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饺子的香味,乙巳蛇年已经悄然到来。在这喜庆洋溢、满含希望的时刻,我们邀请您一同开启一场与年味有关的奇妙之旅。
今天起,本公号将开设专栏,陆续与您分享济柴人过年的故事~
春节的红色印象
在岁末年初新旧交替的珍贵时刻,漫步于熙熙攘攘的街头巷尾,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温暖与感动。这股情绪的源头,是我眼中那抹独特的红——它是年味的具象化,是喜庆的直观体现,更是无数中华儿女心底共通的情怀。
红灯笼,照亮游子归乡的眷恋。小时候,春节临近,家家户户便忙着挂红灯笼。那些饱满鲜艳的灯笼,在冬日寒风中轻轻晃动,恰似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为游子照亮归家的路途。夜幕降临,盏盏灯笼亮起,整个村庄瞬间沉浸在祥和与温馨的氛围里。那时的我,总爱站在自家门前,仰头凝视这些灯笼,满心都是对新年的憧憬与期待。
如今,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春节时,城市的大街小巷依然挂满各式各样的红灯笼。它们装点了城市的夜景,更为漂泊在外的人们点亮了心中的乡愁与温情。
红春联,传递新春的祈愿。红春联,同样是年味里不可或缺的存在。除夕当天,家家户户会在大门两侧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彤彤的纸张上,墨香四溢的笔触写下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这些祝愿,有的关乎家国天下,展现出宏大的视野与抱负;有的聚焦家人安康,满含细腻的关怀与牵挂。
每次我驻足在春联前,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都能感受到一股源自心底的温暖与力量。这些春联,不仅传递着节日的喜庆氛围,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家国情怀。
红衣裳,绽放幸福的笑靥。春节期间,人们喜爱穿上红色的衣裳,迎接新的一年。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与热情,穿上红衣裳,仿佛能将这份美好与祝福贴身收藏。无论孩子还是大人,身着红衣时,脸上都会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走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身着红衣的人们。他们或是穿梭在年货市场,精心挑选各类年货;或是围坐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那一片红色的热闹与喜庆,让整个春节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红包,包裹团圆的温情。春节里,红包也是传承已久的传统习俗。长辈给晚辈发红包,以此表达关爱与祝福。红包里的金额或许并不多,但饱含的心意却无比厚重。每次接过红包,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家人的关爱与殷切期望。
那红色的包装,将这份爱与祝福紧紧包裹,让人深深感受到其中的温馨与幸福。
红色年味,永恒的眷恋。在我眼中,年味是红色的。它不只是灯笼、春联、衣裳、红包的外在色彩,更是深藏于心底的情怀与记忆。每当春节来临,这抹红色的年味总会如期而至,它如同一股暖流,温暖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田。(新能源科技分公司 江雪)
80后的年味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2025年的春节迎着朝阳向我们招手,一句“过年了啊”,唤醒了多少童年回忆。记得儿时的春节,一挂鞭炮,一身漂亮的新衣服,就让我们乐得屁颠屁颠的,还有那蓝色的一百元也是让我们攥到发皱,但是最后还是被家长没收,美其名曰“先给你保存着,到时候再给你。”但是最后也不知道钱被爸妈花在哪里了,长大了每次想起来都想问问爸妈当年的压岁钱去哪了,估计爸妈会臭骂一顿不了了事,索性不问了。毕竟这也是一种回忆,就让它在回忆中慢慢寻找答案吧。
那时候的年夜饭真好吃,西红柿是那样的香,饼干是那样的脆,鸡肉是那样的紧,鱼是那样肥而细腻,吃的满口流油,肠满肚圆,而且还带着点意犹未尽,心里想着如果天天过年多好啊,可以开怀畅吃。
记得那时候快过年的时候,满院的孩子都拿着鞭炮放,成挂的爆竹拆开塞口袋,满满当当,手里拿根香开始了放飞自我,小年的时候就是大人们各种爆竹攀比了,你来一挂满堂彩,我来一挂大雷子,别提多激烈了,绝对是此起彼伏,一声还比一声高。
快到年根了各种炸货也是应接不暇,炸丸子,炸鱼,炸藕盒,满满一大盆,油光锃亮,让人胃觉大开。
到了除夕这一天,一家人坐在电视机旁,吃着美食看着春晚,大人们畅聊一年的生活趣事,举杯畅饮,孩子们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连吃带闹,外面呲花带闪电,人间烟火气在这一天体现的淋漓尽致。
随着12点的钟声敲响,那绝对是举国欢庆,用宋丹丹的话说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随着烟花散尽,我们迎接了崭新的一年,希望的一年,充满干劲的一年。
到了十五这天,济柴一年一度的花灯会也是争奇斗艳,美妙绝伦,吸引了大批看客,大拇指绝对能翘上天。据老人说,济柴的第一届花灯会,正好那天还下着鹅毛大雪,工人师傅们做的那些惟妙惟肖的花灯,获得了大家的一片称赞,甚至得到了前来参观的省委书记的肯定。从那之后花灯会年年办,花样年年新,一直持续到2006年,这是一种坚持,也是企业领导对职工和社会的一种回馈。让我们长大后时刻怀念着济柴的花灯会,久久难忘。
随着时代发展,国家强大了,人民幸福了,我们80后也步入了中年阶段,虽然没有了那时候过年的热情,但是我们长大了,端起了酒杯,口袋里装的不是压岁钱也不是爆竹,而是一份喜悦和担当,承担起了家庭的一份责任,想的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为了企业和家庭贡献一份力量,为了美好生活奋勇前进,这就是我们80后的年味,这就是我们80后的胸怀,这就是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机加分公司 李宏)
