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对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作出系统部署,强调“要健全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深刻阐明了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的科学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把“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并就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具体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法规制度轨道上向纵深发展。
把握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健全制度体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
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要深刻领会健全制度体系的极端重要性,把制度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突出位置,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制度支撑。
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与党的奋斗历程相伴相随、与党的事业同向同行,党的制度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点到面、由面到体,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制定修订的党内法规占现行有效党内法规的比例超过70%,开辟了新时代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新境界。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政党像我们党这样,拥有这么严密、完善的制度体系,这是百年大党历经千锤百炼而风华正茂的独特密码。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迫切需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特别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这艘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关键要把党建设好建设强。这迫切需要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更好地以“中国共产党之治”引领保障“中国之治”。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我们党是一个拥有9918.5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要始终保持大的样子、破解大的难题、彰显大的风范、形成大的优势,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关键靠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只有把制度问题解决好,让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落实重点任务,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中不断健全制度体系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也是健全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的重要抓手。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健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首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健全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全面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等组织制度,完善党在各类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的制度,确保党的领导全面覆盖、一贯到底。
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持续深挖理论和实践“富矿”,用好主题教室,精心开发精品课程、特色教材,串点成线建设一批精品教学路线,形成特色鲜明又极具穿透力感染力的教学矩阵,着力把福建打造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实践高地。紧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新福建宏伟蓝图和“四个更大”重要要求,结合省委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完善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健全理论学习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的实际成果。
健全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制度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持续在优化干部选育管用上下功夫,不断完善选贤任能制度。着眼解决“选什么人”的问题,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始终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眼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的问题,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深化市县党政正职离任交接清单制度,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让敢闯敢干、善谋会干成为福建党员干部的鲜明标识。着眼解决“如何有效管理”的问题,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制度体系,研究制定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具体措施,保持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任职稳定,把从严管理干部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
健全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制度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聚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健全科学严密的组织制度,不断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着力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落实“四下基层”制度,优化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等选派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深化跨村联建措施,健全以组织联建带动产业联创、乡村振兴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深化近邻党建工作,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持续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着力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积极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加快构建统得起、兜得住、管得好的党建工作格局。着力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规范和管理党员网络言行,使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
健全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制度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伟大奋斗中来。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破除制约人才创新创造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把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科技竞争优势。完善人才平台建设协同推进机制,支持福州、厦门对标一流建设高水平引才聚才平台,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人才平台建设探索实践,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等布局一体落实。完善高水平人才引育机制,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培养引进一批引领性、支撑力强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培养机制,加大引进海外优秀青年人才的力度,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抓创新不问出身,持续开展唯“帽子”问题治理,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让福建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的热土。
运用科学方法,不断提高制度体系建设的整体效能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新征程上健全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性认识,以科学方法提升制度体系建设整体效能。
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守正就是坚守真理、坚守正道,是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创新就是勇于探索、敢为人先,是制度体系建设的动力源泉。全面从严治党政治性、原则性强,推进制度体系建设,首先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更加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更加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更加有利于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同时,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根据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用新的思路、举措、办法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
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制度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协同性要求更高,必须把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统筹起来,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管党治党的新要求,自觉把制度建设放在党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精准定位,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改革没有现成方案,特别是一些“深水区”的改革更是没有样板可循,需要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获得真知。必须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及时将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使各项制度更加符合基层期盼、实际需要。
坚持系统集成与改革攻坚相结合。全面从严治党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加之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多元,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往往难以奏效,必须坚持整体推进,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使制度建设与管党治党需要相适应、与党的各项建设相配套。健全制度体系千头万绪,必须抓住“牛鼻子”进行改革攻坚,强化问题导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坚持完善制度与强化执行相结合。健全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质量是关键。对改革任务要明确目标要求、建立推进机制,力争使每一项改革都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推进改革,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成效。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必须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推进落实机制,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制度执行,切实把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END-
编辑:李锦阜
二审:田 芳
三审:石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