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电影,女人欲望的骚动

体娱   电影   2024-09-01 08:20   陕西  

作为一种媒介载体,电影本身是一种视听语言,它强调的是看见和听见,这本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展现形式,然而当我们观看电影的时候,最直接的感触莫过于电影带来的一种窥视感,我们通过大荧幕看到的故事有别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故事,电影或者是在窥视别人的生活,而且是一种成型的生活。为什么电影是一种成型的生活呢?因为还有一种有别于电影的媒介载体叫小说。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小说家的电影》讲述的就是两者之间的区别或者说是一种融合。小说家俊熙突击拜访了后辈的书店,在书店长谈之后,俊熙在散步的路上邂逅了导演夫妻,在与导演夫妻发声语言上的冲突之后,俊熙又邂逅了女演员,对于女演员的赞赏使得俊熙决定自己需要拍摄一部以女演员为主演的电影,电影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影中有这位女演员以及自己对于这位女演员的直接感触。



熟悉了洪常秀的观众对于本片的逻辑问题暧昧并不是很惊讶,因为在洪常秀的电影当中,我们很难准确的把握一种已知的明确的故事线,换个角度来说,我们只有用情绪渲染才能准确的理解洪常秀所设定的各个场景之间的关联。这是对于洪常秀的影迷来说的,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本片不是很友好,因为你看完之后,很容易陷入到一种怪圈,本片究竟说了什么?



如同片名一样,真正能理解本片就必须理解小说跟电影之间的关联以及区别。小说家的电影,这是两种概念的融合,这种融合并不是字面意义上将小说改编为电影,而是两种不同侧重点的媒介之间的交流与交流之后的融会贯通。



回到一开始的话题当中,小说与电影的区别在哪里?电影是一种已经成型的媒介,因此,人们对于电影的期待在于电影的展现,电影表现了什么,这种表现有没有符合观众们对于这个故事的理解,对于这个故事的既有认知等等。当这些表现完美的呈现之后,观众们容易产生一个清晰的概念,比如说什么样得角色就应该是什么样得演员那样,什么样得场景就应该是影片中的哪几个片段那样。电影展现了之后,一切就已经水到渠成了,而展现的好坏,就代表了整个电影的最终盖棺定论。



但是小说不是,小说呈现的是一种对于读者想象力的激发,读者通过阅读文字来最终为自己的想象力发动引擎。文字是活的,电影中的画面却是死的。这是小说与电影最根本的不同。电影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种恰似于盖棺定论的东西,而小说呈现给观众的则是一种充满了想象力的东西。当你不知道一个角色究竟有多么的漂亮的时候,小说可以通过辞藻让你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然而当你在荧幕上看到一个角色有多漂亮的时候,电影已经告诉给你了这个角色绑定的某一个演员,这个时候想象力没有了,即便是在下一次看小说,你也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因为你已经知道了某一个角色可以对标哪一个演员了。但如果没有电影具象化,即便是同一个角色,不同时候阅读这个角色身处的小说的时候,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这就是小说跟电影的最本质区别,一个固定,一个游离。然而对于本片来说,显然小说与电影的区别并不构成本片的核心观点,本片的核心点在于小说家的电影。

小说家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去建构一部电影,而且是一部属于小说家的电影。换句话来说,小说家如何让自己游离的作品换一个展现形式去继续展现自己的游离。什么意思呢?上文说到,小说的内容是游离的,并不是固定的,但是电影的内容是固定的,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区别。而小说家的电影则是要打破这两者之间的隔离,将两者融合展现,融合展现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什么?是小说家的电影,而不是电影家的小说。



小说家的电影意味着电影是小说的载体,电影需要呈现出来小说的那种游离,反之就是电影家的小说了。于是,本片最后呈现出来的小说家的电影确实是展现出来了那种游离,我们依旧是无法从小说家的成片中看到明显的故事线,而这种感觉或许就是小说家的电影最好的呈现吧。



理解了这个,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本片中的小说家在看到女演员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要让她出演自己的电影,这种确认一方面是小说家在某一时刻找到了自己小说中主人公的具象,另一方面,也是小说家意识到了自己的小说需要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最好的展现。即便是一开始都没有敲定故事,小说家依旧是想要让女演员出演,这种契合虽然也从女演员嘴里透露过,比如说她认为小说家给她构筑的故事确实是在她身上发生过的,但这种契合更多的是小说家某一时刻对于自己构筑的人物的一种完美具象的发掘,但也仅仅是某一个时刻,当成片放映的时候,小说家离开了,因为这个时候,已经不符合当时的想象了。


……

你好,再见

抽屉电影
每天为你推荐一部经典电影,风雨无阻
 最新文章