春节赶大集
腊八节一过,年味渐渐浓了起来,每逢年底便察觉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又是一个四季。春节在每个国人心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阖家团圆的美好寄托,那围坐一起吃年夜饭的场景,足以慰藉一年的辛劳;它也是辞旧迎新的温暖符号,承载着对未来日子满满的憧憬与期待。
想到过年,就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以往的春节。我一向是回爷爷奶奶家过年,上学的时候离春节前几天我就会回去,跟着爷爷奶奶去赶个大集。年前的集市是格外热闹的,整个街道摆满了摊铺,购买年货的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各样吃的玩的全部摆上了台面,商贩们像是到年底才愿意拿出这些压箱底的好东西。我跟着爷爷奶奶在人群中穿梭,手中的布包越来越鼓。集市从早上一直能赶到下午,卖家们想着趁着人多多卖点,忙到中午就拿出油条馒头对付一口,买家们想要多买点备足年货,大包小兜装了满满一车,大家心底里都是同一个想法——过个好年。
集市是最先感受到年味的地方,当你看到年画春联红红火火地出现在摊铺上,那年也便不远了,我很喜欢过年赶大集的热闹,人们不是匆匆忙忙去购买家里缺的东西,而是从集头走到集尾,不紧不慢地走过每一个摊铺,认真挑选着过年的年货,忙忙碌碌又一年,这是对家中每一个人辛苦一整年的感恩与答谢。集市上吆喝声、还价声、说笑声交织在一起,最嘈杂的环境也是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气。
赶大集是我脑海中过年最热闹的部分,也是我眼中最美好的年味。或许是儿时留下的快乐回忆,又或许是对于欣欣向荣景象由衷的喜欢,在我心里过年是不能缺少赶大集的,春节的喜庆是来自集市上的红福字,春节的热闹是来自集市上的叫卖声,而春节所带来的新的希望也融入在了集市上人们的欢笑声中,似乎只有赶了大集年才算过的完整。(装配试验分公司 赵天宇)
熙熙攘攘的春节大集
我眼中的年味儿是有形状和色彩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年底热热闹闹的春节大集。
大集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似潮水般涌动,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按捺不住的兴奋。最显眼的就是卖春联的,他们的摊位宛如一片红色的海洋,大红色的春联、烫金的福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把过年的喜庆劲儿直接拉满。欢声笑语不断。还有零食摊上花花绿绿的糖果纸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石,小孩子眼巴巴地望着,拽着大人的衣角,撒娇着想要。一旁的糕点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层层叠叠的酥皮、香甜软糯的馅料,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走在大集上,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各样的香气,有烤红薯的香甜,有糖炒栗子的醇厚。人们手里拿着刚买的小吃,边走边吃,享受着这难得的美味。摊位上的热气与人们呼出的白气交织在一起,模糊了视线,却让年味儿愈发浓郁。
在大集上,我看到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热热闹闹的大集,就是我心中最有年味儿的地方,它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也延续着我对新年最美好的记忆。(动力装备研究院 侯玉彬)
家的味道
年味是什么?每个人都有深藏在心底的答案。
家乡的年味是年前赶大集置办年货,是吃年夜饭时家人的团聚,更是回到家乡品尝记忆中的味道。
每每年关,新年仪式感必须拉满,家人团聚就是过年的意义。
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开始盘算着“过年”,有的在家打扫卫生,酥酥炸炸;有的到集市上备好春联、年货,等到过年时自己用或者走亲戚、看朋友、串门子。
赶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每到购置年货的季节,一个个关于年集的故事,在记忆的梦中,总会串起属于春节的主题。
年集充满着民间的朴素生活,谁还没来感受过?春联、灯笼、糖葫芦,糖果、糕点各品类的年货将年味烘托得更加浓郁,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热闹闹,商品丰富多彩,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块,在这里感受到浓浓的春节氛围。
越是天寒地冻,越是热气腾腾,只有在冬天,人间正暖晴,最浓的年味是最深的牵挂,是最暖的情谊。
年味的存在感来自于我们的参与,感受它的浓度和温度,更取决于我们是否由衷地享受这份生活。
其实赶集是一个有趣的体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许多特色农产品和一些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技艺,尤其对于在城里长大的人来说,有许多东西都是在城里超市里看不到的。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如今的“年味”也渐渐地失去了过去的“味道”,改了行道了,有了新的元素加入其中。唯有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儿时的“过年”恐怕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时,虽然没有高楼大厦、豪华汽车、互联网、智能手机,没有高额的压岁钱,但是却有着浓浓的喜庆和亲情味道,让人回味无穷。(质量工艺监督中心 吴开翠)
栏目编辑:党勍、张雅琪
审核:赫俊博
推荐阅读
爱我请点赞,再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