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腰酸背痛的情况总是会出现。
大多数人都会以为是生活或者工作太累了,没有休息好,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2021年初,当时41岁的华人张女士(Sarah Cheung)就开始感到后腰部隐隐刺痛。
她以为可能是肌肉拉伤或是洗碗太用力了。
疼痛时有时无,多发在月经期间。
可是疼痛却越来越难以忍受,张女士甚至疼到半夜惊醒,她决定去看家庭医生。
在做了一些血检后,张女士被告知需要立即去医院,因为她“情况严重”。
医院扫描发现她的右肾有一个肿块。
虽然当时医生还不确定那是什么,但暗示她可能是得了一种癌症。
张女士稍后接受了穿刺活检。
她说等待结果的过程“太煎熬了”,因为“不知道自己会面对什么”,同时还要忍受日复一日的疼痛。
到5月结果出来了:张女士患有腹膜后脂肪肉瘤(RPLS)。
肉瘤是一种影响骨骼和结缔组织的癌症,大概有100种亚型。
腹膜后脂肪肉瘤是罕见的间叶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肾周围或脾肾之间,也可能起源于肾上腺、盆腔等部位,最终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腹部、大腿和膝盖后)。
腹膜后脂肪肉瘤会有一些示警信号,包括身体出现新的肿块;或有肿块持续发育;肿块周边能感到疼痛或麻木;粪便或呕吐物带血;出现惯性腹痛或痉挛等。
张女士在确诊时,肿块已经“差不多有高尔夫球大小”了。
张女士患上了贫血症,需要多次输血;剧烈疼痛让她不得不用吗啡镇痛;她还持续发烧。
在做了28轮放射治疗后,2021年8月张女士接受了肿瘤切除手术。
她最终切除了整个肾脏,因为医生“没有办法保住它”。
但张女士说,近6个小时的手术结束后,醒来她感觉“神奇极了”;“等我一醒来,所有症状好像都消失了。”
康复过程是漫长的,她花了约9个月时间才恢复到“正常状态”。
最初她会每三个月做一次检测扫描,手术两年后改为每六个月一次。
等到整整一年的扫描结果都显示无肿瘤后,张女士才开始觉得“可以考虑比下次扫描更远的一些事”。
如今45岁的张女士没有任何复发迹象。
张女士的父母因为不同癌症去世了,她觉得自己需要理解为什么这一切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作为一名基督徒,她对自己患癌的原因“纠结”了很久——“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学会接受”。
“对我来说,(接受的过程)很艰难。艰难的不是癌症,而是这是一种罕见癌症。”
在治疗期间,张女士与本地的罕见癌症支持小组取得联系,后者帮了她很多。
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有的事情只有那些正在经历或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她后来加入澳新肉瘤协会 (ANZSA) 消费者顾问小组,目前是该小组的主持人。她说参加肉瘤社区活动让她有了使命感。
如今她致力于提高人们对肉瘤的认知,并且向患者、护理和经历者提供相关信息。
每年7月都是国际肉瘤宣传月(Sarcoma Awareness Month)。
肉瘤是一组广泛的癌症的总称,仅占所有人类恶性肿瘤的1%,又被称为“被遗忘的癌症”。
目前研究还不清楚是什么导致了大多数肉瘤,但生活中有可能增加肉瘤风险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放射治疗、化学物品暴露或密切接触病毒。
在儿童和青少年当中,肉瘤很可能被误诊为运动损伤或生长痛,却是第二常见的实体瘤类型,约占确诊癌症的20%。
肉瘤由许多“亚型”组成,因为它可以始发于多种组织结构:神经、肌肉、关节、骨骼、脂肪、血管等身体的“结缔组织”,因此又被称作“结缔组织癌”。
顾名思义,结缔组织负责支撑和连接身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它们广泛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
由于结缔组织遍布全身,所以肉瘤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发病位置是四肢。
肉瘤通常在人体内隐藏很深,不易被察觉。
被检查出时,肉瘤往往在体内已经变得很大而无法根治。
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身体上的肿块或凸起都是良性的,但还是应该在早期就让专业医生进行检查,以防它是肉瘤。
张女士说,由于肉瘤症状不明显,导致“很多人都会忽视它”。
她说东亚女性尤其因为习惯把家庭放在自己之上,所以会“淡化”甚至拒绝探究身上的伤痛。
“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如果你的直觉告诉你有什么不对劲了,就要寻求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