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已过,秋收秋种工作已经步入尾声,桃园镇的田间地头,却依然是人来车往。村民们用三轮车将新摘下的桑叶源源不断地运往回收桑叶的合作社。
桃园镇锋泽养蚕专业合作社位于宋楼村,附近村民采摘的桑叶都会陆续送往这里。现场人声鼎沸,交易频繁。
“霜降过后的桑叶被称为‘霜打叶’,很适合做中药,我们这儿的产品目前供不应求,每天生产至少需要两万斤桑叶。”合作社负责人张海涛说,“劲酒生产中就用了桃园的桑叶。”
记者了解到,合作社收来的桑叶会进行再加工,提取其中的活性成分,然后运到安徽亳州的中草药市场销售。除此之外,桃园本地也有针对桑叶加工的相关企业,当地已经形成了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桃园镇历来就有种桑养蚕的历史,仅宋楼村就种植桑园1200亩。原来大都销售蚕茧,现在随着专业人才的引进,桑树的药用价值也得到进一步开发。”宋楼村党总支书记孙建波告诉记者,张海涛以前在安徽亳州做中草药生意,因为桑树从头到脚全都可以用于中药材,村里特地招引张海涛前来投资,进一步拓展桃园蚕桑的产业链。
桃园镇有“江苏省蚕桑特色小镇”之称,近年来,该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初步实现了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如今,桃园镇依靠桑园种植,构筑起年综合产值近五千万元的“共富”空间。
目前,桃园镇种桑产业涉及22个行政村,拥有蚕桑类企业20余家。其中上规模茧丝制品企业10家,3家企业已经进入规上工业库,另有1家正在培育。位于桃园镇的韶华丝绸,是徐州唯一一家,也是苏北规模最大的白厂丝生产企业。2023年,桃园镇蚕桑产业产值超3亿元。
桃园镇的蚕桑产业发展只是睢宁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睢宁立足“4+4”农业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一镇一业”“多镇一业”,强化循环农业小镇、蚕桑小镇、花果小镇、农旅小镇、电商小镇等特色产业镇培育,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目前,我县“4+4”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总产值超150亿元,2024年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23个,总投资33.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62亿元,目前年度投资完成率93.99%。
同时,睢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做强做优做细食品产业。2024年1-8月份,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89.99亿元,同期增长3.39%。
充分挖掘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功能和价值,做好“农业+生态+旅游”文章,先后创建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省主题创意农园、5个省休闲农业精品村。2024年1-8月份,农村休闲旅游综合收入达2.69亿元,同比增长16.95%。
扎实推进品牌强农,做大做强“彭城古黄河”区域公用品牌,严格授权准入标准,积极探索睢宁农产品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品牌包装、统一推广运营。8家农业企业产品品牌成功入选“农香徐来”市级区域公用品牌,3个农产品品牌入选江苏农业品牌目录。
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实现了睢宁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则是提升睢宁现代农业发展质效的关键所在。在这方面,持续深化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三大模式”建设,是睢宁在提高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质量中的主要举措之一。
徐州锦浩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牛舍内,奶牛将头探出栅栏,惬意咀嚼着混合着秸秆的饲料。“我们牛厂共有两期项目,一期项目永浩牧业共喂养一万一千头奶牛,一年需消耗秸秆三万吨左右。”锦浩牧业管理经理庄学锋告诉记者,牛厂所产生的粪便在进行干湿分离后,一部分用于土地种植时的肥料浇灌,一部分被徐州友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制作成营养土。
多年来,官山镇围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关键环节,构建了产业融合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产品优质安全的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初步走出了一条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对睢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质量起到了示范作用。
近年来,睢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不断推进中央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县建设,创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生产基地,今年已完成小麦秸秆还田57.78万亩,离田53.22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8%,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超9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95%;全县34处沼气站已有29处沼气站实现正常运行;化肥、农药施用量同比减少0.6%、0.5%,小麦主要病虫统防统治面积达到73.48%。
同时,睢宁在有效保障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上持续下功夫,不断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形象。今年完成新申报绿色食品现场检查11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有序推进,配合完成部、省级例行抽检,完成农畜水产品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1600余批次,定性速测完成13000余批次。目前全县绿色食品获证产品累计82个,有机农产品获证产品15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分别为“睢宁白山羊”“睢宁籼米”“睢宁大米”“南许酥梨”“睢宁豆腐”“双沟白莲藕”。
陈丙科只是睢宁“11841”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的普通一员。“11841”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是指1个县级农业公司+18个镇农业公司+400个村集体合作社+1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睢宁县不断深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建立利益链接,组建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睢宁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联合会。
龙头企业的发展、“11841”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促进,增强了睢宁农业全产业链的带动能力,让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而通过构建支撑保障体系,不断积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全产业链转化应用,则让这条产业链走得更稳更远。
“苗好就有七分收。‘九合一’智能精控耕播机具最大的特点是精准排种,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去年亩产量达到1300斤。”李集镇种植大户郭佃民介绍,去年他使用当地企业徐州布谷鸟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出的布谷鸟全功能联合播种机试种后,每亩地比其他地块多收100多斤,综合算下来,每亩收益要增加150元。
积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全产业链转化应用,也是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上提出的内容之一。近年来,睢宁深入开展农机化提升“两大行动”,稳步推进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7%。据核算,睢宁创新推出的布谷鸟智能精控耕播机具“李集模式”可实现降本20%以上、增产20%以上。
为了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睢宁多年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5.14万亩高标准农田国债项目完成61.2%,成功入选2024年江苏省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试点。
农业农村部在睢宁县启动建设黄淮地区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地,打造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标准样板。徐州佳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徐麦185”入选“2024 年度江苏省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补助项目名单”。
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延伸拓展产业链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利益共享机制、构建支撑保障体系,睢宁正围绕“4+4”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努力走出农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的睢宁路径。
当前,睢宁已成功入围“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先后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中央绿色循环农业试点县”“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江苏鸿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层级的历史性突破。
通讯员丨刘岩
记者丨张官正
一审 | 苹果
二审丨李璇
三审丨仝勋
通讯员丨刘岩
记者丨张官正
一审 | 苹果
二审丨李璇
三审丨仝勋
监制丨刘砾
总监制丨鲁晓波
监制丨刘砾
总监制丨鲁晓波
📞“无线睢宁”商务合作:13815355808(微信同号)
📞“无线睢宁”商务合作:1381535580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