开柜子,总有一个袋子适合你


大一一开学,为了弥补自己高考时错失梦校的遗憾,同时结合对视听领域的兴趣,昕滢参加了广告学-新媒体交叉领域的创意传播实验班的选拔,进入交叉领域探索。本科期间,结合课堂和自学,又穿梭于人大与其他学校的相关讲座会场,逐渐地,“我发现相较于本专业,自己更喜欢新闻传播门类,于是可以说跨专业这个想法很早便萌生于我心里。”


昕滢希望从设计专业保研至新闻专业,本身已是一个跨越;此后她了解到财经传媒项目,也很是心动:“我在探索新传领域时充满兴趣,那接触商科的知识会不会也让我认识和理解世界多一种可能呢?”抱持着多尝试、不设限的想法,她着手了解和准备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财经传媒项目,彼时距离参加面试仅有20余天的时间。


由于项目预推免的招收比例是3/30,她笑称“在收到offer邮件之前一直提心吊胆”,甚至认真想过考研汇丰财经传媒项目的事宜,“非常幸运,最终能收获预想之外的offer。”

因此,与泛商科的结缘,其实缘于昕滢始终探索的勇气和热情。而这样冥冥之中的缘分又在U家继续生根发芽。

昕滢确定拿到北大汇丰商学院的offer之后,希望了解商科更多领域的资讯,“在了解我的需求后,杭奕推荐我加入UC,从而增加在商科领域的connection,于是我鼓起勇气尝试投递。”回忆起最开始参加的群面,昕滢很感谢在场的两位评委吴琦乐和王姿的鼓励:“让我在踏入新领域的最初时刻感受到温暖和帮助,削减了不安和无措的感觉。”最终单面的过程中,温柔而耀眼、专业而谦和的主席团成员也让她记忆犹新。


在整个面试准备的过程中,昕滢印象最深的还是杭奕:“她是宛如mentor的存在,为我详细介绍了UC以及面试的流程。”而昕滢在UC的mentor葸洋洋师姐也就读于北京大学汇丰财经传媒项目,对于昕滢提出的问题,不管多晚都会事无巨细地回复,“这使得我在入学之前就对汇丰有了不少了解。”


谈及U家,昕滢略带遗憾:“很可惜,是大四才加入的U家,和U家成员的联系也大多是在杭奕和葸洋洋师姐之间。”但即便是在不长的时间里,U家带给昕滢的回忆却是温暖绵长的。




访谈&文字 | 周恬冰、陈绮玥

图片|姚昕滢

联合利华人大俱乐部
联合利华人大俱乐部(UC)官方微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