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歙县“浙西皖南·风情穿越”县域风貌区由临安区清凉峰镇、龙岗镇和歙县三阳镇联合创建。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风貌区以“自然、传统、现代、和谐”八字方针为指引,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打破区域壁垒,强化浙皖合作帮促,聚焦民生实事,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理念,探索跨省共富集群新路径,推动两地三镇优势互补,在党建人才、产业品牌、生态环境、风貌设施、文化旅游等方面高频“同框”,打造跨省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和新安山居图携手奔富的县域样板区,将风貌区建设成果真正转化为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图景。
生态优先,守护绿色家园。风貌区创建始终以生态保护为基石。两地三镇紧密合作,在保持风貌区自然山水格局基础上,共同签订一系列生态保护协议,携手开展23次生态共护行动。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昌西溪综合整治、金石河道整治提升等工程,改造娘娘畈高标准农田,开展新都村、颊口村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保护利用三阳梯田,发挥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合力筑牢浙皖生态屏障。
作为两省边际门户的昱岭关,深挖其历史文化价值,重点实施昱岭关环境提升工程。投入150万元对周边环境进行绿化提升、平整、标识增设等一系列改造,在保留文物本体历史韵味的同时,让古老的关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沿线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从杆线治理到村道建设,从文物修缮到标识完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对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尊重,共同勾画浙皖门户新画卷。
文旅融合,推动产业振兴。两地三镇依托丰富的徽文化与吴越文化底蕴,举办各类精彩纷呈的活动,歙县非遗民俗文化周、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大型庆典,以及红色金石研学、杨溪村“忠孝学堂”研学等特色活动,吸引无数游客纷至沓来,让文化在传承中绽放出新的光彩,也为当地文旅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山核桃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承载着独特的地方文化。开杆节、文化节、坚果大会等活动热闹非凡,白露开杆等习俗深入人心。同时,“昌化石雕”“大方茶”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丰富产业内涵。龙岗镇的坚果加工产业蓬勃发展,企业林立且增速强劲;清凉峰镇与三阳镇合作的山核桃蒲壳活性炭生产基地,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龙岗镇精心构建的“北菜南粮中坚果”产业格局,以及清凉峰镇农业全产业链优势的打造,还有三阳镇大方茶振兴行动的推进,共同推动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让绿水青山孕育出的丰富物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在旅游发展方面,风貌区延续徽杭古官道千年历史与文化基因,以“浙西天路户外圈”为纽带,将太子尖、百丈岭、大明山、三阳梯田等景区景点串珠成链,推出田园观光、红色教育、浙皖文化、山地穿越等风貌游线,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增长极。龙岗镇的“百丈探雪”村落景区令人陶醉,清凉峰镇大明山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三阳镇以湖田山景区为核心的建设不断拓展。这些举措让旅游产业蓬勃兴起,带动周边配套产业的繁荣,真正实现生态资源向旅游经济的华丽转变。
民生为本,共享发展红利。在追求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民生福祉始终是核心关注点。三阳镇与清凉峰镇共同成立的省际联合调解委员会,通过“联情、联调、联宣、联矫”四联机制和《平安边界联防联调协作工作制度》,成功化解众多矛盾纠纷,为区域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多次召开的联席会议和“清和”帮帮团的积极行动,成为连接两地民心的桥梁,有效维护浙皖省际边关的安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四好”公路延伸打通乡村发展的脉络,“五水共治”深化保障农村用水的安全与清洁。三阳镇在农房管理和村庄环境整治中,通过“微改造、精提升”,让老旧房屋焕然一新,裸露山体披上绿装,村庄处处绽放着鲜花的芬芳。这些举措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让广大群众切实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
浙西皖南,山水相依,文化同脉。临安—歙县“浙西皖南・风情穿越”县域风貌区的创建,是“两山”理念在实践中的精彩呈现。接下来,风貌区将进一步集三镇之力,依托“八大行动”“十大专项”,做深“美”的文章,拓展“文”的内涵,加快“业”的融合,不断推动城乡风貌提质升级,积极探索农文旅康研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杭黄廊道跨区域合作典范,共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创新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